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壤马拉松的赛道设计,依然充满象征意义:从金日成体育场出发,途经友谊塔(纪念中朝友谊)、平壤大剧院(文化地标)、万景台学生少年宫(青少年教育基地),最终折返回到起点。而在金日成体育场,场面蔚为壮观,能容纳至少10万人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从照片上看,很多平壤市民
2025 年 4 月 6 日清晨,朝鲜,平壤,金日成体育场,随着发令枪响,第31届平壤国际马拉松赛重启,180 余名外国选手与数千名朝鲜跑者一同出发。
这是朝鲜自2020年因新冠疫情关闭边境后,首次向外国人开放大型活动,来自中国、罗马尼亚、摩洛哥、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国际选手选手也参加了比赛。
平壤马拉松的赛道设计,依然充满象征意义:从金日成体育场出发,途经友谊塔(纪念中朝友谊)、平壤大剧院(文化地标)、万景台学生少年宫(青少年教育基地),最终折返回到起点。而在金日成体育场,场面蔚为壮观,能容纳至少10万人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从照片上看,很多平壤市民是穿正装出席,穿西装打领带。朝鲜人民有多重视这一赛事,由此可见一斑。
朝鲜选手朴金东以 2 小时 12 分 11 秒夺冠,女子冠军全秀景的成绩为 2 小时 25 分 50 秒,两位本土选手冲线时,观众席上的 “加油” 声此起彼伏,形成声浪的海洋。
此次比赛还吸引了近2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业余跑者参赛。在业余组男子半马(外国人)组的角逐中,一位中国跑者以1:33:50的成绩完赛,最终让我们看到了五星红旗出现在了金日成体育场。他这个成绩,可能还拿到铜牌?笔者对这个信息无法核实确认。但无论如何,恭喜!
这场赛事的重启背后,是朝鲜精心策划的 “开放信号”。赛事名称从 “万景台奖” 恢复为 “平壤国际马拉松”,官方媒体高调报道外国选手参赛画面,甚至允许参赛者在社交媒体发布赛场照片。
更耐人寻味的是,朝鲜向多国专业选手发出邀请函,而且承担往返机票和食宿费用,这在以往极为罕见。
有分析指出,赛事可能成为朝鲜旅游业复苏的 “试验田”—— 参赛选手必须报名 6 天 5 晚的旅行团,行程涵盖平壤地铁、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等景点,这种 “体育 + 旅游” 的模式,被视为朝鲜获取外汇的新尝试。
有资料显示,参加这样一场平壤马拉松,包括一个6天5晚的朝鲜旅行行程(吃住行全包),费用是2195欧元(约合1.75万人民币)。大家觉得值吗?
在平壤马拉松的赛道上,总能看到令人莞尔的细节。一位罗马尼亚选手赛后笑称:“补给站只有矿泉水,但围观群众的热情足以让我忘记口渴。” 赛道旁,身着校服的学生组成啦啦队,用整齐的口号为选手加油;路过居民区时,阳台上晾着的白色衬衫在风中飘动,与选手们的蓝色参赛服相映成趣。
但赛事的独特规则也让一些参赛者 “水土不服”。4 小时的全马关门时间堪称全球最严,许多业余选手不得不提前数月进行高强度训练;参赛声明中明确禁止携带 GPS 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手机需在赛前统一检查;更有跑者发现,赛道沿途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金日成、金正日的讲话片段,这种 “沉浸式” 的意识形态输出,在其他马拉松赛事中绝无仅有。
平壤马拉松的重启,被国际社会解读为朝鲜释放的 “善意信号”。赛事期间,朝鲜允许中国、罗马尼亚等国选手参赛,却通过旅行社渠道 “过滤” 掉美国等 “不友好国家” 选手,这种微妙的平衡术,既展示了开放姿态,又坚守了政治底线。
更值得关注的是,朝鲜选手在比赛中包揽冠军,这种 “主场优势” 背后,或许暗含着提升民族自豪感的考量 —— 在国际制裁的压力下,体育成为凝聚民心的重要纽带。
当朝鲜选手冲过终点线时,他们不仅在创造体育成绩,更在书写一部关于坚持与开放的当代寓言。这场马拉松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体育没有圈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