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酒企业的加法管理其核心本质是增加消费价值,优化市场选择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白酒企业自身所处位置、行业趋势、消费趋势、市场趋势四个块面具体分析。
作为典型的遵循长期主义的白酒产业,企业均动态平衡资源以适应周期和增强竞争力,这被称为“加减法管理”。
白酒企业的“加减法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自身战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调整产品组合,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管理策略。
如何明确加减法的时机、使用恰当的方法?在当前应对新周期的环境下讨论,确有必要。
加法管理:
提升消费认知、认购及复合购买力
白酒企业的加法管理其核心本质是增加消费价值,优化市场选择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白酒企业自身所处位置、行业趋势、消费趋势、市场趋势四个块面具体分析。
首先是白酒企业所处的位置。
第一阶段:多品汇量
第二阶段:多区域多产品
第三阶段:多区域单产品
如果企业处在前两个阶段,就需要不断地做加法。简单来说就是不断地增加产品,包含企业的主力产品、定制开发产品、封坛、散酒等,通过汇量的方式多产品、多价位、多渠道覆盖市场,从而实现企业短期内渠道势能、现金流的快速积攒及品牌的认知、认购及渠道端的复合购买力。
若企业处在第三阶段,则相应地聚焦加法动作,从而聚焦大单品,实现品牌/产品的高度集中。如KOC/KOL工程的导入、任务商业模式的导入、核心人员都是关键节点,企业在黄金价位段主力产品的筛选、孵化、造势已经拥有足够的资源、区域、时间。
渠道的不同,做加法的方式也不同。餐饮做开瓶、流通做消费者、公关团购做高端品鉴、全市/全省的大型活动等,以省打市,以市打县,品牌不断上行,开启高维打低维的品牌战役。这是企业不同阶段对于加法动作的具体动作解析,因时而动、因势而动。
其次,行业趋势引导。
从香型热(“酱香热”“清香热”)、品类创新(大健康概念、产区概念)、模式创新(酒庄模式、融创平台、商业联盟体等)、出海热等等,行业内热点不断。
此时,白酒企业要根据自身属性与行业热点的契合度,寻找做加法的机会。
如行业刮起“酱酒热”的阶段,大部分的酒企都选择染酱,但当行业热点过去之后,只有极少一部分酒企保持了获利。复盘来看,这部分酒企本身的属性就契合行业的热点,只是在行业风口的加持下选对了加法动作从而获利,这是加法选择的问题。
再比如从2023年开始兴起的出海热,处在沿海区域的酒企完全有基础借助这次行业趋势进行加法助力,从而选择套利或者获利入局。
从消费趋势来看,要结合人口红利、经济、国家政策、消费人群习性等综合情况对企业进行加法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 ▷ 产品创新
高端化:推出年份酒、限量款、文化联名产品(如茅台生肖酒、五粮液故宫联名款),提升品牌溢价。
年轻化:开发低度酒、果味酒、小瓶装(如江小白、RIO微醺)、露酒等迎合年轻消费群体。
健康化:添加功能性成分(如人参、枸杞、绿豆等)或推出低甲醇、低杂醇油产品,响应健康趋势。
▶ ▷ 渠道拓展
线上渠道:积极拓展线上平台,如抖音、快手等,通过官方旗舰店、直播带货、线上促销等方式拓展销售,不仅能够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还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数据和消费者反馈,有助于企业精准营销和产品优化。同时,线上销售也促进了白酒品牌的传播和推广,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新兴场景:布局餐饮、酒吧、夜经济等即饮市场,开发适合佐餐、调酒的细分产品。泸州老窖通过推出“高光”轻奢系列切入新消费场景,同时布局养生酒赛道。
传统渠道的优化创新:例如传统经销商转型(传统经销商需要优化库存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与厂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或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开展多元化经营等方式来降低风险,提高盈利能力)、终端零售渠道多元化(包括大型超市、酒类专卖店、连锁便利店等)、餐饮渠道的潜力挖掘(通过开展联合促销、定制产品等活动,加强在餐饮渠道的推广)等,此外,传统渠道的创新模式如融创平台、商业联盟体等都是企业做加法管理的很好路径。
▶ ▷ 品牌赋能
文化赋能:挖掘历史故事(如汾酒“中国酒魂”)、非遗工艺(泸州老窖老窖池),增强品牌厚重感和品牌信任度。从文化层面来说,多角度、多情怀进行深度挖掘,诸如:国潮、情怀、历史等;从价值层面来说,稀缺度、身份认同感进行深度挖掘,诸如:某某盛宴高端品鉴会、年份酒增值等。
体验营销:建设酒庄(如李渡的元代窖池、今朝的花园今朝)、博物馆(如洋河酒厂旅游区),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 ▷ 数字化转型
应用区块链技术(如茅台“巽风数字世界”、汾酒的“五码合一”)实现防伪溯源;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精准投放产品。
利用数字化实现生产端、供应端、销售端的无缝结合,包括数字化营销(促销形式、返利、货物管控等),实现一体化销售。
从市场趋势来看,企业要根据当地的主流价位进行加法管理,其核心本质是建立一套黄金价格带主力竞品的对标管理体系。
这是一套综合性的运营管理系统,核心思想有两点:利润和动作。
一般来说,企业的产品利润(视企业在当地市场销量排名)是主力竞品的1.5倍到2倍,其中也包含通路渠道的各种隐形利润,如超量、客情、福利等,而利润的分配比也会根据竞品的投入方式不同而选择不同,打蛇打七寸,有效就行;动作更多的是监控、引导和执行,包括竞品的促销动作、促销方式、促销时间、促销对象等,可选择实际情况抄底、加码、分流等,存量市场,你能抢多少对手就少多少。
以山东济南市场为例,核心价位有三个:50、80、100—150,针对这三个价位,企业的加法动作就比较直接:围绕核心价位主力产品进行市场搅动,利润型产品、侧翼保护型产品、市场搅局型产品、竞品在不动摇主力价格带主力产品的大前提下,加法动作越有针对性越有效。
减法管理:
聚焦资源,降本增效,实现企业资源的高效配比
白酒企业的减法管理核心本质是聚焦资源,降本增效。可以用优化产品结构/数量、优化产能及供应链、聚焦核心市场、优化营销资源四个块面具体分析。
▶ ▷ 优化产品结构
淘汰滞销品:砍掉年销量低于100万元、毛利率低于30%的低效产品,减少库存压力和运营成本。如水井坊曾砍掉200元以下产品,聚焦高端市场,毛利率提升至85%以上。
整合系列:将分散的子品牌(如区域特供款)整合为全国性大单品,避免内部竞争。如五粮液和泸州老窖,明确大单品系列后,大力收缩贴牌产品,从而实现主力大单品的聚焦放量。
▶ ▷ 优化产能
去产能:关闭低效车间,集中资源生产核心产品。如古井贡砍掉冗余品牌,聚焦“年份原浆”系列。
供应链精简:减少包材供应商数量,通过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如洋河采用统一瓶型设计)。以包材采购为例,单次采购的频率越高,数量越少,成本也就越高,因此建立包材的半年或全年采购计划,也是一项很不错的“减法”手段。
▶ ▷ 聚焦核心市场
收缩非战略区域(如退出人口外流严重的三四线城市),集中资源巩固优势市场(如汾酒聚焦“环山西”市场)。
建立1+N+N的市场联动体系,即根据地市场+高势能市场+重点市场构建板块联动,通过市场分级根据地市场,同时实现资源聚焦实现点状突破,积累经验和模式输出,实现市场全面布局,为企业长续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和平台。
▶ ▷ 优化营销资源
削减电视广告等传统投放,转向短视频(抖音、快手)、内容种草(小红书)等高性价比渠道。
重视C端建设,尤其是消费者深度运营,提高费用前置预算,优化渠道费用利用率,合理高效分配企业营销资源。
白酒企业的加减法管理本质是“聚焦核心价值,动态优化资源配置”。加法要围绕消费趋势做创新,减法要敢于舍弃低效资产,最终实现“产品结构金字塔化”(高端产品树品牌、中端产品保利润、大众产品稳销量)的健康生态。
来源:XN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