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场到砚田的楷书人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5 12:19 2

摘要:在江西赣州检察院的一隅,常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人伏案挥毫。他执笔的姿势仍带着军人的挺拔,笔下的楷书却流淌着千年文脉的韵律。李孟棠,这位曾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浴血奋战的老兵,用六十余载人生完成了从"钢枪"到"毛笔"的生命转型,在宣纸墨海中开辟出另一片精神疆土

从战场到砚田的楷书人生

——李孟棠书法艺术评析

在江西赣州检察院的一隅,常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人伏案挥毫。他执笔的姿势仍带着军人的挺拔,笔下的楷书却流淌着千年文脉的韵律。李孟棠,这位曾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浴血奋战的老兵,用六十余载人生完成了从"钢枪"到"毛笔"的生命转型,在宣纸墨海中开辟出另一片精神疆土。

一、军旅淬炼:铁血生涯的笔墨启蒙

1976年,二十岁的李孟棠穿上军装,三年后即奔赴西南边陲战场。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书写战地文书成为他难得的宁静时刻。1984年,在广西贵港部队服役期间,他幸遇军旅书法家李桂强引荐,拜入贵港市书协主席杨秀枝门下,这段师承关系成为其艺术生涯的关键转折。杨秀枝所创"杨体"楷书,融合唐楷法度与魏碑雄强,恰与军人刚毅气质相契。在军营晨昏的临池不辍中,李孟棠不仅习得结字技巧,更领悟到书法与军人品格的内在相通:二者皆需"横平竖直"的纪律与"逆入平出"的韧性。

二、楷法溯源:欧骨杨魂的艺术建构

转业后的数十年间,李孟棠将军事化的自律注入书法修行。他深耕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在"杨体"基础上强化欧楷特质:其点画如"利剑斫石",起笔藏锋似战士蓄势,收笔回锋若鸣金收兵;结字中宫紧结如军营布阵,外拓笔画则似利剑出鞘。尤其可贵的是,他将战场历练的生命体验化入笔墨,在欧楷的严谨中注入沉雄气韵。他的楷书作品,骨力洞达,长捺如刀,竖钩似戟,仿佛可见老兵"墨中带铁"的刚毅本色。

三、砚田战报:跨界的艺术成就

在江西赣州检察院工作期间,李孟棠开创性地将司法工作的严谨性融入书艺。其硬笔书法如起诉书般一丝不苟,毛笔行书则保留"战场节奏",字间呼应如战术配合。他参加全国检察机关书展和北京市朝阳区书展的作品,更以铁画银钩的笔力赢得"军中书家"美誉,实现从"战士"到"书家"的华丽转身。

四、墨海长征:老兵的艺术启示

如今已届古稀的李孟棠,仍坚持每日临池,书法,已成为他的日常。欣赏他作品中那些力透纸背的笔画,既是千年楷法的延续,更是一个老兵用笔墨续写的忠诚宣言。从猫耳洞里的战地日记到展览厅的书法力作,这位老战士用一生证明:真正的书法不仅是纸上的艺术,更是生命的修行,正如他常说的:"握过钢枪的手,更能懂得驾驭毛笔的力量。"

在键盘取代笔墨的今天,李孟棠的楷书人生犹如一部活的书法史诗。那些棱角分明的笔画里,沉淀着战场的硝烟与法庭的庄严,更跳动着一颗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这支从枪管转换而来的毛笔,终将在中国书法的长河中,写下属于铁血丹心的独特篇章。

(阿牛哥)

注:本文作者阿牛哥,真名李桂强,系著名的军旅书法家、收藏家、赵朴初书法传承人。国家文化部颁发“共和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荣誉者,中央电视台授予“CCTV.艺术传承人”。

来源:热议快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