我的小县城生活日记:逃离家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15:39 2

摘要:昨天在家,接了个远程咨询,哥们说他纠结了很长时间,在考虑离开他的家乡,去陌生城市打拼,想从我这里获得一些建议

我在外打拼11年,半个多月前,告别深圳,回老家生活了

昨天在家,接了个远程咨询,哥们说他纠结了很长时间,在考虑离开他的家乡,去陌生城市打拼,想从我这里获得一些建议

在家族企业里有稳定的工作,但家人想干涉太多,不好施展自己,每天感觉自己没有成长,所以想着离开家,独自一人去陌生城市打拼打拼,找找自我价值

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聊天过程中,我并没有给到具体的很多其他新的思路,更多的是在认可他现有想法并且给了一些辅助的想法

这次咨询,让我回忆起10年前

我家在山西临汾这边的一个小村子,

10年前,我没有去太原,没有去临汾,而是直接出了山西省,去了北京,成为了当时我家里所有人当中,跑得最远的人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和上面哥们的感受一样,在家里施展不开,如果离得不远,也同样会被牵制,很多决策自己做不了,

堂堂大老爷们平时想干个啥都要被各种“强制化的建议”,非常憋屈!

在家人的眼里,当时的我几乎没有社交能力,人又特别老实,出去混一定会被骗,被欺负,还不如在老家托关系找个稳定的工作,托媒人找个媳妇安稳过日子

家人的预判没问题,我去了北京两次,工作找得一塌糊涂,发个传单还被坑,生活方面嘛,也混到了和其他人合租一张床的地步,最后借钱买火车票才回家过年

第三次想去的时候,家人说啥也不让去了,堵在门口不让出门,最后喊来算命的老先生,老先生说可以去,家人才放我出门,

第三次出发去北京之后,才慢慢找到感觉

在北京有了一些感觉后,我又换城市去了深圳,一个离家更远,更没有熟人的城市,又一次把自己丢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

但那之后的几年时间,我很少再听到家人的“建议”,打电话更多的只是同步近况,爸妈也是静静聆听和关注

咨询结束后,我在思考,为什么家乡总是容易让人产生离开的想法?

因为家乡代表着安全,稳定,同时也意味着深深的束缚和期待,这种期待不是单纯的期待,有时候是过于强烈的掌控感

而人在面临家人时,很难挣脱已有角色的定位,比如“听话的孩子”,“继承家业的后辈”,被这样定义之后,空间就小了,难以呼吸,难以发展

长时间生活在被设定的角色里,真正的自我就像被压在水底下的浮标,一直挣扎,但始终浮不起来

到一定程度就会思考:“要不要逃离出去,换个环境,找找自己”

所以离开家乡,不过是试图离开那个被反复定义好的自己,去确认一下,除了那些家人期待、家族安排和熟人眼光之外,我到底还可以是谁

我非常能理解,也非常认可很多人想去离家很远的地方独立生存,因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切重新开始,是获得“自我确认”最直接,最快速的路径!

所以,冲吧!

来源:旺小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