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决定让我们从一条既定的轨道上出走,闯进了人生的旷野。从拉美到巴厘岛,从泰国到中国,再到尼泊尔和欧洲。五年间,我们从全职旅行者变成了线上工作的数字游民,又转型为全职博主。
阅读需要10分钟
"人生到底是旷野还是轨道?"
五年前,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主动选择了辞掉工作,开启全球旅居生活。那时的我们,怀着一个很简单的愿望:想去世界上看看,验证是否真的存在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这个决定让我们从一条既定的轨道上出走,闯进了人生的旷野。从拉美到巴厘岛,从泰国到中国,再到尼泊尔和欧洲。五年间,我们从全职旅行者变成了线上工作的数字游民,又转型为全职博主。
但现在回望这五年,我忽然发现,在看似自由的旷野里,我们其实一直在做两件非常明确的事:1.走访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国家,试图找到一个更加适合生活的地方;2.努力让收入与地理位置解绑,在互联网时代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非常大的挑战,有自我怀疑,有喜悦,有挫败,有释然。这五年多,究竟教会了我们什么?旷野般的自由,最终会通向怎样的人生轨道?也许你正在轨道上向往着旷野的天空,或者你已经进入旷野开始探索。我想我们的经历,绝对会对你有所帮助。
1.自由生活的真相:没钱,焦虑
小潘:对我来说一开始裸辞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太多,但是现在回看过去五年多的经历,我觉得自己还是经历了挺大的心路历程的改变。
到了旷野上之后,首先是体验到了旷野还是有一部分美妙之处的,就是自由啊。我们去了很多国家,一开始是房车旅行,很喜欢这种能够很深度的在一个国家居住生活的感觉,所以其实是先给了我们一个动力,想要把这样的生活方式给持续下去,逼迫自己去想办法去赚钱,而不是再依赖一家公司那样。
你想这么做我觉得是一方面,但其实过程是很艰难的。
小丁:在旷野上呆了一阵子之后,其实我开始焦虑了,我焦虑的原因是在于虽然身上有一些存款,但是当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收入的时候,其实还是会慌张。并且那时候尝试做自媒体,播放量也没有特别高,粉丝也没有涨得特别快,很有一个挫败感。
小潘:就是你人已经在旷野上,但心还在轨道上。
小丁:是的。之前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公司是每个月很稳定的给我们发钱,但是当我们两个自己在外面生活的时候,其实我们要自己想办法去赚钱,而且是没有任何兜底的,所以是一直存在一个非常不稳定的一个情况下,我的很多思维其实是发生了变化,我要开始学习一些财务的思维,比如说投资理财这种东西。曾经我在工作的时候,可能我只是专注在了我的职业技能上面,但是我的财商这块其实是完全缺失的。后来我就开始去看一些很基本的书,包括《小狗钱钱》、《穷爸爸和富爸爸》,后面还有看《纳瓦尔宝典》,这些书都有帮助我去思考这部分东西。
小潘:我觉得也可以说是在旷野上,我们被迫去学习了更多的技能,在继续游牧生活的过程当中,「让钱生钱」的技能是多么的重要。
2.旷野的美好与进阶:认知提升,自我压榨
小潘:经历过旷野,我对于生活形态的认知,我觉得是更丰富了。生活在城市里,我真的想象不到未来我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压力很大,很迷茫,而且每天都很不开心。
后来在危地马拉开始住一些我们之前说过的那种社区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的认识到了这个世界上可能真的是有一些很不一样的活法,它的活法是真的跟在城市里完全不一样,它完全不是一个系统,他们也不上班,他们可能找到了一个很便宜的一个价值洼地,而且是一个很美的地方,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支持自己的一个生活,而且形成了一个部落的感觉。我当时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我们在危地马拉住的那个社区,非常的漂亮。关键是他的那个主人,很喜欢瑜伽,写作和音乐。因为我之前也是学瑜伽,所以我去他那里之后我就会觉得,哇,原来还有人在过这样的一种生活,我觉得我也想过这样的生活,我也可以过这样的生活,拓展了我对于生活的想象。这在原来的轨道上可能没有办法实现,但它其实有别的方法去实现,或者说有别的轨道。
我也会知道现在有很多的社交媒体就会说第一批去旷野上的人已经回来上班了,但是作为一个真的过来人,对我来说我人生当中有这样的一个五年。我觉得是非常值得,非常不令人后悔的一件事情。
小丁:其实我没有办法理解的是为什么体验过旷野还要回去上班。
小潘:我可以理解。因为旷野也不适合每一个人,比如说我觉得我们两个人生性比较向往自由,自由的优先级会比较高。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他可能更加安稳,更需要安全感,可能他想辞职只是因为自己太累了,他需要的只是休息,等他休整好之后他可以再回去。我觉得不上班不代表时间自由,到了旷野上之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更是更大的难题。
小丁:而且我觉得尤其是自己创业以后,哪怕只是自己做自由职业,也很容易会陷入一种自己压榨自己的状态,一天到晚都在工作,因为自己要给自己的结果负责。
小潘:我觉得自己压榨自己可能已经是非常勤奋人的做法了。说实话,对于数字游民来说,我觉得旅行是很大的诱惑,常常又想去玩,结果又要工作,最后玩也玩没玩好,工作也没工作好。还有之前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公司是有一个下班时间的,包括有个环境提供给你稳定工作的规律,但是当你自由的时候,你完全得自己去管理你自己。
小丁:这个对自驱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小潘:不仅是自驱力,我觉得这是个需要学习的技能。我后面也会关注到关于精力管理、时间管理,这个背后他是要被学习的,包括也涉及到你的心理情绪状态。因为你不用去上班,在家里可能情绪一不好,你就没办法工作。
3.旷野上如何找到自己的道路
小丁:当我们离开那条轨道,那我应该选择哪一条新的道路?
小潘:旷野上也是有很多路的。我觉得中间有一个阶段,我们俩意识到成为数字游民,说实话就进入了一条轨道。我们会去到一些数字游民很多的城市,会去到一些数字游民多的咖啡店和办公空间。
人最终都是会回到某条轨道上的,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世界上肯定是会有跟你类似的人的,你就会跟这些人相遇,就会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轨道。只不过这个轨道并不是一条所谓的传统的,所有人都众所周知的一个轨道。
小丁:我不知道你是怎么选择你的轨道的,我觉得咱俩肯定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那我自己来说,一个可能是,我更喜欢跟一些有相同兴趣的人在一起,我想尝试把我的兴趣看看能不能变成我未来的一条路。第二个是我会通过一些书籍去给我的人生做一些指引。看《纳瓦尔宝典》的时候,纳瓦尔很推荐一本书,就叫《主权个体》,那里面就有描绘出未来有一群人,叫作主权个体,他们是真的在这个世界上他拿回了各种主权的人,他们可以很自由地在世界各地生活,并且他们有非常好的财务基础,所有的赚钱的业务都是建立在网上,他们不用被困在任何一个地方。在我目前的一个认知里面,我觉得他们是游牧人群当中比较高阶、比较厉害的一个存在,可能我把书里面描绘那种人当成了我在职业上或者是生活方式上往前走的一个指引。
小潘:我觉得我会被两个方向影响,一个是在线下旅居时候的体验,你能接触到不同的人,比如说我们在巴厘岛的时候采访过的我们的朋友,在巴厘岛开学校的雅婷,她带着两个孩子,过这种游牧的生活10年了,看到她的生命状态是会影响我的,让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第二个就是自己的生命状态,因为我们已经探索了 5年的时间,它其实已经是一个可以回顾的东西了。当你回顾这五年,跟你以前上班的时候生命状态更好,那为什么我要再回去呢?
小丁:我觉得在职场当中,其实身边很多人他的生命状态是非常低的,因为他被压榨了。那我们去的那些有社区氛围的那些地方,其实遇到的很多人能量真的是挺高的。一个原因肯定就是因为旅行会让每个人都很开心,所以他们确实能量就高。另外就是有一些人,确实是在这种特立独行的道路上走得很好。
小潘:或者说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使命的。我就想到了像我们的厄瓜多尔住了一个生态社区的创始人mofwoofoo,他现在已经过世了。让我们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 70 多岁了,依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每天都很开心,他很喜欢跳舞,很喜欢唱歌,他也还在学西班牙语,我就会觉得他的那种生活状态太让令人羡慕了,而且我觉得那就会是一个方向,我一定要做我自己热爱的事情,想办法去实现我的梦想。
4.旷野上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小丁:我们前两年回上海的时候,我有感受到我其实跟上海那个环境已经有点脱节了。原来我可能在上海或者是在杭州上班的时候,那身边我有一群稳定的圈子,比如说同事也好,或者是朋友也好,但是当我进入旷野之后,慢慢的我们的人生轨迹就错开了,我觉得我身边好像缺了那些可以稳定生活的人。
另一点就是我觉得上海其实已经不太适合现在我的状态了,所以为什么我们去看了大理,我们去考察了很多国内的村子,我们也去欧洲看了一下,也去尼泊尔看了一下,想看看那边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是更适合我们生活的。在游牧的过程当中就很难停下来,总会觉得在远方是不是有一个更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索。这样就导致身心都很疲惫,因为我们一直在漂泊。
小潘:而且这样会永远处于一种不满足的状态。
小丁:我发现其实对于游牧的人也是很需要在一个地方能至少半扎根下来,在当地能有一些稳定的圈子去作为生命当中的支持系统。
小潘:比如说以前我们为什么选择上海,因为我们的人生的视野里还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因为大城市它的工作资源更多。当我们去了旷野之后,那这个时候我们要自己给自己选定一个家了,自己给自己铆定一个我想要生活成长的环境。人都是需要有家的,这个家代表的是什么?是你跟本地的一种联系,包括我吃的食物,这里的天气,周围的邻居是什么样的,虽然就这么一两公里,但它对你的生活品质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
当你游牧了可能 3 年以后,也许更短或者更长一些,就会考虑这个问题。你想把哪里作为一个你的根据地,也就是说你每年想在哪里生活更长一段时间,回归到你自己的生活本身。
身边有很多朋友会问我们在外游牧漂泊,会不会很孤单?因为我们两个人毕竟是一个小家庭,其实这方面的感受不会很深,但是我觉得每一个想要去旷野的人应该尽早的去建立自己的「情感支持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不然很容易会觉得孤单漂泊,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因为人毕竟都是群居的动物。
我觉得我的支持系统主要是来自于志同道合的一些人。比如我原来的同事,或者是我后来学瑜伽的一些同学和老师。在外游牧的时候我其实也会跟他们定期有视频、电话之类的沟通,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第二个就是推荐可以在旅居中学习一些东西,同学其实也是一种比较稍微弱一点的关系,但是你们之间又是会有一些互动的。第三个支持系统,我们旅居很多时候会去拜访朋友,渐渐的大家也形成了一个「游牧网络」。
可以有意识的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建立你的支持系统,否则真的一个人在旷野上被大风吹也是挺惨的。
5.人生到底是旷野还是轨道
小丁:其实我自己认为这么多年下来,我的观点是人生不是旷野,包括前一两年我一直在思考,我觉得我需要一条「道」了,但是这条道不一定是轨道,它可能是某一条我愿意为之付出的人生之道。
另外就是,看似到了旷野上,我们的选择变多了,但实际上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我们能选择的自由其实也在越变越少。这两年我们就明显感受到父母老了,爷爷奶奶老了。为什么我现在选择待在泰国,其实也是因为回家就很方便嘛。
所以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想去旷野的话,一是做好旷野没那么好的准备,另外一个就是我觉得趁早比较好,试错成本会低一点。
小潘:我自己的心里的想法是,我觉得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更希望每个人去找到自己的人生答案,不管你的答案是轨道还是旷野,还是另外的火车道还是汽车道,当你觉得你想要去尝试的时候,那你就去试一试,不要把别人的答案当做是你的标准答案。
最后,我们也为自己打个广告,我们最近新出了一本手册,叫《从0到1成为全球旅居达人》,这本手册正是基于我们多年的旅居实践,以及在游牧社区中不断优化的经验总结而成。它涵盖了从基础入门到亲子旅居教育的方方面面,旨在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旅居人群提供清晰的方向和可操作的方案。全文3w多字,希望通过这本手册,助力更多人实现全球旅居的梦想,开启属于自己的自由人生。首发50位早鸟价已经全部售完,现在还有限时特惠88元的名额,欢迎有需要的朋友购买。
另外就是我们一直有一个「游牧社区」,已经运营1000+天了,有近600位伙伴的加入。如果你也感兴趣游牧的生活方式的话,也欢迎加入,你将会认识更多游牧路上的伙伴。
咱们下期内容再见。
来源:游牧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