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迁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荅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汉书》的记载,不仅交代
传家风丨扬正气丨铸族魂丨促发展
【好茶酒•品轼轩】
《共铸东坡辉》
挖掘精髓不辞劳,
弘扬东坡意气豪。
文化传承群力聚,
你我共铸韵声高。
欢迎大家莅临本门店体验茶与酒的醇香与品质。
导航定位:苏东坡酒(广东省总代)、广州品轼轩商贸有限公司,主理人苏耿仁。
苏振武
苏武文化和苏姓文化研究论文
选 登
第一部分:苏武文化研究论文目次
第一部分 苏武研究论文选登(12)
B-5.文献研究之五:
苏武出使匈奴的历史背景
作者:苏振武
《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迁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荅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汉书》的记载,不仅交代了苏武出使的背景和原因,也能看出苏武此行所承担的多项使命。这里仅就出使背景加以分析。
总体来看,苏武出使匈奴,是在西汉大胜匈奴、匈奴力量极大削弱、新单于立足未稳的背景下进行的。
一、汉初的和亲政策
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在秦代,匈奴曾一度为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灭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西汉王朝建立后,匈奴依然是汉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胁:“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攻城屠邑,殴略畜产”,“杀吏卒,大寇盗”,给西汉北方地区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严重危害着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宁。而汉朝方面,自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后,鉴于实力不逮,加之亟待处理诸多内政事务,只能在政治上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以缓解匈奴的袭扰;在军事上,则主要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尽量避免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争。然而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决定了“和亲”政策并不能遏制匈奴的袭扰活动,汉朝的边患依旧相当严重。
客观地看,“和亲”政策的实行,为汉王朝整顿内政、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增强实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文帝、景帝时期,推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使凋敝的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恢复,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富庶丰足的景象:“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史记·平准书》)。此即“文景之治”、“文景盛世”。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日后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汉武帝的反击匈奴之战
孙子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孙子兵法·军形篇》),意思就是,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的条件然后再交战,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不放过敌人的漏洞,取得胜利。用现在的话就是,胜利之师不打无准备之仗,诚如毛泽东所主张: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凭借“文景之治”所创造的物质基础,积极从事反击匈奴的战争准备。在军事上,健全军制,加强骑兵部队的建设,选拔适应指挥骑兵作战的年青将领,修筑军事要道。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措施如:贬抑相权,“举贤良文学”以扩大地主阶级统治基础,举行封禅典礼以提高皇帝威望,实行“推恩法”以削弱地方势力,任用酷吏以保证专制措施畅行全国等等。在经济上,征收商人车船税,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以增加战争物资储备等等。经过苦心经营,全面造就了从战略上反击匈奴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条件。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公元前 133 年(汉武帝元光二年)的马邑之战,共历时数十年之久。其中又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以第一个阶段为主体。在这一时期内,汉军曾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也称五大战役),分别是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从根本上遏制了匈奴南下骚扰问题。
1.河南、漠南之战
武帝元朔二年(前 127),匈奴骑兵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汉武帝采取避实就虚方略实施反击,派遣年轻将领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所盘踞的河南地。卫青引兵北上,出云中,沿黄河西进,对占据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所部进行突袭,全部收复了河南地。武帝又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南地设置朔方、五原两郡,并筑朔方城,移内地民众十多万在朔方屯田戍边。河南地的收复,对汉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二是为汉军建立了一个战略进攻的基地,同时也解除了其对长安的威胁。匈奴不甘心失去河南这一战略要地,数次出兵袭扰朔方,企图夺回河南地区。于是汉武帝发起了漠南之战予以反击。元朔五年(前 124)春,命卫青任车骑将军,率军出朔方,进入漠南,反击匈奴右贤王;李息等人出兵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牵制单于、左贤王,策应卫青主力军的行动。卫青出塞长途奔袭,突袭右贤王的王廷,打得其措手不及,狼狈北逃。汉军俘敌一万多人,凯旋归师。这一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朔方要地,彻底消除了匈奴对京师长安的直接威胁,并将匈奴左右两部切断,有利于分而制之。次年二月和四月,新任大将军的卫青两度率骑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前后歼灭匈奴军队一万多人,扩大了对匈奴作战的战果,迫使匈奴主力退却漠北一带,远离汉境。这就为汉武帝下一步实施河西之役提供了必要条件。
2.河西之战
河西指现在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故称为河西,又称河西走廊。它是内地至西域的主要通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当时在匈奴的控制之下,对汉朝的侧翼构成严重威胁。汉廷为了打通西域的道路和巩固西部地区,遂决定展开河西之役,委派青年将领霍去病出征河西匈奴军。元狩二年(前 121)三月,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越乌鞘岭,进击河西走廊的匈奴。他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法,长驱直入,在短短的六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接着翻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千余里,与匈奴军鏖战于皋兰山下,连战皆捷,歼敌近九千人,斩杀匈奴名王数人,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凯旋而还。同年夏天,汉武帝为了彻底聚歼河西匈奴军,再次命令霍去病统军出击。又让张骞、李广等人率偏师出右北平,攻打左贤王,以策应霍去病主力。霍去病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绕道河西走廊之北,迂回纵深达一千多千米,远出敌后,由西北向东南出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大破匈奴各部,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俘获匈奴名王五人及王母、王子、相国、将军等百余人,歼敌三万余人,收降匈奴浑邪王部众四万,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汉廷在那里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移民实边戍守生产。河西之战的胜利,给河西地区的匈奴军以毁灭性打击,使汉朝统治延伸到这一地区,打通了汉通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了可能。
3.漠北之战
经过漠南、河西两大战役,汉朝重创了匈奴实力,完全占有了这场旷日持久反击战争的主动权。然而匈奴不甘心失败,仍继续从事南下袭扰的活动,并采纳汉降将赵信的建议,准备引诱汉军主力至沙漠以北地区,寻机加以歼灭。汉武帝为了彻底歼灭匈奴主力,从根本上消除这一边患,就将计就计,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能度幕(沙漠)轻留(轻入久留)的心理,在经过充分准备后,确定了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的具体作战方针,对匈奴展开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元狩四年(前 119),汉武帝集中了精锐骑兵十万人,组成两个大的战略集团,分别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另以步兵几十万,马匹十余万配合骑兵主力的行动。卫青、霍去病受命后,各率精骑五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沿东西两路北进,决心在漠北与匈奴进行会战。匈奴单于闻报汉兵将至,采纳赵信建议,将部众、牲畜、辎重转移到更远的北方,“以精兵待于幕北”。
卫青得知匈奴单于的战略意图,即率主力直扑单于所在,横渡大沙漠,北进几百千米,寻歼单于本部。同时命令李广、赵食其率所部从东面迂回策应。不久,卫青部主力与匈奴单于相遭遇。卫青下令用武刚车环绕为营,以防匈奴军的袭击,接着便指挥五千精骑向单于军发起猛攻,单于即遣一万骑应战。双方鏖战至黄昏,大风骤起,飞沙扑面,两军难辨彼此。卫青乘势分轻骑从左右迂回包抄。单于见汉军人多势众,自度无法取胜,遂带数百精骑突围,向西北逃遁。卫青发现单于潜逃,即派轻骑连夜追击,自率主力随后跟进。是役虽然未能擒服单于,但一举歼俘匈奴军一万九千人,挺进到寘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端)的赵信城,尽烧其城和匈奴积粟而还。
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北进一千余千米,渡过大漠,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尽歼其精锐,俘获屯头王、韩王以下七万余人。左贤王及其将领弃军逃逸,霍去病乘胜追杀,直抵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然后凯旋班师。漠北之役是汉匈间规模最大,战场距中原最远,也是最艰巨的一次战役。是役,汉军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共歼匈奴九万余人,严重地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使得其从此无力大举南下,造成了“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廷”的局面。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至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歼敌十五万之多,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 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再也无力与汉王朝相抗衡,从而解除了匈奴 对汉王朝所构成的巨大军事威胁。匈奴也从此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 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也为汉王朝加强和巩固边防建设,促进中国与 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开辟了道路。在反击匈奴的同时,汉武帝移 民垦边,加强了北部的边防;在对匈作战过程中,汉朝曾派遣张骞等人通西 域,扩大了中外交流;而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则帮助东北、西北各少数民族 解除了来自匈奴的威胁;并向各国送去了汉族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文化,促进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来,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间 的融合,也使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通畅地开展起来, 从而开辟了古今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三、汉匈关系的演变
匈奴兵败后,为了防止汉朝继续打击,赢得卷土重来的时机,单于采用赵信之谋,派遣使者到汉朝请求和亲。汉朝天子与众臣商议,有的同意和亲,有的则主张应趁机让匈奴臣服于汉,丞相长史任敞就持这种观点:“匈奴刚刚遭受失败,处境困难,应当让他们做外臣,每年春秋两季到边境上来朝拜皇上。”武帝就派任敞出使匈奴,单于听了任敞的计划大怒,便把他扣留在匈奴。由于骠骑将军霍去病病逝,此后汉朝很长时间也没有攻打匈奴。伊稚斜单于去世后,其子乌维继位当了单于。时值汉武帝元鼎三年(前 114)。此期汉匈间没有发生战争。乌维单于继位三年,汉已灭亡南越,就派遣两路大军出征匈奴,一路是太仆公孙贺,率一万五千骑兵,出九原二千余里,到达浮苴井才撤回;另一路是从骑侯赵破奴,率一万多骑兵,走出令居几千里地,到达匈河水才撤回。这两路均未看到一个匈奴人,可见匈奴远遁漠北。此时汉武帝统率十八万骑兵巡视边境,显示军威,到达朔方郡后,派郭吉出使匈奴告诫单于。郭吉对单于说:“南越王的人头已经悬挂在汉朝京城的北阙之上。如今单于若是能够前去与汉军交战,天子将要亲自领兵在边境上等待你;单于要是不能前去,就应当面朝南方向汉朝称臣。何必白白地向远处逃跑,躲藏在沙漠以北又冷又艰苦也缺少水草的地方,没有什么作为呢?”单于大怒,扣留了郭吉,不让他回汉朝。单于也始终不敢到汉朝边境去侵扰抢夺,只是休养练兵,同时屡派使者到汉朝,好言并请求和亲。
汉朝派遣王乌等去窥探匈奴的情况。单于假言许诺遣太子到汉朝做人质,以此要求同汉朝和亲。此期,汉朝在东边攻取了秽貉和朝鲜,在西边设置了酒泉郡,隔绝了匈奴和羌人的通路。又向西沟通了月氏和大夏,把公主嫁给乌孙王做妻子,以此离间匈奴和西方援国的关系。向北扩大田地,直到胘雷①,做为边塞,匈奴始终不敢有所举动。得知单于许诺遣太子到汉朝做人质,以此要求同汉朝和亲,汉朝就派杨信出使匈奴,告诉单于:“若想和亲,就把单于太子当做人质送到汉朝去。”匈奴单于十分不满,说:“这不是以前的盟约。从前的盟约规定,汉朝常常派遣公主来匈奴,还送来不同数量的绸布、丝棉和食物,以此同匈奴和亲,而匈奴也不骚扰汉朝边境。现在竟然违反古时的盟约,让我的太子去当人质,这样做,和亲是没有希望的。”
杨信回汉后,武帝又派王乌出使匈奴,单于想多得到些汉朝财物,就欺骗王乌:“我想到汉朝拜见天子,相互缔约,结为兄弟。”王乌回汉朝汇报后,武帝就为单于在长安修筑了官邸。匈奴派尊贵之人出使汉朝,不幸病死。汉朝派使者路充国佩带二千石的印信出使匈奴,顺便护送丧仪队伍,葬礼十分丰厚。但单于认为汉朝杀死了尊贵使者,就扣留了路充国。路充国被扣留匈奴三年时,继位十年的乌维单于死去。
乌维单于死后,其子乌师庐继位,史称儿单于,时值汉武帝元封六年(前 105)。儿单于继位后,汉朝派遣两位使者,分别吊唁单于和右贤王,以此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儿单于发怒,把汉朝使者全部扣留。至此汉朝使者被扣留在匈奴的前后共有十多批,匈奴使者来到汉朝,汉朝也扣留相等数量的匈奴使者。儿单于年少,喜欢杀人和打仗,国人多半不安心。左大都尉想杀单于,派人私下报告汉朝。于是汉武帝命令因杅将军公孙敖建造受降城。第二年(前 104)春天,汉派浞野侯赵破奴率领两万多骑兵出朔方郡西北二千余里,左大都尉计划被发觉为单于所杀,并派军队攻击浞野侯,此后又派遣突击队进攻受降城,未下而入侵边塞掳掠而去。第二年(前 103),单于想亲自攻打受降城,中途病死。因儿单于之子年少,匈奴就立他叔父右贤王呴犁湖为单于,时值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
① 眩雷塞位于杭锦旗锡尼镇浩绕柴达木嘎查西北约 2 公里处的霍洛柴登古城,为一座平面呈“回”字形的大型汉代古城,如今内城城墙已消失,外城东西长 1446 米,南北宽 1100 米。
呴犁湖单于继位后,汉朝派光禄徐自为在五原塞外修筑城堡和哨所,直到庐朐,又派强弩都尉路博德在居延泽修建城堡,都有驻军。这年秋天,匈奴大举入侵定襄、云中,杀死和抢掠数千人,退军途中破坏了光禄徐自为所修的城堡。又派右贤王侵入九泉、张掖,抢掠数千人,适逢汉朝将军任文截击相救。这年冬天,匈奴想攻打受降城,恰巧呴犁湖单于病死。于是匈奴立呴犁湖的弟弟左大都尉且鞮侯当了单于。
汉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攻破大宛,诛杀了大宛国王,汉朝威震国外。太初四年(前101),汉武帝打算乘征伐大宛的兵威困扰匈奴,便颁发诏书说:“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资治通鉴·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意思是说,“高皇帝给朕留下平城的忧恨,高后时,匈奴单于给我朝的书信又悖逆绝伦。当年齐襄公报九世先祖之仇,《春秋》认为他的行为符合了大义。”
且鞮侯单于刚刚继位,得知消息后,唯恐受到汉军袭击,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又派使臣前来进贡。
经过连年战争,汉朝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汉武帝内心也非常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逢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武帝就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两国的和平相处。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苏门才俊志高远,
东坡华章千古传。
坡仙风采今犹在,
酒入愁肠化诗篇。
来源:品轼轩苏东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