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到四大金刚的奏报,如来佛满心欢喜,当即要召集八大菩萨、四大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和十八位伽蓝菩萨,聚集一堂,迎接唐僧师徒的到来。
经历14年时间,十万八千里行程,遭遇人生80难后,唐僧脱去肉身凡胎,终于登临灵鹫山大雷音寺。
听到四大金刚的奏报,如来佛满心欢喜,当即要召集八大菩萨、四大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和十八位伽蓝菩萨,聚集一堂,迎接唐僧师徒的到来。
大堂之上,如来佛祖宣扬一通佛法后,当众命阿傩和伽叶两位尊者,带领唐僧师徒前往藏经阁传授三藏真经。
然而,阿傩和伽叶却因索要“人事”无果,便将无字的白本,传给了唐僧。这些唐僧师徒全蒙在鼓里。
阿傩和伽叶尊者,为何要如此做法呢?
“素味仙花人罕见,香茶异食得长生。向来受尽千般苦,今日荣华喜道成。”
四大名著《西游记》原著第98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一章节和86版西游影视剧情中,都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情节:在斋食堂宝阁中,唐僧师徒曾与阿伽和傩叶,一同享受过一次皆为仙品、仙肴、仙茶、仙果的珍馐百味。
也正是在这一次的餐饮小聚中,唐僧师徒曾与阿傩和伽叶出现了“竞相争食”的镜头,这让阿傩、伽叶和尊者心里很是不爽。
随后藏经阁楼上,阿傩和伽叶便向唐僧索要人事。
唐僧自然没有,两位尊者便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些看不下去,对唐僧说: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个来把经书传与老孙。
见状,阿傩又说:嚷嚷啥!此处是什么地方,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
十几年的辛勤播种,千辛万苦,到头来唐僧师徒收获的却是一卷卷无字的白本!
按照如来佛祖后来在大雷音寺的公然解释: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唐僧师徒空手来取经,所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为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传此经法。
如来佛祖的说法,自是有他的道理!作为万佛之祖的燃灯古佛,又是什么看法,做了些什么呢?
“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燃灯古佛与如来佛祖所见略同,他也认为:白本经,不一定就是假经,只不过无字之经,带到了东土大唐,也是枉然,因为东土人愚迷,看不懂、参不透而已!
可是,燃灯古佛又不忍心唐僧师徒取经白来西天一趟,于是命白雄尊者作法,揭穿了阿傩和伽叶传白本经卷的事实。
大多数人读西游名著至此,都看到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尚且“掯财不遂,通同作弊”,于是联想到世间凡尘,又是何等的肮脏与混乱。
但燃灯古佛和如来佛祖却均认为无字的经,也是好的,无字的经甚至比有字的经更胜一筹。
只不过,两位佛祖都又觉得唐僧取回无字经卷,向大唐皇帝交不了差,对东土众生更说不过去,这才将有字的真经,从各部藏经里,挑选了35部5千零48卷。
“大藏真经滋味甜,如来造就甚精严。须知玄奘登山苦,可笑阿傩却爱钱。先次未详亏古佛,后来真实始安然。至今得意传东土,大众均将雨露沾。”
阿傩最后拿到了唐僧的紫金钵盂。尊者的做法 ,惹得藏经阁管珍楼里的力士、管香积的疱丁,看阁的尊者,都戏笑他: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
网络中,有读者留言问,灵山诸佛众多,为何只有燃灯古佛敢于揭穿阿傩和伽叶传授唐僧无字假经的秘密?作为西游取经工程的总执行人,观音菩萨又知不知道呢?
燃灯古佛之所以敢这么做的重要原因在于:
首先,燃灯古佛是万佛之祖,是最早的佛,又是灵山的老领导。封神中燃灯道人的道场,正是灵鹫山元觉洞;
其次,燃灯佛祖虽是过去佛,但当年为释迦牟尼传记授印,并预言他将来成佛的,正是燃灯古佛。
也就是说,燃灯古佛既是如来佛祖的老领导,还是点化帮助他的引路人,甚至是贵人。
再次,燃灯古佛恰好在藏经阁楼上,暗中又恰好知晓并撞见了阿傩、伽叶索要人事,并传无字白本一事;
第四、燃灯古佛原本就是从东土而来,封神中讲,他原本是玉虚宫弟子燃灯道人 。元始天尊既是他的师父,又是他的好友,也有人认为,他在阐教的地位相当于副教主,属于大佬级别的高层领导;
第五、身为佛教的大大佬,燃灯古佛发现问题,主动干预,甚至及时纠正,属于灵山内部纠错机制。
观音菩萨又是否知道唐僧师徒在藏经阁的波折经历呢?
西游神话中,当唐僧师徒拿到有字真经,返回东土大唐之际,才收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和护教伽蓝向他缴纳法旨和记载着关于唐僧的“灾难簿”。
观音菩萨从头到尾看完账薄,才发现唐僧截止目前,只经历了80难,不符合佛门中的九九归真,还少一难,这才安排八大金刚作法,令唐僧师徒坠落通天河。
作为西游工程的总负责人,从观音菩萨的职责范围来看,菩萨主要负责取经团队的组建和劫难等宏观方面的协调,传经属于灵山内部细节事务,灵山传经的具体操作,她很可能并不完全知晓。
传经需要“人事”,可能是灵山的潜规则。观音菩萨身为佛教的核心团队成员,也有可能知道这一制度,于是并未直接出手干预。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来源:安阳源易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