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青年研究者奖丨王海玉:找到“新标尺”,让肝硬化患者告别痛苦的内镜检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7 11:51 1

摘要:在2025年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博士王海玉获APASL 2025 BEIJING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APASL青年研究者奖)。凭借Baveno VI-SSM模型让乙肝肝硬化患者告别内镜

在2025年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博士王海玉获APASL 2025 BEIJING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APASL青年研究者奖)。凭借Baveno VI-SSM模型让乙肝肝硬化患者告别内镜之苦。该模型通过结合肝硬度、脾硬度及血小板计数三项无创指标,实现了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精准分层管理。临床研究证实,该模型可使54%的初筛患者免于侵入性内镜检查,同时显著提升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效率,为肝硬化失代偿的早期预警提供了新工具。

王海玉博士表示,该模型基于临床数据构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指标权重,探索联合其他生物标志物,以覆盖更多患者群体。并且从临床痛点出发、以技术创新简化诊疗流程的实践路径,为肝病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实证参考。

Baveno新标尺

本次获奖的研究是关于“Baveno VI-SSM在乙型相关肝硬化患者中对门静脉高压相关事件风险分层的应用”。该研究旨在评估Baveno VI-SSM模型在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发生失代偿事件(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中的价值,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潜力。该研究聚焦于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管理难题,提出了基于Baveno VI-SSM模型的新型分层策略。这一模型通过整合肝脏硬度(LSM)、脾脏硬度(SSM)和血小板计数,首次在乙肝人群中验证了其预测失代偿事件和静脉曲张进展的能力。

核心发现

(1)在1 224例患者的队列中,Baveno VI-SSM模型成功豁免了54.2%患者的胃镜检查(传统Baveno VI标准仅34.6%),且低风险组失代偿发生率仅为0.6/1000人年(远低于临床可接受的1.0阈值);

(2)当结合内镜检查,该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出高风险失代偿患者,有指导临床治疗的潜力;

(3)纵向数据表明,重复Baveno VI-SSM评估均为低风险的患者,静脉曲张进展和失代偿风险近乎为零,这为减少侵入性监测提供了强证据。

王海玉博士介绍,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数据标准化与患者依从性。

(1)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由于研究涉及大量的临床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肝硬化患者的肝硬度测量(LSM)、脾脏硬度测量(SSM)以及内镜检查结果等,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此外脾脏硬度测量(SSM)的技术要求高,尤其在肥胖患者中失败率较高。尽管亚洲人群BMI较低,研究团队仍需通过严格培训和设备校准将失败率控制在1.8%。

(2)长期随访中,部分患者因对胃镜检查的抵触或医疗资源限制未能完成二次评估,导致EGD子队列样本量受限。该团队通过召回患者和电话随访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

临床意义

(1)优化资源分配:通过非侵入性分层,可减少50%以上的内镜需求,尤其适用于资源有限地区,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内镜检查,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和潜在风险。

(2)精准风险管理:高风险患者的失代偿率高达43.2/1000人年,提示需优先干预;低风险患者则可继续无创监测,减轻医疗负担。

(3)推动指南更新:研究结果为Baveno共识在乙肝人群中的适用性提供了前瞻性证据,支持将SSM纳入肝硬化动态管理流程。

Baveno VI-SSM模型带来临床“曙光”

研究过程中,确实有一个关键节点让王海玉博士意识到“这条路走对了”。当时,在陈金军教授的指导下,团队刚刚完成 Baveno VI-SSM 模型的初步构建并开始收集数据。在评估第一批患者时,他们发现该模型在识别低风险患者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能够准确地将大部分低风险患者从高风险患者中区分出来。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团队的初步假设,更让他们意识到这项研究可能对临床实践产生重大影响,令团队成员十分兴奋。

具体来说,团队当时正在分析第一批患者的肝硬度和脾脏硬度数据,并与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当发现 Baveno VI-SSM 模型能够精准识别出无需内镜检查且失代偿风险极低的患者时,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这一瞬间让团队成员都非常激动,因为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项研究上的成功,更可能为临床实践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荣誉助推科研动力

王海玉博士表示,得知获得 APASL 2025 青年研究者奖时,心情非常激动。这不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整个研究团队辛勤工作的肯定。该奖项对团队意义非凡,既是高度认可,也是对未来科研道路的激励。

这一奖项为接下来的科研工作带来了巨大动力,使她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正确,激励她在肝病领域继续深入探索。未来,团队计划进一步优化 Baveno VI-SSM 模型,并在更广泛的临床场景中验证其应用价值。此外,还将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为改善肝病患者预后贡献力量。再次感谢各界对团队的支持与认可,并期待未来研究中能取得更多有意义的成果。

研究者简介

王海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在Journal of Hepatology、Clinical and Molecular Hepatology、Hepatology International等杂志发表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

来源:健康的撒打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