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空军 – 到2017年10月已有240架服役,计划到2019年共计部署272架。据印方自称,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苏-30战斗机。下文是印度服役苏-30各中队,名称音译。
印度空军 – 到2017年10月已有240架服役,计划到2019年共计部署272架。据印方自称,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苏-30战斗机。下文是印度服役苏-30各中队,名称音译。
巴雷利空军基地(Bareilly AFS):第15航空联队
第8中队“追逐者”(Eight Pursoots)第24中队“猎鹰”(Hawks)查布阿空军基地(Chabua AFS):第14航空联队
第102中队“三音速”(Trisonics)哈尔瓦拉空军基地(HALwara AFS):第34航空联队
第220中队“沙漠之虎”(Desert Tigers)第221中队“勇士”(Valiants)焦特布尔空军基地(Jodhpur AFS):第32航空联队
第31中队“狮子”(Lions)洛赫冈空军基地(Lohegaon AFS):第2航空联队
第20中队“闪电”(Lightning)第30中队“犀牛”(Rhinos)布杰空军基地(Bhuj AFS):第27航空联队
第15中队“飞翔的乌兰”(Flying Lancers)特斯普尔空军基地(Tezpur AFS):第11航空联队
第2中队“飞翼之箭”(Winged Arrows)第106中队“山猫”(Lynx)马哈拉杰普尔空军基地(Maharajpur AFS):第40航空联队
作战战术与空战发展中心(TACDE)坦贾武尔空军基地(Thanjavur AFS):自2019年起部署16-18架苏-30MKI组成的中队
卡莱昆达空军基地(Kalaikunda AFS):新设中队,用以加强印度东部战区的防御
苏-30MKK苏-30MKK基于苏-30M2发展而来,1999年3月在共青城飞机制造厂(КнААПО)首架组装完成。该型号应东大空军现代化需求而设计。(当然,这是苏方自称。什么原因导致大伙都清楚。)与基础型相比,其取消了前翼(ПГО),换装了具有推力矢量控制(УВТ)的发动机。【这里要注明一下,东大没有这个推力矢量发动机,这是俄文作者观点。】垂直尾翼类似于苏-35,但配备了强大的VHF天线。雷达系统为Н001ВЭ型,正前方探测距离可达100公里,后方为40公里。
该机配备新型集群作战系统、适用于多种导弹的制导系统,并设有12个武器挂点。
应当指出苏-30的基本武器装备。其配备有一门GSh-301单管机炮、中程“空对空”R-27导弹、四枚近程红外制导R-73导弹、最大口径达500千克的炸弹(如FAB-250)、集束航空炸弹(КМГУ)、非制导火箭弹(НУРС)以及其他“空对地”非制导武器。
目前,苏-30被以下国家列装:
俄罗斯(3架苏-30、32架苏-30SM、16架苏-30M2、5架苏-30SM)安哥拉(11架苏-30K)阿尔及利亚(16架苏-30)委内瑞拉(24架苏-30MK2)越南(4架苏-30MK2-V、48架苏-30MK2)印度(200架苏-30MKI)印度尼西亚(11架苏-30MK/MK2、5架苏-27SK/SKM)哈萨克斯坦(1架苏-30MK2)中国(73架苏-30MKK、24架苏-30MK2)马来西亚(18架苏-30MKM)乌干达(6架苏-30MK2)伊拉克(10架苏-30K)苏-30是根据苏-27设计的一款多用途双座战斗机,在北约的代号为“侧卫-C”(Flanker-C)。
这款战机是全球首款具备超机动性能的量产型战斗机。
苏-30M型这是一种为现代空战而设计的改型。从1993年起,苏霍伊设计局开始集中开发一系列新项目,特别是苏-30МК(“现代化、出口型”)受到重视。这款配备有现代航空电子设备的战斗机拥有升级后的雷达,能够同时探测多个目标,并区分其所在位置(在地面或水下)。飞机还装备了带有计算机功能的新型光电瞄准导航系统,并安装了改进型的目标态势与系统参数记录设备。
副驾驶在此型号中担任武器系统官的职能。因此,除了空中作战任务,该型战机也具备执行对地与对海作战任务的能力。进一步的现代化改进包括:可使用射程达250公里的“空对地”武器;可同时攻击多个目标;最大挂载战斗载荷可达8000千克。武器控制系统也根据使用高精度制导武器的需求进行了升级。
由于机体内部已充分配置执行多种任务所需设备,因此部分专用设备被设计为外挂吊舱形式安装,例如激光指示与测距系统。此外,还可外挂红外探测用电视设备,使飞机能在昼夜条件下都保持高效作战能力。座舱内配备K-36DM弹射座椅。
为了有效使用武器,苏-34装备了一个瞄准系统,允许通过雷达系统(РЛС)搜索并打击敌方目标。该系统包括名为“Платон”的模块,专用于制导X-29型导弹,以及激光制导炸弹如КАБ-500-Л和КАБ-1500-Л。X-29T导弹与КАБ-500Кр炸弹不需要后续引导,只需获得目标的初始坐标,即可通过安装在导引头中的电视摄像机实现自主制导。
瞄准系统在使用常规弹药(如非制导炸弹和火箭)时也能保持高度精准,这一点在苏-34在叙利亚的作战使用中曾被包括北约代表在内的多方专家确认。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非制导武器的轰炸成本远低于制导武器,而俄罗斯仍保有大量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这类弹药库存,从而能大幅降低作战开销。
这尤为重要,因为苏-34的单价超过10亿卢布。
该机的特性还允许它通过“Damocles”瞄准吊舱使用北约标准的导弹与炸弹。这个模块由乌拉尔光学机械厂根据法国泰雷兹集团(Thales Group)的许可证生产。该模块的开发是为了满足向马来西亚出口苏-30战机时的合同要求。
苏-30MKI1996年11月底,俄罗斯首次与印度签署了苏-30MKI攻击型战斗机的供货合同。该合同在某些方面进行了调整,机载设备(BРЭО)配备了“Topaz”多普勒雷达、SPO-32雷达告警系统、光电导航瞄准系统、液晶多功能显示屏、OK系统和“Pastel”雷达辐射接收器。
苏霍伊设计局与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ИAПO)联合对该机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安装了前翼(ПГО)以及新型的AL-31FP发动机,并强化了起落架,采用双轮设计。第一架苏-30MKI原型机于1999年7月首飞,由试飞员В.Ю.阿韦尔扬诺夫驾驶。
该机最明显的特征是配备了全数字全天候相控阵雷达N011M。该雷达被视为第四代与第五代战斗机之间的技术桥梁,能够在正前方发现“战斗机级别”目标的距离达350公里,并能在200公里内锁定目标。此外,N011M还能用作小型预警系统,同时跟踪2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8个。
第二架原型机于1997年12月初建造,并于次年3月首飞。两架原型机于1998年8月16日的图希诺航空展上进行了展示飞行。
苏-30的历史越南战争促使美国开始研发F-15与F-16战斗机。这一计划始于1965年。战争中F-4战斗机在中远程空战中占优,但在近距离格斗中却不敌驾驶轻型米格-21的越南飞行员。彼时这些还是第二代战斗机,而第三代战斗机如米格-23(苏联)、幻影F.1(法国)和J37(瑞典)已于70年代初开发完成,性能相近。
在这种背景下,美苏分别开始研发面向未来的第四代战斗机,美国侧重于“幻影”风格,而苏联则决定研制“反F-15”战斗机。在“前线战斗机”(ПФИ)项目中,苏霍伊、米高扬和雅科夫列夫三大设计局共同参与,最终成果就是苏-27和米格-29。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空工业并未停止发展。1993年,印度向俄罗斯军工注资,签署了在首批苏-30基础上开发改进型战斗机的合同【俄文作者观点】。印度作为最挑剔的买家,只选择带有“最强”标签的武器。从1997年起,印度对新型苏-30MKI战斗机性能感到满意,并开始采购其批量生产型——这款型号与苏-30СМ极为接近。
随后,其他国家如东大、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越南、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俄语版本)也陆续采购了该机型。
苏-30的前身包括配备前翼的苏-27M,以及指挥型的苏-ПУ。为了实现更广泛的能力,数代设计师耗费多年精力。苏-30拥有多个改型,苏霍伊设计局的最新成果苏-30СМ则标志着第四代战斗机时代的终结,自2012年起开始列装俄军。该机汇集了1969至2012年间的设计结晶。
尽管俄罗斯国内开始采购苏-30,但这并未削弱海外买家的兴趣。对于远距离客户,俄罗斯更积极推销苏-35,并已与东大和印度尼西亚签订合同,还在与埃及和阿联酋洽谈。
而苏-30则在俄方以苏-30СМЭ的名称继续出口。目前,缅甸是唯一一个购买该型号的远方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订单缺失,而是出口重心已转向近邻,尤其是集安成员国。
东部军区的苏-35С战斗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阿贾克斯湾上空进行训练飞行时的照片
综合各项性能指标,尤其是卓越的“性价比”,苏-30СМ几乎成为集安组织(ОДКБ)中“统一战斗机”角色的唯一选择。苏-35С显然在价格和操作复杂性方面过高,不适合这一角色;而经过升级的米格-29/35虽然成本并没有明显降低,但在作战性能方面却明显落后。后者近年来几乎完全没有出口订单(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向埃及提供了46架),而且俄罗斯空天军多年来也在明显地“逃避”采购这些飞机。根据现有信息,在俄罗斯的2027年前国家武器装备计划中,仅包括采购24架米格-35,目前只签订了6架的合同。
对某些采购方来说,苏-30СМ的另一项重要优势是其出色的航程——在后苏联地区,拥有如此密集空军基地网络的国家屈指可数。苏-30СМ的首位购买者就是哈萨克斯坦,自2014年起已签订了24架的合同,到2018年底已接收其中12架。不久后,白俄罗斯也加入进来——2017年签订了采购4架的协议(其中前两架近日已有照片曝光),计划共采购不少于12架以组建一个中队。
2018–2019年冬季,亚美尼亚签订了采购4架的合同——考虑到该国全境都在潜在敌方的远程火箭炮打击范围内,这一喷气式战斗机的采购看起来当然显得有些奇怪。
结束:为什么要转载本文,只是感觉非常有意思。虽然没有找到具体时间,推测可能是在2020左右。即使是当年,市场对苏-30的认可度已经非常低。要价格没有价格优势,要技术没有技术优势。唯一能拿得出手可能是机动能力与强大的载弹量。可惜,这两个指标已经过时。
2009年4月30日:一架苏-30MKA在印度拉贾斯坦邦Pokhran地区的Rajmathai村坠毁(距离贾伊瑟尔梅尔约170公里),机上两名飞行员中有一人死亡。印度国防部长A.K.安东尼称事故可能因“飞控系统中的电缆失效”导致。该机队被停飞约三周。后经调查发现,事故由飞行员座椅后方的关键开关位置错误引起,该开关超出视野,且误被切断飞控系统,导致飞机坠毁。指挥官PS·纳拉阵亡,SV·蒙杰受伤。
2009年11月30日:一架苏-30MKI在距贾伊瑟尔梅尔约40公里的Jathegaon坠毁,起因是火警警报。两名飞行员成功弹射。经调查,事故由异物吸入发动机进气道导致。
2011年12月13日:苏-30MKI再次在靠近浦那的Vad-Bholai村坠毁,飞行员安全弹射。初步认为事故由飞控系统故障引发。飞行员Gurkirat Singh Sohal后因英勇获授“空军勇气勋章”。
2013年2月19日:在Pokhran进行“铁拳”演习彩排时,一架苏-30MKI坠毁。任务完成后,右翼爆炸,两名飞行员顺利弹射,无地面损失。飞行员Gaurav Bikram Singh Chauhan被授予“空军勇气勋章”。
2014年10月14日:一架苏-30MKI在浦那洛赫加翁空军基地20公里外坠毁,飞行员Sidharth V. Munje和副驾驶Anup Kumar弹射逃生。调查后俄罗斯专家于11月初抵印,确认事故因弹射系统故障导致飞行员在无警告情况下被意外弹出。此前印度空军司令Arup Raha曾承认苏-30MKI存在“问题”。
2017年3月15日:苏-30MKI在拉贾斯坦邦Barmer坠毁,三名村民受伤,两名飞行员弹射逃生。
2017年5月23日:苏-30MKI在距离特兹普尔空军基地60公里的Salanbari地区坠毁,两名机组人员遇难。
2018年6月27日:一架用于交付测试的苏-30MKI在印度那西克坠毁,两名测试飞行员成功弹射。
2019年8月8日:印度空军一架苏-30MKI战斗机在阿萨姆邦坠毁,飞行员弹射逃生和受伤。
2023年1月28日:印度空军一架苏-30MKI战斗机与一架幻影2000战斗机在中央邦坠毁,苏-30MKI机上两名飞行员成功跳伞,幻影2000机上一名飞行员死亡。
2024年6月: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纳西克市奥扎尔机场附近。该机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大修后的苏-30MKI,在试飞过程中因技术故障坠毁。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仅受轻伤。残骸散布半径达500米,左、右发动机罕见错位(左发移至右侧,右发移至左侧)。这是印度空军第13架损失的苏-30MKI战机。
2025年3月29日: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提斯浦尔空军基地附近。一架苏-30战机在例行训练中坠毁,飞行员安全弹射逃生并被送往医院。官方未公布具体原因,但提及“技术故障”可能性较大。
来源:胡侃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