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红书运营中,流量暴跌和团队内耗是许多品牌面临的难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小红书笔记在48小时后失效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多端口布局获取流量、筛选优质账号提高内容生命周期、付费投流增加笔记曝光的三步策略。同时,针对团队内耗问题,提出了分层考核的解决方案,帮助品牌实现业
小红书运营中,流量暴跌和团队内耗是许多品牌面临的难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小红书笔记在48小时后失效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多端口布局获取流量、筛选优质账号提高内容生命周期、付费投流增加笔记曝光的三步策略。同时,针对团队内耗问题,提出了分层考核的解决方案,帮助品牌实现业绩暴涨。
在最近线下培训里和一些学员做深度沟通时,发现大家在小红书运营过程中,遇到了流量暴跌和团队内耗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发出的小红书笔记总在48小时后失效?如何3步打造永动流量池!
🔷团队内耗严重,如何通过分层考核让业绩暴涨200%!
这也是绝大多数小伙伴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将探索沟通的部分内容同步做了梳理。
希望能给有同样困惑的品牌方一些解决思路(非唯一标准),大家可根据具体的场景进行判断和运用。
一为什么你的小红书笔记总在48小时后失效?
我们最近遇到很多品牌,曾经得利于郑州的低成本获客玩法,“内容制作成本低+发布成本低”,快速拿到了大量的免费流量。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平台规则的变化,这种玩法已经达到上限,很难再让品牌有竞争优势。原因如下:
🔷在内容制作上,采用模板化的文案和图片素材,虽然减少了内容产出时间和费用,但导致内容同质化严重,而且低质量内容泛滥让小红书重新动态调整流量分配(我们线下有和大家讲过,小红书开始对站内流量做动态调整,防止某一种内容形态有效下,品牌商家们都蜂拥做导致站内内容同质化及真实用户的反感)。
🔷在内容发布方面,通过大量KOC合作+企业官方蓝V账号,虽然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但往往发布的笔记生命周期不足2天,在短时间内就失去了曝光机会,无法持续地为品牌带来流量和关注,有效地积累用户和口碑。
可以通过以下3个步骤,调整现阶段的营销策略,实现新的增长。
第1步-多端口布局获取流量
如今平台流量分配更加多元化,除了付费下固定的流量位外,达人、素人、企业号、主理人账号等多个端口都需要协助品牌分摊获取小红书的流量。
通过多端口布局,在此过程中回收不同端口的流量数据,品牌能够更好地感知平台的流量分配变化,在不同阶段在不同的端口作为流量获取侧重点,最终达成在小红书长期更稳定、更丰富的流量资源。(小红书的流量不会消失,只会转移。通过多端口的布局,能感知流量转移到哪些地方,在这个阶段如何进行布局)
在达人端口,明确和不同类型、不同粉丝量级达人合作的价值,并非单一的流量需求。
与腰部和尾部垂类达人合作,可以快速测试产品的买点和细分需求的精准度;
与拥有百万粉丝的头部达人合作,可以借助他们的高人气和广泛的粉丝群体,快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破圈种草;
在素人端口,侧重用户分享真实的使用体验和感受,这些真实的内容往往更容易引起其他用户的共鸣和信任,成为用户种草后搜品牌词用户决策提高转化率的内容。
在企业号端口,通过发布专业、有价值的内容,展示品牌的形象和实力,拉升用户的信任感。
在主理人账号端口,利用主理人的个人魅力和专业知识,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粉丝的关注。
第2步-筛选优质账号
提高内容生命周期
当前很多品牌选择的账号多以接广子为生,这类账号的死亡率较高,容易导致种草内容的流量不稳定,以及无法沉淀品牌内容资产。
应优先选择那些信誉良好、活跃度高、粉丝质量高的账号进行合作(可以自己内部孵化,也可以和一些mcn签约长期合作的优质账号),这些账号能够更好地保证内容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内容的留存率。
第3步-付费投流增加笔记曝光
通过投流,品牌可以实现高优质笔记在核心关键词里的持续曝光与卡位,还能带动笔记自然流量的增长。例如,当一篇自然曝光为2万阅读的笔记通过投流拉到200万阅读时,其自然流量可提升至8万。
同时,当用户搜索相关核心关键词时,这些经过投流的优质笔记,能够牢牢的锁死在某些关键词的搜索结果前列,更加精准地触达目标用户,从而获得更多的精准种草机会。
就算你发布出去的笔记在当下没有拿到很好的互动量,也可以通过付费投流进行提高,然后替换其他品牌的卡位笔记,实现抢位让自家品牌被用户更快的看见,获得关注。
另外,为了确保投流花钱带来的效果,我们还需要建立数据监控链路。
通过明确在小红书上投入资金→笔记获得的阅读量→用户在平台的UV→转化情况(UVx转化率x客单价)。了解真实的用户从种草到购买路径,结合公司的目标需求,同步对每个端口设定好需求数值,借助小红星、搜索组件等工具进行辅助监控,就可以实现对流量投放的精准把控。
二团队内耗严重,分层考核让业绩暴涨200%!
在和我们沟通的有个品牌,当前以小组制进行产品在小红书的推广:通常1组4 – 5 人,负责2款产品,每个小组内由组长进行管理协调,同步配置1 – 2位PR&内容写手负责自产内容;
原本制定的团队考核比较单一,以爆文率为主。导致员工过于关注个人执行结果,只追求爆文和流量,忽视了团队的整体利益(有爆文没搜索用户,没有销售额),使得内部协作出现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对此,我们建议可以围绕不同层级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让每个人能做好手里的事,但最终又都是为了销售结果负责。)
对于团队中的执行者——组员,主要考核曝光和阅读成本。考核组员的cpc会使组员在创作内容时,不仅要注重内容的质量,还要考虑UV获取的成本足够低,就会在自制内容上,以及选择达人合作或者付费推广上更用心。
对于团队的中层管理者——组长,考核有效UV即周期内有效用户获取量。他们需要把握团队的大方向,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该指标可以促使组长更加注重产品的市场推广和用户获取的路径(而不是单一的内容阅读量/爆文),多去思考“为什么我们有这么高的阅读量,用户看完内容没有来搜我/找我”,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对于高层管理者,重点考核GMV,因为他们的决策直接影响着品牌的整体ROI。通过对GMV的考核,可以促使高层管理者制定更加科学的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这样的指标设置,不同层级的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同时指标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层管理者关注GMV,会促使他们支持组长获取更多的有效用户,因为用户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销售额。
组长关注有效UV,会对组员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要求他们创作出不同类型的内容进行测试,吸引精准用户的关注,以提高笔记曝光和阅读量,同时控制成本。
组员为了达到曝光和阅读指标,会努力提高内容质量,选择合适的推广方式,从而降低CPC,提高UV成本的效益。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