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适应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品质提升的需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202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目标,全面升级住宅建设标准,重点强化隔声性能、优化空间设计、保障居住安全。以下是新规中关于隔
为适应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品质提升的需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202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目标,全面升级住宅建设标准,重点强化隔声性能、优化空间设计、保障居住安全。以下是新规中关于隔音性能与楼板厚度的详细解读:
1. 隔声指标显著优化
新规对住宅隔声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2. 接近发达国家标准,但仍存提升空间
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对住宅楼板撞击声隔声的标准通常在50-55分贝之间。我国新规将楼板撞击声限值降至65分贝,虽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已大幅缩小了差距,体现了“分步提升、逐步接轨”的治理思路。
3. 配套技术措施同步推进
规范鼓励采用隔音毡、隔音棉等材料填充墙体与楼板,并优化门窗密封设计,形成“结构+材料”双重降噪体系。
1. 现行楼板厚度问题
此前,我国住宅楼板厚度普遍执行“不小于120mm”的国家标准(非住宅为150mm),但实际建设中因成本或工艺问题,部分项目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导致隔音差、承载力不足等问题频发。
2. 新规明确楼板厚度要求
结构安全:新建住宅的钢筋混凝土实心楼板厚度“不应小于100mm”,同时需结合隔声材料提升整体性能。隔声增强:通过增加楼板厚度(如局部加厚至120mm以上)及铺设隔音垫层,可有效降低撞击声传播,满足“不大于65分贝”的限值要求。3. 新旧标准对比与意义
新规虽未大幅提高厚度数值,但通过强制要求“实心结构+隔声处理”,解决了以往“厚度达标但隔音不足”的痛点。例如,采用100mm实心楼板叠加隔音层,实际隔音效果优于传统120mm空心楼板。
结语
《住宅项目规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住宅建设正式迈入“品质时代”。通过隔声性能升级、楼板结构优化等举措,居民将享有更宁静、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推动“好房子”惠及千家万户,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四川三元环境噪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