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1937-1945年,抗日的烽火硝烟弥漫着黄县大地,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在莱子古国横行霸道,一些抗日爱国志士相聚在黄县南部山区大飘山下,他们拿起大刀长矛,组成八路军、游击队,誓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黄县,赶出胶东,赶出中国!
人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1937-1945年,抗日的烽火硝烟弥漫着黄县大地,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在莱子古国横行霸道,一些抗日爱国志士相聚在黄县南部山区大飘山下,他们拿起大刀长矛,组成八路军、游击队,誓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黄县,赶出胶东,赶出中国!
庵夼村,是抗日战争时期贡献卓著的革命老区,抗日初期到抗战胜利,龙口二行署秘密驻扎庵夼村,指挥黄县的抗日斗争。因此,庵夼村称为“革命圣地小延安”当之无愧!
庵夼村不但地理位置特殊,适合开展山区游击战:而且民风淳朴,群众基础好,抗日觉悟高,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二行署、县大队、警卫连久住庵夼村。其中二行署法院,二行署所属科室在庵夼常年办公并设有办公室、食堂、宿舍。县大队和警卫连有任务时出村执行任务,平时在村里学习或者练兵。村民家里饲养的牛、羊、猪、鸡、鸭、鹅,自己舍不得卖,舍不得吃全部捐献给部队伙房,或者用于军民联合大会餐。
每天早上天刚朦亮,县大队、警卫连的战士们上早操,环绕村跑几圈,他们整齐的步伐,一、一、一二一…的节奏打破了大飘山的宁静,也打破了村民的梦。当红彤彤的的太阳爬上了大飘山的山顶,革命老区迎来了新的一天。整洁的街道,战士们扫了一次又一次,村民的水缸让战士们挑得满满的,儿童团的小孩子们缠着战士们讲战斗故事:妇救会员的大娘、大嫂、大姐姐在树下为战士做军鞋、绣鞋垫:青壮年们除了下地干活的,围着八路军战士学打枪,学刺杀:大爷、大娘在村公所里领粮食,凡是有石磨有牲畜的户,每户领五十斤小麦或玉米、高粱回家磨成面粉,交到村公所验收,再送交给二行署总务科。
中午,南坡的消息树仍然站立,说明没有敌情,战士和村民均按计划练习刺杀,村妇救会会长史玉莲和县大队文艺队的导演正在与演员排练文艺节目,准备晚上举行“联欢晚会”。姑娘和小媳妇们腰间系着彩绸,正在练习胶东秧歌,还有县大队排演的京剧《击鼓战金山》、合唱《卢沟桥事变》、表演唱《青年当兵》等,准备在晚上军民联欢晚会上演出。
太阳还没有下山,剧场上有小孩子占地方。晚饭后,夜幕降临,简单的剧台子上挂上保险灯,全村的人和外村的人坐在下边看节目,行署的负责人和本村村长分别讲话,接着报幕员上台向观众预报节目,表演唱“八路军独立营”是这样唱的。
八路军,独立营,
谁参加,谁光荣,
骑着马,披着红,
光荣,光荣,真光荣!
广大军民专心地看着舞台上的精彩演出,谁也不用担心鬼子偷袭进村,因为警卫连早就在所有路口十里之外设立连环哨,只要有日伪军前来庵夼,他们就会跑回来送信,或者鸣枪发出警报,部队会做好战斗准备,群众有序地进山或进藏粮洞躲避,青壮年可以随部队上山作战,只剩下庵夼一个空村。敌人面对空村,发出“八路神兵,不可战胜”的哀叹。
1941年初春,寒风阵阵没有一丝春意。东方还没放亮,庵夼村军民还未起床时,由黄县城、北马、芦头据点抽调的鬼子五十多人,伪军一百多人,由黄城鬼子少佐指挥,伪军中队长五胖子带路,趁天没亮摸索向庵夼村扑来。外围岗哨发现敌情,朝天放了一枪,设立在南坡山腰的岗哨放倒了消息树。借着黎明的残月,军民看到消息树倒了,知道有了敌情,鬼子要进村扫荡。
按照平时战前的训练,二行署、县大队撤到东南山上,县大队、村公所、青救会、妇救会负责群众转移,男、女青壮年随县大队上山,坚守设在南坡的第一道防线,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村子。
鬼子进了这一个空村,抓不到人,纵火烧毁二行署办公室。把村民饲养的猪、羊、鸡、鸭全部捉走,日伪汉奸败类进民户翻箱倒柜,值钱的衣服和布料全部抢走。鬼子抬着猪羊,背着鸡鸭:伪军拎着大包小包,像似土匪,又像似强盗,整个村庄被洗劫一空而后撤走,军民从山上或者山洞、藏粮洞出来,大骂鬼子汉奸是一群畜生,个个咬牙切齿:这个仇一定要报!
革命圣地庵夼村家家户户都是保垒户,他们爱恨分明,拥护八路军,支持抗战,为抗日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保垒户中,傅淑梅家值得称赞。
傅淑梅,中等身材,典型的农家媳妇,做饭手艺数一流,她做的贴饼子火候好,吃起来可口:做的馒头松软,看起来个头大,用手一握成了一点点,特别是他赶的面条,吃起来特别香。至于做菜敢比城里的厨师,二行署领导干部、县大队、警卫连的指挥们都吃过她做的饭菜,到她家吃过饭的人都夸大嫂手艺高。
傅大嫂为抗日做过许多事。掩护、护理伤员成了她份内的事。
她家的东屋,西屋经常住养伤的战士,她就帮护士护理伤员。洗伤口、洗纱布、扶战士习练走路,她都抢着干。她做菜手艺也用上排场、做的病号饭,病号都抢着吃,在庵夼疗伤的战士都称赞傅淑梅是庵夼的红嫂。
有一年夏天收麦的季节,鬼子趁军民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偷袭庵夼村。站岗的战士迅速跑到南坡放倒消息树,村内的人能撤到山上的都走了,老弱、妇女、儿童躲进了藏粮洞。傅大嫂使劲敲墙壁,发出嗡嗡的声音,事先早约定敲墙是有紧急敌情。隔壁屋里住着伤员4人,护士1人,还有二行署干部2人,他们和傅大嫂一起将4名伤员搀扶着进了最近的一个藏粮洞。
鬼子进了村,也没见到一位战士和村民,他们害怕埋伏在山上的八路打他们的伏击,只好夹着尾巴撤走了。事后,行署的人表扬傅大嫂说:“我们只顾在屋里开会根本见不到消息树倒,如果不是傅大嫂敲击墙壁报告敌情,让我们及时躲避,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五胖子,排行老五,名不详。胖得像肥猪,人们直呼他五胖子,真实名字却很少有人知道。他青年时游手好闲,打架斗殴,吃喝嫖赌,坑蒙拐骗,样样是把好手。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黄县城,他认为投靠日本人靠山硬,捞钱发财,吃喝有保障,进妓院,搞民女,跑赌场混过一天是一天。鬼子见五胖子不是个好鸟,只封他为小队长。
黄城、龙口的鬼子为了摸清山区八路军、游击队的活动情况:黄县二行署、县委县政府及各区乡的党员、抗日家属的住地,人员名单,就拼凑成20人的便衣队,五胖子任便衣队长。他分成几个小组,每组3一5个人,身着农民便装,手拿假的公函,冒充游击队侦察员,每到一个村子,探听谁是党员、干部、谁是抗日家属:独立营和县大队来没来过,他们进村找谁联络等重要信息,然后送交黄城和龙口的鬼子宪兵队,再由他们出面抓人,被抓去的党员、干部、抗日战士,有的被杀害,有的被发往东北当劳工苦力。
五胖子在鬼子面前立了大功,就像一只狗,深得主人块块骨头的奖赏。汉奸便衣队依靠群众对抗日武装的信任,搜得了许多情报。但他们的狼尾巴终于会现出来。有一次,五胖子与三个便衣队员,到大陈家南部一个小村庄探听独立营有关情况。中午,村长误认为他们四个人是县大队的同志,就让他们吃午饭,一条筐贴饼子,一小盆炒白菜熬豆腐,五胖子等人吃惯了大馆子,这些粗菜淡饭怎能吃下去,就跟村长要酒喝,村长只好把自己造的曲酒拿出来给他们喝,他们四人喝醉了,饼子全丢在地上,嚷着要村长送四个姑娘或者小媳妇来,陪他们继续喝酒。村长和妇救会这才识破他们的身份,立刻报告山里的游击队,结果三个人被捉住,狡猾的五胖子逃跑了。汉奸便衣队影响山区的抗日工作,县二行署指派独立营二营,命令侦察连长立即除掉汉奸便衣队。连长与三个侦察员组成锄奸小分队,商议作战方案。大家一致认为:汉奸便衣队就是一条毒蛇,蛇头就是五胖子,除掉五胖子,这条没有头的毒蛇就不会动弹了。于是,锄奸队终于摸清五胖子的生活规律。
芦头大集这一天,五胖子着便装,腰里挎着厘子枪,头戴凉帽,手执纸扇,到集上闲逛。每逢集日,五胖子都会到他情妇家里鬼混,并吸足大烟。这天,五胖子抽足大烟,与情妇打情骂俏完毕,走到大集上,他色心未足,见有个卖笤帚的十八九岁大姑娘,长得白皙,脸蛋漂亮,就蹲到姑娘的摊子前,匣子枪从袄下边露了出米,五胖子色胆包天,拽着姑娘的手,胡说自己是黄县大队的干部,“老子”抗日救国,说不定活了今天没有明天,你这小姑娘得慰劳慰劳我”小姑娘吓得浑身发抖,已经无力气挣脱五胖子的手。这一举动引来赶集人的围观,大家指责五胖子光天化日之下调戏妇女,根本不像抗日战士,像汉奸走狗。五胖子硬拉着小姑娘得手,引起前来侦察的锄奸队的注意,连长一看五胖子的厘子枪,真是得来不费工夫,原来找了五天的汉奸便衣队长五胖子就在眼前,这才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连长假装微笑走向前说:“哥啊,您当了官不认得弟弟啦。”说着扑到五胖子怀里,五胖子不知是计,正在疑惑之时,连长掏出一把匕首,插到五胖子的心脏里,连长杀猪宰羊是把好手,匕首扎的准,扎得狠,五胖子当时断气身亡,连长摘下他的匣子枪,掏出一张白纸条,上写着“汉奸的下场”。然后,示意小姑娘和大家赶快离开现场,自己消失在人群中。
庵夼村被群山环抱,村庄隐蔽在大山深处,遇到阴雨天白云与雾气缠绕,从空中难以发现。正是这一奇怪的地理环境,避免日寇飞机多次轰炸,大山保卫了村庄,保护了抗日的军民。
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消灭我胶东及黄县的抗日部队,从那时起频繁地展开大扫荡,特别是黄县南部山区的八路军、县大队,敌人恨之入骨,但深入大飘山山区作战,日伪军又怕中了埋伏,死在游击队的战场上没有人收尸。所以,日伪军不敢进山扫荡。
日军大佐只好求助华北侵华司令长官,调飞机从空中扔炸弹炸毁抗日圣地庵夼村。飞机飞到大飘山区,见这里一片白云和雾气,根本看不见村庄,只好胡乱扔完炸弹,返回机场。结果,炸弹全部投在山的外围,庵夼村毫发无损。情报传到华北日军司令部,日军大佐气得暴跳如雷,将飞行员扇了几个耳光,大骂:“废物,饭桶,白白丢失了帝国军人和天皇陛下的面子!”
这时,王牌飞行员、日军中佐不服气地说:“我不相信,一个小小的村庄炸不着,请大佐放心,看我的!”他架起飞机越过江河湖海来到黄县南部的庵夼村,他往下一瞧,真是难啊投下一枚炸弹,未中目标,只炸得山顶山石乱飞。他围着山绕了一圈,想找出庵夼村投弹目标。但是群山让他最伤脑筋,他试着架机瞅准目标,刚要投炸弹,飞机到了大山顶,他眼尖手快,立即升高,飞机身子擦山而过,石头冒出火花,好险啊,好险:差一点儿机毁人亡。王牌飞行员的心砰砰乱跳,不敢再实验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庵夼村,有山神庇护,神村啊!”他只好扔完炸弹,炸了大飘山外围。
抗日的八年里,日军飞机多次来轰炸庵夼,都是以失败告终。飞机炸不着的神村这句话,人们今天还在谈论着。
抗日战争期间,在二行署驻扎在庵夼村时,创办庵夼小学。学生读书写字,并成立庵夼儿童团,史兴庆任儿童团长。不久,又创办庵夼妇女识字班,晚饭后上学,有四、五十名姑娘、媳妇入学,又名庵夼夜校,妇救会长史玉莲任班长。
当年夜校所用的课本,今市内已发现一册,书名是《农民识字课本》,为抗日时期编写,石印书籍。全书二十五课,纸质粗劣,上书胶东地区编印。内容是讲种田,支援抗日,书写汉字。抗日领导机关还编写了适应抗战需要的国防教育课本,旨在根据地内普及小学教育和扫除文盲。这套课本其中的一册,今市内收藏者曾收藏过。纸质薄而粗糙,是油印在糊窗用的薄纸上,糊窗纸是那个年代的普通用纸。第一课全文:日本鬼,快完蛋,没吃饭,没衣穿。下面绘有一幅画,画一个骨瘦如柴的日本兵,情绪低落,满面愁容。可惜这么珍贵的文物,毁于十年动乱时期。从此,市内再没出现第二本。
妇女识字班的教师由本村小学教师兼任,有时二行署干部到校讲政治,讲抗日,教唱抗日歌曲,曾经教唱的歌曲有《胶东各救会歌》、《保卫胶东抗日根据地》、《仰望顶战斗》、《大众报歌》等。有一首《胶东各救会歌)歌词是:
大风吹起,云雾在消散,
东方的红光照耀着美丽的山川。
八百万人民的吼声,
震动了雄伟突起的锯齿牙山。
山巅,看遍四面的海岸,
敌人缩成一些点线,
投降派逃窜在莱南。
在辽阔广大的地面上
举起了千百万人的铁拳!
铁拳要把日寇赶出渤海边,
为建设光明的新胶东,
我们团结奋斗勇往直前!
这首歌不但响遍庵夼村,也流行在全县、全胶东。据本村老人回忆,这首歌是妇女识字班学唱的第一首歌曲,曾经在庵夼军民联欢会上组成合唱团演唱,极大地鼓舞抗日民众的斗志。
1941年农历腊月初,下了五天大雪,刮了三天大东北风,大飘山山坡积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进村和上山的道被个个雪岗子堵得严实。天气阴沉,寒风刺骨,庵夼村驻军与青壮年上山清除道路和南坡防线壕沟里的积雪,并增加外围岗哨的设置,防止敌人冬季进山扫荡。北马、芦头两地的日军和伪军认为庵夼军民麻痹大意,妄图趁雪天偷袭革命圣地,他们纠集日伪军两百多人,由鬼子少佐指挥,向庵夼村和大飘山扑来。在村西站岗放哨的是独立团二营战士小于和小朱二人(名字不详),他俩远远望见雪野上来了敌人,报告敌情已经来不及,为给村民报信,也为了给第一道防线南坡的军民做好战斗准备,两人不顾个人生命危险,立刻鸣枪报警,接着向村南南坡跑去,鬼子听到枪声,见到两个八路在前面奔跑,鬼子少佐拔出军刀向前方喊:“压子给给(冲的意思)”接着,日伪军端起上了刺刀的枪,向小于和小朱两人射击。杂乱的枪声在雪野上空震荡,子弹溅起雪花,崩响乱石。南坡上的岗哨放倒了消息树,村子里的群众就近躲进藏身洞、藏粮洞并消除雪地上的脚印,封堵了洞口。在第一道防线壕沟里清除积雪的战士们拿起枪,摆好手榴弹,瞪大眼睛,侧耳听着连长的命令,做好战斗准备。
再说鬼子紧追小于和小朱,听到少佐高声叫喊:“要抓活的!要抓活的”就紧追两人不放。小于大腿中了一枪,摔倒在雪地上,向小朱说:“不要管我,快向山上跑!”小朱扶起小于说:“我扶着你上山,我不能丢下你!”说着他扶着受伤的战友艰难地往山上走。离南坡第一道防线越来越近不幸小朱腰被子弹打中,鲜血流在洁白的雪地上,两人倒在雪地上。正在这万分危急时刻,第一道防线的连长喊了声:“同志们,打!”手枪、步枪响成一片,居高临下一齐向山下的鬼子开火,再加上手榴弹爆炸,打的鬼子和伪军晕头转向,一颗子弹射中日军头目少佐的手,指挥刀掉在地上,手上流着血,他转身说:“八路的,山上有埋伏、撤,撤!”这时,一阵枪声过后,倒下三个鬼子,少佐命令伪军背着受伤的鬼子,下了山坡。指战员们扶起倒在地上流血的小于和小朱,把他俩护送到东山后方医院教治,据说医生从两人身上取出八个子弹头,幸亏都不在身体重要部位,两人住院一个多月,二行署、县大队,警卫连,独立营的领导经常去医院探视。他们表扬小于、小朱,鸣枪报告敌情,使庵夼村民躲藏:引敌人上山,避免敌人进村屠村:把敌人引到南坡防线,便于消灭敌人。这两枪打得好,打的及时。
后来内线传来消息,中枪倒下的三个鬼子,有两个死亡。鬼子少佐丢失的指挥刀,成了战利品。抗战胜利后被庵夼一户村民收藏。不久这户村民认识到这把日本军刀存在危险,为什么家里藏着日本刀?当年与日本军官有何关联?日子长了难以讲清,只好把这把日本军刀丢进枯井填上泥。
庵夼村有一位姓史的大姐,芳龄十八岁,笔者尊重其后代的意见,隐去姑娘的芳名。史大姐细高挑个,漂亮的脸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是村里出名的美女。她人美,心灵更美,思想觉悟高,爱憎分明,对日伪军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热心支持抗日,支持八路军,与妇救会会长史玉莲是从小的好姐妹,她支持妇救会的工作,是史玉莲的好帮手。
一九四一年春夏之际,日伪军对大飘山山区多次进行拉网式大扫荡,抗日战争到了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一天拂晓,日伪军从村西和村北向庵夼扑来,大部分军民撤离村庄躲到山上,不能上山的进藏身洞,史大姐刚要出门,街门外一位十五岁的小八路忙把她推进院子里,并悄悄关上门,小声说:“姐姐,去洞里躲避来不及了,满街都是鬼子和汉奸,出门去非常危险。”接着,一阵阵大皮靴的声音和鬼子叫喊声。大姐一看出不了门,就把小八路拉进屋子里,扒下他的衣裳丢进草棚子,示意小八路躺在炕上,并盖好被子。史大姐放开长发辫子,弄得披头散发,脸上抹上黑灰,穿上一件破烂男袄,赤着双脚,又把尿罐子里的尿泼在进家门口,捧了两把尿洒在自己身上,乍一看,活像一个疯婆子。
这时,街门被鬼子枪托砸开了,闯进一个鬼子一个伪军。史大姐斜着眼睛歪着嘴,朝着日伪军大喊大叫:“我是南山长虫精,有天兵天将,啊呀!吃人哪!…”鬼子一看这个疯婆子,头发盖着脸,满身骚臭气,吐了一口口水,对伪军哇啦哇啦一阵日本话,意思是,我让你带我物色个花姑娘,干什么领我来见这个疯老婆子,真是晦气。说着,两个家伙出门而去。
史大姐听见敌人的脚步声走远了,领着小八路从后窗出去,躲到草园里找了一个草垛躲藏起来。直到敌人撤出村子,小八路归队,史大姐才洗了洗长发,换上干净的衣裳,穿上鞋袜恢复了女儿装。
1940年小麦穗发黄季节的一天拂晓,村子青壮年都趁早晨凉爽下地去了。鬼子少佐与伪军悄悄越过山岗,像虫子一样向庵夼村蠕动。外围岗哨首先发现敌情,立即鸣枪报警。
全村人立即行动起来,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的成员组织村民向大飘山撤退,老弱病残的村民就近躲进藏粮洞里,里面有水井,喝水非常方便。鬼子进了村家家户户没人,这些暴徒翻箱倒柜抢东西,把来不及转移的毛驴、羊、猪、鸡、鸭、鹅抓起来牵着,赶着,背着。县大队和警卫连为了迷惑敌人拉开战线吹号,放枪,放鞭炮。村子四周的山上响起了砰砰啪啪的枪声和冲锋号声,敌人吓破了胆,以为四周山上全是八路的阵地。日军少佐高声喊:“八路的,山上有,我们被包围了!”并命令日伪军把民房,史姓祠堂一带浇上汽油,点上火,夹着尾巴逃走了。霎时,浓烟滚滚,大火冲天。军民从山上跑下来救火,怎奈风助火势,难以扑救,大火烧了一天,烧毁房屋六十多间,烧毁史姓祠堂六间,行署办公室三间,部队用的棉被、棉花套,除了被日军伪军抢走的以外,全部毁于大火。
史家祠堂的红木供案、瓷器香炉、太师椅、名人字画、锡供器也被这次大火烧掉。如果不是县大队和警卫连用疑兵计放鞭吹号迫使敌人撤走,那整个庵夼村就非常危险。
村民面对敌人的烧和抢,没有屈服,在部队的帮助下牢记国仇家恨,伐木盖房,重建家园,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据健在的史兴庆老人回忆,日军进村抢东西烧房子,仅半个月就进了庵夼村三次,平均五天来扫荡一次。本村的抗日家属为躲鬼子和汉奸的频繁扫荡,全部撤到外村亲戚家里住。
每逢抗日部队或抗日友军来村里驻扎,村民热烈欢迎,妇女们给部队推磨、炼饼、蒸饽饽。他们撤走后,立即将铺草清除干净,不留一点痕迹。面对鬼子的刺刀,没有一个村民承认住过抗日部队。
来源:半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