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渤海湾港:以群众性创新创效管理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5 13:00 1

摘要:山东港口组建以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创新浓度”不断提升,从全球第一台自动化门机在广利港区投产,到潍坊港建成通用干散货码头,再到建成全国第一个“零碳港口”,渤海湾港不断用科技创新探索着港口高质量发展之路。

山东港口组建以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创新浓度”不断提升,从全球第一台自动化门机在广利港区投产,到潍坊港建成通用干散货码头,再到建成全国第一个“零碳港口”,渤海湾港不断用科技创新探索着港口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群众性创新创效管理为抓手,渤海湾港通过创新创效平台建设、市场化激励、多维度创新保障,衍生组织运行机制、动力机制、成果转化机制、传导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等6项相容共生的群众性创新创效耦合机制,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浓郁创新氛围的驱使下,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广大职工人人行动、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

构建职工创新创效“1112”工作体系。渤海湾港搭建1个职工创新创效平台、印发1系列支持制度、12项具体举措多维度保障,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牵头、多部门协作、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人才、创新、激励、转化四位一体创新链。渤海湾港职工创新创效管理加速提升以全员创新为内核的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使创新真正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打造梯队式工匠培养机制。渤海湾港将职工创新创效活动融入工匠培养过程中,建立“劳模工匠+行业导师+技术能手”师徒培养机制,形成三级导师梯队,因材施教。鼓励师徒共同完成职工创新创效项目,每年度评选“名师高徒”奖项,给予特别奖励,激励师徒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新增“管理+业务”复合培养路径,组织机关管理人员大拜师活动,通过“比学促”活动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管理水平,依托山东港口“万名职工能力提升工程”,提升职工学历水平。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港口员工,弘扬“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创新文化。

构建“产学研”共享交流平台。渤海湾港推行“职能+业务+一线”团队协作模式,由工会、科技、安全、工匠、财务、一线等关联岗位组成创新团队,在安全管控前提下,科技与一线深度融合,实现知识共享与信息转化,同步完成降本增效汇算。建成渤海湾港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每个港区建立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职工创新打造“一站式”服务阵地。委派“齐鲁首席技师”担任山东省高校行业导师,将行业前沿技术传递到科研中去,引导高校师生参与到企业创新活动中来,为企业创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同时为高校师生提供实践平台,实现深度融合。

畅通创新成果市场转化通道。渤海湾港建立“备案、申报、评审、推广、反馈”全流程一站式管理,每季度开展职工创新创效评审会,每年度组织1次职工创新创效成果评选,同时不定期组织职工创新展演、跨部门经验交流、创新瓶颈专题研讨,将职工创新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目前收集职工“金点子”700多条,19个职工创新成果完成跨公司转化。制定《职工“五小”创新创效奖励办法》,对成果完成人及团队分8个类别给予奖励,奖励区间200元—20万元。

面向未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每名海港职工将锁定目标、方向不动摇,把创新理念融入日常工作,敢闯敢试、敢破敢立,在创新中蹚出一条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宏图胜景变为美好现实。(通讯员 燕凯)

来源:中国水运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