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26年,阿尔芒·戴维(Armand David)出生于法国西南部,紧邻西班牙的小城艾斯佩莱特市。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正处于地理大发现之后,动植物大发现热火朝天的岁月。因中国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有限,保存着太多举世瞩目的珍稀动植物,所以,“到中国去”成为一种潮流
文/谭 楷
戴维神父的发现
1826年,阿尔芒·戴维(Armand David)出生于法国西南部,紧邻西班牙的小城艾斯佩莱特市。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正处于地理大发现之后,动植物大发现热火朝天的岁月。因中国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有限,保存着太多举世瞩目的珍稀动植物,所以,“到中国去”成为一种潮流。从小受父亲熏陶,喜欢收集昆虫标本的戴维,把对宗教的虔诚与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融合起来。自从他成为修士,等待了10年才被派往中国。其间,他在佛罗伦萨学习博物学和标本制作,他甚至能惟妙惟肖地模仿鸟叫,使得他的中国之旅有了足够的知识准备。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寻宝之旅。
1869年2月,戴维一行到达邛崃山深处穆坪(现四川宝兴县)境内的邓池沟。这是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横空出世的莽莽群山从西汹涌向东,突然被南北走向的横断山一“横断”,形成“丁字路口”,使南北东西的动植物荟萃于此。远远望去,在海拔1765米的山顶上,耸立着一座大屋顶的中国风格的二层楼的四合院。那是一座建于1839年的教堂。
戴维一到邓池沟,便投入到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工作中。他曾经迷过路,走过“一生中最惊险的山路”。3月11日,他在红山顶考察,归途中,在一位姓李的人家歇息。火塘边的墙壁上,一张黑白相间的毛皮引起了他的注意。主人告诉他,这是在这一带的高山密林中隐藏的兽类,老乡叫“花熊”。大约十天后,有当地的老乡送来了一只花熊幼崽。由于一路上的折腾,幼崽到戴维手中时已经停止了呼吸。
按动物分类学的严格规定,见到了皮毛,甚至见到尸骨,还不能对这个物种作出鉴定。直到4月1日,猎人捕捉到的一只花熊活体,终于呈现在戴维面前。
这是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与我们后来在动物园里见到的胖胖墩墩、雍容华贵的大熊猫相比,更显得生机蓬勃,矫健俊逸!它浑身的皮毛被雨雪霜露洗涤,经树枝草叶擦拭,变得洁净明亮。黑毛如漆,白毛似银,实在令人着迷。
当天晚上,戴维就在灯下匆匆写下了寄给巴黎自然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兹(Milne Edwards)的报告,认为这只奇特动物是一种熊,并拟定名为“黑白熊”。但爱德华兹并不同意将大熊猫与熊扯上关系。几经周折,这种奇特的动物被命名为“大熊猫”。
△大熊猫 符超 摄
知识点:“大熊猫”之名的由来
米勒·爱德华兹研究了熊猫的毛皮和骨架以及戴维的报告,做出了结论:虽说它与熊很相似,但其牙齿和骨骼特征与熊的区别十分明显,而与浣熊和中国的小熊猫有近缘关系。鉴于喜马拉雅山麓1825年已发现了食竹的小猫熊(Lesser Panda),将其定名为大猫熊(Giant Panda)。
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记下了貘、貊、花熊、白豹、食铁兽、貔貅、白狐等数十个命名,它们都疑似大熊猫在不同时期的名字。为什么把发现的美誉给予了戴维?
戴维的惊世发现正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发现,其学名是按动物分类学的要求命名的,所遵循的是国际公认的标准。从此,四川省宝兴县邓池沟便成为熊猫的模式标本产地。时间是1869年4月1日。
△四川省宝兴县的大熊猫起源馆内介绍戴维神父在宝兴的发现 符超 摄
戴维给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报告以及米勒·爱德华兹馆长的长达27页的鉴定书,曾发表在该馆的学报上。两份文献等于是大熊猫的身份证明,一尘封就是140年。当代的科学家从未读到过全文。
近年来,热爱大熊猫的雅安市前副市长孙前矢志不渝地请法国朋友帮助寻找这两份珍贵文献。经数人数次寻找未果,2009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德国博士柯高浩和英国博士柯文夫妇从浩若烟海的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资料库中,终于找到尘封了140年的戴维的报告和爱德华兹馆长的鉴定书。他们欣喜若狂,并亲自将两份资料的复印件送到中国。
当年戴维从成都到宝兴走了六天,如今从成都到宝兴只要三个小时车程。2009年2月27日上午9时,在大山深处的邓池沟教堂,举行了“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捐赠珍贵熊猫模式标本资料仪式”。除了当地政府官员,还有上百名当地乡民参加了仪式。柯高浩博士代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将两份珍贵资料送给了宝兴县。
△邓池沟天主教堂
140年前,戴维绝对想不到,他的发现会引发席卷全球一百多年的大熊猫热。
作者简介:
谭楷 《科幻世界》杂志首任总编辑、大熊猫文化研究专家
谭楷,本名胡世楷,1943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作家、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参与创办并担任《科幻世界》杂志总编辑,获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现任中英文版《看熊猫》执行主编。著有小说《西伯利亚一小站》获台湾《中副》文学奖第一名,报告文学集《让兰辉告诉世界》《我用一生爱中国》分别获13届、16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倒爷远征莫斯科》获人民文学奖,诗集《星河雪原》,科普作品《我是大熊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等。
《绿色中国》 A(上半月) 2025年01月号
来源:绿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