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日,默沙东抗RSV单抗药物Clesrovimab注射液在华申报上市并拟纳入优先审评,这一进展将为中国新生儿和婴儿群体带来首个“单次注射、长效防护”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预防方案。
撰文:Pharmadeep编辑:活力哈哈
2025年4月2日,默沙东抗RSV单抗药物Clesrovimab注射液在华申报上市并拟纳入优先审评,这一进展将为中国新生儿和婴儿群体带来首个“单次注射、长效防护”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预防方案。
Clesrovimab核心优势:
从“被动免疫”到“长效便捷”
1. 单次给药,剂量统一
Clesrovimab是全球首款无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的RSV单抗,所有婴儿均以105毫克单次肌肉注射完成给药。这一设计简化了临床操作,尤其适用于早产儿等高危群体,避免了传统抗体药物因体重差异带来的剂量计算难题。
2. 快速起效,持久防护
通过引入YTE突变延长半衰期,Clesrovimab在注射后5个月内将RSV相关需医疗干预的下呼吸道感染(MALRI)风险降低60.4%,住院率减少84%,重症住院率降幅更达90%以上。其保护效力覆盖整个RSV流行季,突破了现有疗法需多次给药的局限。
3. 广泛适用人群
临床试验覆盖健康早产儿、足月儿及高风险婴儿,中国区入组449例受试者,验证了其在亚洲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较于已上市的赛诺菲/阿斯利康尼塞韦单抗(Nirsevimab)主要针对足月儿,Clesrovimab的适应症范围更广。
RSV预防药物靶点竞争:
抗体疗法与疫苗的“攻防战”
1. 已上市药物对比
尼塞韦单抗(Nirsevimab)是2023年国内获批的首款RSV单抗,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18.3亿美元。其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50mg/100mg),且主要针对足月儿。Clesrovimab的固定剂量设计更便捷,适应症扩展至早产儿及高风险婴儿,临床数据显示重症防护优势更显著。
2. 在研管线格局
抗体药物:除默沙东外,再生元/赛诺菲的REGN-RSV06、辉瑞口服抗病毒药PF-06813397等进入临床阶段,但均未突破单次给药的技术瓶颈。
疫苗赛道:辉瑞RSV疫苗Abrysvo近期获批扩展至18-59岁人群,但婴幼儿预防仍需依赖抗体疗法。
小分子与基因疗法:Alnylam的RNAi药物Amvuttra(已获批ATTR-CM适应症)等新兴技术暂未切入RSV预防领域。
市场前景:
百亿赛道加速扩容,本土药企如何突围?
1. 全球市场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球RSV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达33.75亿元,预计2032年将增至1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1.4%。中国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7亿元攀升至2032年的41亿元。
2. 竞争壁垒与机遇
技术壁垒:长效抗体研发需攻克半衰期延长、生产工艺等难点,目前仅默沙东、赛诺菲等巨头具备成熟平台。
本土进展:国内恒瑞医药、远大医药等企业布局核药及小分子抑制剂,但尚未有RSV抗体进入III期临床。
3. 定价与可及性挑战
参考尼塞韦单抗在国内的定价,Clesrovimab若纳入医保或通过商业保险覆盖,将加速市场渗透。而默沙东与CDE的优先审评合作,有望推动其早于预期获批上市。
结语
Clesrovimab的上市申报不仅标志着RSV被动免疫进入“单剂时代”,更将重塑全球百亿市场的竞争格局。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加速本土创新、平衡进口药物可及性,或成为下一阶段行业发展的关键命题。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