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铁姑娘”郭凤莲:儿子身家过亿 她却用30年让穷村变旅游胜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6 17:09 3

摘要:儿子财富过亿,她却依旧坚守在基层。她又是如何凭一己之力,让一个穷村蜕变为旅游胜地?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她是“大寨铁姑娘”,带领一个贫瘠的山村从困苦中崛起。

儿子财富过亿,她却依旧坚守在基层。她又是如何凭一己之力,让一个穷村蜕变为旅游胜地?

郭凤莲,生于山西大寨村,早年经历了贫穷与苦难,正是这些艰难的岁月,造就了她坚强的性格。

1963年,山西大寨村遭遇了特大洪灾,洪水肆虐,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危在旦夕。

在这时,郭凤莲组织了一支,名为“铁姑娘队”的女性队伍,与村里的男村民并肩作战,展开了抗洪抢险。

她亲自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转移群众、修堤防,甚至差点被洪水冲走。

这一行动,让她赢得了村民的尊敬,也奠定了“大寨精神”的基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并让她在村民心中,树立了英雄般的形象。

郭凤莲的贡献远不止此。

抗洪后,她意识到,要彻底改变村庄的贫困面貌,光靠抗灾是不够的

她开始致力于农业的革新,自学种植技术,推广科学种田,带领村民修建梯田、完善水利设施。

郭凤莲的努力没有白费,1964年,大寨村的亩产,从不足200斤跃升至700斤,成为全国农业改革的标杆。

周总理亲自提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郭凤莲也因此走上,了更大的舞台——她在21岁时就被任命为,公社党委副书记,成为当地最年轻的政治人物之一。

这段时间,郭凤莲,在农业领域有所突破。

在“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鼓舞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管理理念,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寨村民。

她的影响力,在大寨逐渐扩大,成为了当地的核心力量。

进入1980年代,大寨村面临了一次重要的转型时刻。

大寨曾因农业改革,取得过显著成就,随着时代的进步,原有的模式逐渐陷入停滞

这一时期,村里的发展开始遇到了瓶颈,经济增长乏力,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如何应对现代化的冲击,成为了大寨村的难题。

1991年,44岁的郭凤莲重返大寨,担任党支部书记,这一次,她没有再依靠传统的农业方式,而是决定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她自费组织村民,去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市场经济的经验。

郭凤莲提出了“大寨学全国”的转型思路,开始推动村庄的多元化发展,只有依靠产业的多样化,大寨才能真正走出贫困

先是郭凤莲积极招商引资,建立了面粉厂、水泥厂、纺织厂等企业。

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就业,月收入最高达上万元

这些工厂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也使得大寨村,逐渐摆脱了单一农业经济的束缚,开始向现代工业化进程迈进。

她也没有忽视大寨村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

看到了太行山自然景观,和红色资源的巨大潜力,开始发展旅游业。

打造“国家森林乡村”品牌,成功地将大寨村的生态环境,和红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发展起了旅游产业。

大寨村的山川风光,和革命历史,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点,村庄的经济,得到了有效的补充。

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郭凤莲还在社会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为老人发放养老金,资助学生上学,解决了村里人关注的“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问题。

在她的努力下,大寨村逐渐从贫困走向富裕,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2021年,75岁的郭凤莲,积极推动直播带货,鼓励村民通过互联网,销售大寨的土特产,进一步拓宽了,村庄的收入渠道。

这一举措,标志着大寨村,向数字化经济的迈进,也使得郭凤莲的乡村振兴策略,更加多元化,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郭凤莲的儿子们,在商业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长子贾小军经营着化肥、煤炭产业,财富积累颇为丰厚;次子贾建国,涉足旅游和食品等多个行业,资产更是超过了10亿元。

儿子的成功,没有改变郭凤莲,坚持基层工作的决心,保持简朴生活,拒绝享受子女的财富,一如她一直奉行的“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特别是长子贾小军,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却因某些行为,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贾小军曾投入3000万元修建寺庙,这一举动,引起了部分村民和社会舆论的质疑

一些人认为,这样的投资与大寨村的实际发展需求不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建寺庙显得过于奢侈,甚至浪费了,村民的辛苦积累。

对于这个争议,郭凤莲始终表现出宽容和理解

没有因儿子的行为,而与其产生冲突,表示“尊重子女选择”。

郭凤莲的这一态度,也是她深厚的包容心,与母亲的无私,这种宽容的态度,既彰显了她的高风亮节,也显示了她对儿子的理解和支持。

事实上,贾小军的这一行为,也并非全然没有意义,修建寺庙的行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寨的旅游发展,也给村民提供了,一个精神寄托的场所,进一步提升了大寨的文化价值。

儿子的财富和争议,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郭凤莲始终保持着低调、简朴的生活方式

她拒绝享受儿子们的财富,不去过上城市中的奢华生活,而是坚守在大寨村,继续为村里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生。

认为自己的一生,应该为村民谋福祉,而非追求个人的享乐。

这种坚守与奉献的精神,使她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也让她在大寨村民心中,牢牢树立了“铁奶奶”的形象。

现代化进程中,郭凤莲没有因权力和财富,脱离了基层,更没有进入更为舒适的生活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尽力为村民提供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不断推动产业发展、拓宽收入渠道,让大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争议与评价

郭凤莲带领大寨村,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即便是在高龄时,还坚守在一线工作,不愿离开自己热爱的土地。

通过郭凤莲的事迹,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变化。

从一个贫困山村,到成为旅游胜地,从“铁姑娘”到乡村振兴的领路,郭凤莲在个人坚持与奉献的基础上,改变了自己村庄的命运,也为中国农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王红梅,《铁姑娘郭凤莲与中国农村的蜕变》,人民出版社,2019年

来源:小喵侃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