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吃瓜群众注意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小米SU7碰撞燃烧事件,突然上演了一出"神反转"大戏。本来全网都在为那位痛失爱女的母亲打抱不平,结果您猜怎么着?这位当事人妈妈突然把微博删得干干净净,评论区直接焊死铁门。这操作比电视剧编剧还敢编,把百万网友看得目瞪口呆。
各位吃瓜群众注意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小米SU7碰撞燃烧事件,突然上演了一出"神反转"大戏。本来全网都在为那位痛失爱女的母亲打抱不平,结果您猜怎么着?这位当事人妈妈突然把微博删得干干净净,评论区直接焊死铁门。这操作比电视剧编剧还敢编,把百万网友看得目瞪口呆。
记得上周全网还在疯传事故现场视频吗?当时家属那句"车速不快却突然失控"的哭诉,配上被烧得只剩骨架的车身照片,直接让#小米SU7安全性#冲上热搜前三。交警刚宣布成立专项调查组,各路技术博主连夜开直播拆解电池包,连菜市场大妈买葱时都要聊两句"新能源车果然不靠谱"。
结果就在昨天,网友发现这位母亲的微博主页突然变得比钱包还干净。前一天还在声泪俱下要讨公道,转眼间删博关评跑得比双十一快递还快。有热心网友截图对比发现,原本置顶的维权长文现在只剩下系统提示的"该用户已设置不可见",这剧情转折让段子手都直呼内行。
现在网上炸开了锅,老司机们分成了几大阵营:技术派搬出国家车辆事故鉴定标准,认为可能是检测报告要出炉了;阴谋论者猜测是不是车企连夜送温暖;还有人间清醒派提醒大家,别忘了事故车上还有两位重伤乘客——要是最后发现是驾驶员操作问题,这责任可就精彩了。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作为围观群众咱们都能理解家属的悲痛。但有些细节确实经不起推敲:为什么最初描述事故时绝口不提同乘人员伤势?为什么选择在调查关键节点突然收声?有汽修老师傅私下分析,从现场残留的刹车痕迹看,车速可能不像家属说的那么"温和"。
这事儿给咱们普通车主提了个醒:遇到事故千万别急着当键盘侠。现在的新能源车哪个没有"黑匣子"?EDR数据记录仪比行车记录仪还耿直,踩没踩刹车、方向盘转了几度都记得明明白白。与其在网上打口水仗,不如耐心等交警蜀黍的权威报告。
不过要说最惨的还是车企公关部,听说小米技术团队这周已经熬出了集体黑眼圈。要我说啊,现在新能源赛道竞争激烈,但安全才是真正的加速器。与其急着甩锅或洗白,不如学学沃尔沃当年那股较真劲——当年有个车主说安全带卡扣失灵,人家工程师直接扛着设备上门检测,最后发现是车主自己改装惹的祸,反而收获一波好评。
说到这儿想起个冷知识:国内车辆起火事故鉴定平均需要42天,要经过现场勘查、物证提取、实验室检测等7道程序。所以咱们现在看到的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就像追剧不能只看预告片就骂编剧吧?
最后给各位提个醒:下次刷到类似新闻,先别急着站队。记得2018年某品牌"刹车失灵"闹剧吗?反转后车主因诽谤被判公开道歉。网络不是法庭,情绪代替不了证据。咱们普通老百姓能做到的,就是给真相多点时间,给专业调查多点空间。
话说回来,要是最终鉴定真是车辆问题,我倒希望小米能硬气点认账改进;要是另有隐情,也希望公众能给企业一个纠错的机会。毕竟在智能汽车这条新赛道上,谁家还没走过几步弯路呢?咱们既要监督车企守住安全底线,也要避免让维权变成"按闹分配"的闹剧。
这场事故教会我们三件事:行车记录仪内存卡要买大的,吃瓜时板凳别坐太死,还有最重要的——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至于真相到底如何,咱们备好瓜子饮料,坐等警方蓝底白字通报吧!
来源:一点点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