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三月初十,老人说“收不收,就看三月初十”,收是什么意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6 21:33 1

摘要:农谚云:“收不收,就看三月初十”,那么这个“收”是什么意思?笔者认为它更多的是指农作物的收成好坏。而在古代农耕年代,作物是否丰收又和天气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三月初十前后的一个天气规律。

农谚云:“收不收,就看三月初十”,那么这个“收”是什么意思?笔者认为它更多的是指农作物的收成好坏。而在古代农耕年代,作物是否丰收又和天气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三月初十前后的一个天气规律。

三月初十的气候特点?

从时间上来看,这天已经是清明之后的第三天,同时也是公历的4月初,此时,东亚大气环流转向春季模式,西风带槽脊活动频繁,气温波动大,易出现倒春寒。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天气温度骤降的一个情况。

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所以气候也不太一样,总的来讲,北方多干燥少雨,南方则进入多雨期,在这个时候需防范湿渍或倒春寒对作物的影响。

也就是说,三月初十,它是暮春的开始阶段,是气候由寒转暖的过渡期。因此,三月初十也被古人誉为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人们普遍认为三月初十的天气,可以预测后续的一个天气,比如“倒春寒”或干旱。

古人没有天气预报是怎么来提前了解三月初十的天气呢?

那就是干支历,人们结合阴阳五行,从中也能找出一定的规律,比如说,农历的三月初十,这天是干支历的丙午日,丙属阳火,午为火旺之位,火气旺盛。

火旺与气候的关联:

丙火主炎上:火气过旺易导致气温升高,若此时晴朗无雨,火气无水制衡,可能加剧干旱,预示夏季高温或伏旱;

水火相济:若遇降雨,则水克火,平衡五行,缓解燥热,预示后续气候稳定,利于作物灌浆。

“收”与气候关联:

若三月初十下雨,预示春雨丰沛,土壤墒情良好,利于作物生长,象征“有收”;若这天晴朗,则可能预示后续干旱或倒春寒,威胁作物收成,象征“无收”。

三月初十具体要怎么看,农谚是咋说的?

1、 三月初十晴,旱情要来临

这个说的就是三月初十这天,如果是天气晴朗,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后续的一个天气了,很有可能出现春旱,导致作物生长不畅,亦或者是缺少雨水,我们这个时候要及时的灌溉,以免影响作物的生长。

2、 三月初十雨雪寒,晚春将尽不脱棉

雨雪属水,可抑制火气,也就是说如果这天是下雨或者是天气比较的寒冷的话,那么春天升温会比较的慢,那么这也就是在告诉我们,作物生长应该是不缺少雨水的,这样反而利于作物的一个丰收。

3、 不怕三月初十雨,就怕三月初十晴

雨为吉兆,晴为凶兆,强调水分对农业的重要性。如果这天下雨的话,那么春雨绵绵,就不容易出现干旱的一个天气情况,如果这天是晴天,那么就要注意,有可能出现的春旱。

简单的来讲,当天下雨,水汽充足,削弱冷空气,减少倒春寒风险,利于作物生长周期稳定;如果这天晴天,冷空气过境后骤暖,易引发后续冷空气突袭或蒸发过强导致干旱。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三月初十降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提前活跃有很大关系,这也能增加夏季多雨概率。 当然笔者认为,农谚毕竟带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单一日期的天气是无法完全决定全年收成,不过作为农耕社会的经验总结,仍具参考价值。

“收不收,就看三月初十”是古人对春耕气候的敏锐观察,三月初十的天气通过火气旺衰、水旱平衡,隐喻后续气候走向。在现代农业中,这一谚语可作为风险预警,提醒人们关注春播期的水分管理与灾害防范,同时尊重自然规律,实现趋吉避凶。

来源:茶人小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