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老把式’种田是有优势,但是科学、标准化种植,还得依托新型经营主体,高效便利省时省工。”庞晓妍说,“正好海旺合作社也在,咱们听听他们的打算。”
“春播板凳会”现场。安定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杨洁 张梦瑶
“咱们青岚山海拔高,春播相对晚一点,但是眼下气温回暖,土地解冻,咱们要好好规划一下今年的‘百亩田’。大家有啥想法,敞开说……”
日前,在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大坪村党群服务中心,“春播板凳会”热闹进行着。
板凳会的召集人,是大坪村包村干部庞晓妍。来参加板凳会的,有村支书、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种植大户,还有村民代表。
“咱们今年能不能引进合作社?引进以后,再流转一些土地,既不改变土地经营承包关系、又不减少咱们的利益。”村支部书记冉勇说。
“对!‘老把式’种田是有优势,但是科学、标准化种植,还得依托新型经营主体,高效便利省时省工。”庞晓妍说,“正好海旺合作社也在,咱们听听他们的打算。”
“我们也有扩大种植规模的意愿,但是流转土地还有困难,如果村里能以集体的形式将土地流转给我们,既能扩大合作社自身的规模,还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定西海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伟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言献策。
安定区春耕正当时。
近年来,安定区创新推行村均“百亩田”模式,紧盯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资源缺乏、路径狭窄等问题,以“板凳会”“庭院会”等形式,动员群众流转土地,集中规划种植。
在此模式基础上,安定区进一步引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护、施肥、采收等“管家式”服务,着力解决“地由谁来种”的问题。组织科技人才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培养本土人才,有效解决“地怎么耕种好”的问题,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保值增值。
同时,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结合撂荒地复垦整治、引洮水资源利用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建成高标准农田22.06万亩,推动“小块地”变“大梯田”。
安定区构建“产业联合党委+新型经营主体+种养大户+订单销售+村集体经济”的产业经营体系,打造千亩种植基地,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2024年通过实施村均“百亩田”,村均经营性收入较上年度增长1.2万元。
“我们坚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检验农村党组织致富带富能力的标尺,村均‘百亩田’模式,有效破解了村集体收入渠道狭窄、撂荒耕地‘消而不灭’、村级产业结构固化、农民群众收入单一的问题。”安定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耿璇钰说。
安定区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利用土地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着力在“创新推动”上求突破、在“政策引导”上强保障、在“支撑引领”上下功夫、在“资产监督”上做文章,以党建引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力建设“三地三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