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南海区西樵镇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创新构建“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多元共治,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西樵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遇到问题不用慌
综治中心来帮忙!
近年来,南海区西樵镇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创新构建“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多元共治,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西樵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樵镇综治中心。
“一站式”平台:
让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
走进西樵镇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厅,安全检查区、引导等候区、接谈调解区划分清晰,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矛盾调处等服务一应俱全。这里不仅是群众反映诉求的“第一站”,更是问题解决的“终点站”。
“过去群众遇到纠纷,可能要在多个部门间来回跑,现在只需到综治中心,就能得到全流程服务。”西樵镇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按照“五室一厅”功能布局,集成矛盾纠纷调处室、监控研判室、网格管理中心工作室、社会心理服务室、部门人员入驻办公室和群众接待厅,并依托“粤平安”云平台和南海区“一站式解纷”平台,实现“信息收集—分流转办—跟踪回访”闭环管理。
2024年,该中心累计接访群众293人次。2024年8月至今,经区“一站式解纷”平台流转矛盾纠纷1518宗,成功化解1459宗,化解率达96.1%。
西樵镇综治中心接谈调解区。
高效运转的背后是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西樵镇建立“党委书记挂帅、部门轮值”机制,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综治中心主任,17个职能部门AB角轮换入驻,打造“10分钟工作圈”,推动群众诉求快速有效解决。
2025年1月初,某家具厂拖欠30余名工人工资超100万元,综治中心迅速协调联动人社、司法等部门及村居力量,一周内妥善化解纠纷,避免了矛盾升级。
西樵镇综治中心日常调处化解矛盾纠纷。
多元共治:
发掘矛盾化解“新路径”
基层矛盾类型多样,仅靠行政力量难以全覆盖。西樵镇积极探索多元化解机制,在综治中心引入各类调委会、品牌调解室、法律工作室等社会力量,为群众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在物业纠纷领域,专业调解员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西樵镇六个城市社区在司法所的指导下,成立品牌调解工作室,以吸纳物业经理为人民调解员作为着力点,借助物业公司内部交流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打出物业纠纷化解“组合拳”。以邻里噪音纠纷为例,某社区居民因楼上住户长期深夜扰民多次争吵,调解员联合物业人员多次上门协调,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西樵镇调委会日常开展调解工作。
“感谢‘善家姐’,我们两口子的矛盾终于解开了!”在樵乐社区,一支由司法所、妇联指导的“善家姐”志愿服务团队活跃在调解一线。她们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唠家常”发现并化解家庭纠纷,以家庭小平安助推社会大平安。
“善家姐”队伍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研判工作。
法律服务的前置是另一大亮点。西樵镇是南海区首个在综治中心常驻律师团队的镇街,2018年以来,律师团队累计接待群众6500人次,参与调解疑难案件540宗。例如,在小宝(化名)人身损害赔偿案中,律师通过释法说理,引导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避免了诉讼拉锯战。
西樵镇综治中心进驻律师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网格化治理:
织密基层“平安网”
如何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西樵镇的答案是:推动治理力量精准下沉小网格。
西樵镇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全科网格+警务网格”三格融合模式,设立网格联络点,发动场所负责人、专属网格员等担任“前哨”,捕捉风险“弱信号”,并与村居综治中心建立问题线索报送、处置、反馈机制。目前,网格联络点已覆盖各经济社、物业小区,以及300人以上企业、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学校、医院、大型出租屋等重点场所。
网格员到学校、幼儿园指导网格联络点建设。
西樵镇通过“一站式”平台减少群众诉累,多元共治提升化解效能,网格化治理筑牢平安基石,从而逐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赋能“平安西樵、法治西樵、至善西樵”建设。
来源:佛山政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