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田:试论人品对传世书品的影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6 21:12 1

摘要: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而又独特的文化遗产,历经数千年中国文化的继承、研究、发展至今已灿烂辉煌。研究书法艺术和研究学问一样,都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 “道德” 问题。所谓道德,也就是人品。就一位书家而言,人品决定书品是否传世。众所周知:人品高,书品佳者,书

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而又独特的文化遗产,历经数千年中国文化的继承、研究、发展至今已灿烂辉煌。
研究书法艺术和研究学问一样,都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 “道德” 问题。所谓道德,也就是人品。就一位书家而言,人品决定书品是否传世。众所周知:人品高,书品佳者,书作多能传世;书品高,人品败坏者,书作多被世人遗弃;而人品与书品的优劣,是作者个性、学问、气质、文学修养、美学修养的综合反映。
对于人品书品之说,世人褒贬不一,评价的标准也各异。但人品影响书品的传世,受着 “伦理”“道德” 的制约,自古尚有 “以人品传世,以书立世”“心正则笔正” 之道理,也说明了人品与书品的关系。

历史上人品书品极高者首推颜真卿,他一生为人刚正不阿,初为官因忤奸臣杨国忠而贬任平原郡。其城修粮储,以防守备,且不畏强暴,能独驱义旗讨伐安禄山之叛逆,直至七十七岁犹奉使敌前,以身殉职。其书作气势恢弘,博大精深,世人皆以颜鲁公的忠义及其书法的雄强豪迈、大气磅礴,为历代文人所敬重,其作品以《颜勤礼碑》和《祭侄文稿》为代表。今天我们研究、学习颜书,要从其作品内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浩然正气,从中吸取书品的精华和做人的基本准则。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骨气轩昂,刚筋傲骨,不事权贵的人品,风耀在人间广为流传。居官却一心想着百姓的疾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是他处处为民着想的真实写照。后弃官以书画自给,他一生清贫,但不乞怜于权贵,遇有知音,书画相赠,分文不取;若权贵索取,贵贱不卖。他的诗书画被世人称为 “三绝”。书作横极传统,创六分半体,字里行间洋洋洒洒,似乱石铺街杂而不乱,为后人的书法创新树立了典范。故留言不在高下,能忧国为民者方为志士,且书作不分古今,启迪后人者可称上品。

北宋的蔡京、南宋的秦桧等人,书法之所以不被世人崇敬,皆因他们是祸国殃民的奸相之类,是人民的罪人,至今世人还唾骂之,听其名而厌其书,故书坛很少有人提及。与秦桧同时代的岳飞,可谓一位文武兼备、爱国爱民的英雄,其《诸葛亮武侯出师表》和《还我河山》等作品,流露出一种饱战沙场、势不可挡的气势。书作结体昂扬顿挫,大度洒脱,奔放自如,这与他的人品修养、文学修养、胸襟开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人其书备受人们的崇爱。可见人品决定了书品是否传世。
人品书品的优劣,取决于自身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好恶和欲愿,加之自身气质和学养的高下,以及对传统碑帖的选择、扬弃,以至对其碑帖的感悟、消化、吸收程度。
张羽先生说过:“书法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学问的较量。” 所以书家们应从多方面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全面把握传统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使其所创作的作品更富有书卷气、稚气、以至大气,克服作品中存在的小气、俗气和霸气。就书法提倡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而论:回归自然并不代表脱离传统,胸无点墨,随意涂抹。那种 “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无法度更无文化内涵的作品,永远不能作为师法的范本。

但民间也确有一些书法的高能者,他们大都出身布衣,或是久居山林与世尘隔离的高僧、隐士、道者。他们终身遁迹山林,潜心求道,其作品大都超凡脱俗,境界高。他们已不为俗物的地位所诱,追名逐利,而甘于澹泊的艺林书斋之中,世人视其为 “寂寞的苦行僧”。他们却能为终生最大的幸事。儒家的中和、道家的自然、释家的妙韵,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类作品确实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发掘、去研究、去借鉴。
大凡高雅之作,书品人品性,内含刚正之气、书卷之气、金石之气。我们应从这些作品中感悟做人的道理,汲取艺术的精华。
书法是我国最值得自豪而且有别于他国的独特艺术,有着自身的尊严性,维护书道尊严是对所有热衷于书法事业的有志之士的基本要求。
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尚能懂得作字先做人的道理。在书法艺术被高度重视、高度传播、高度发展的今天,更应提倡书品与人品紧密结合,造就出更多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为社会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纵观古代文人前贤,都是以 “伦理”“道德” 为准则的,他们严于律己,自然、自爱、自尊,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耕得家田,表现自己的刻苦精神和创新精神,永远是我们艺术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李忠田

来源:孟云飞—书剑慰平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