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便利店买早餐,收银台排队的瞬间突然意识到:货架上70%的商品都是我根本不需要的商品。更诡异的是,超市里每次经过鲜花区,我总会香味弥漫通道,吸引人进去看看,—直到发现这是超市故意把超市的出口和入口设在最里面,让你转一圈店铺再出去。
学霸和学渣的真正差距:脑科学揭秘"认知捷径"的励志使用说明书
在便利店买早餐,收银台排队的瞬间突然意识到:货架上70%的商品都是我根本不需要的商品。更诡异的是,超市里每次经过鲜花区,我总会香味弥漫通道,吸引人进去看看,—直到发现这是超市故意把超市的出口和入口设在最里面,让你转一圈店铺再出去。
吵架时总说同样的伤人的话,明明犯过错误,检讨过,还是说同样伤人的话。明明知道拖延不好却次次踩线交稿。我们很多人就像被困在透明迷宫的小白鼠,看得见出口却总是绕回原点。问题的根源,可能就藏在大脑深处的"思维高速公路"里。
据心理学研究法发现,大部分人90%的选择是被大脑预设程序操控的。就像电脑安装的默认设置,我们的思维里也藏着无数"隐藏文件",它们正在悄悄改写人生轨迹。
请回答下面三个问题,就会发现你是不是被思维定式"PUA"了呢?
第一个问题:遇到难题时,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呢?"这不可能"还是"试试看"?
第二个问题:当别人提出新方案,你的大脑是什么选项呢?是否自动播放"肯定不行"的BGM吗?
第三个问题:连续多次失败后,是否认定"我就是做不好这件事"是否感觉这就是命运安排呢?
如果这些场景似曾相识,恭喜你发现了当代人最隐秘的生存危机,我们不是败给现实,而是败给大脑预设的"失败脚本"。
心理学中的"思维定式"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人类进化出的智能导航系统。它像大脑的自动驾驶模式,帮我们在97%的日常事务中节省认知资源。但当遇到新挑战时,这条"思维高速公路"就会变成困住我们的环形高架桥——越是努力踩油门,越在原地打转。
这就事心理学的"思维定式",本质是神经元形成的短路回路。大脑思维就像人一样反复走同一条路,丰盛的草地会被踩成光秃秃的路面,形成路径依赖。
美国海军陆战队做过震撼实验:让士兵在水下逃生训练时摘掉氧气面罩。数据显示,当逃生口在正上方时,100%士兵可以存活;但是当出口改到侧面,就会出现反转,结果是37%的士兵因执着向上游而溺亡。更惊人的是,这些溺亡者中86%是经验丰富的潜水员——越是训练有素,越容易被既有经验反噬。
摆脱这种思维惯性,也就是“思维定式”就可以逐渐走出思维环形高架。下面三招教你反转人生。
第一、觉察思维惯性,随身带个"思维捕捉本",每当出现"反正怎样...""肯定会怎样..."。这类绝对化表达时立即记录。程序员小张用这个方法,一周内就发现自己对产品需求的17次惯性否定。
第二、逆向晨间仪式,把每天第一个动作设为"反着来":左撇子用右手刷牙,上班换条新路线,甚至倒着读新闻标题。神经科学研究显示,这种刻意的"不协调"能激活前额叶皮层,就像给大脑做早操。
第三、场景置换法:遇到棘手问题时,把自己抽离出现场。换一个场景看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孩子的角色看父母,或者是客户的角度看经营。就像财务总监老张的绝招是戴着清洁工工牌混进商场,他说:"当保洁大姐跟我聊库存周转时,那些报表数字突然有了温度。"
真正的成长不是否定思维定式,而是学会切换驾驶模式。就像顶级赛车手既能在赛道漂移,也能在市区平稳驾驶。斯坦福大学追踪研究发现,掌握思维模式切换能力的人,5年内薪资涨幅是普通人的3.2倍。
但有个致命陷阱要注意:90%的人在执行第三步时就搞错了身份扮演的分寸。下期我们将揭秘"角色扮演"的三大禁忌,告诉你为什么有人靠这个方法升职加薪,有人却差点被送进精神病院...
1996年,哈佛医学院做过震撼实验: 把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服用抗抑郁药,另一组每天记录三件小确幸。
六个月后,两组康复率竟相差无几。更惊人的是,脑部扫描显示,写感恩日记组的前额叶皮层厚度增加了17%。这个区域正是控制思维定式的"总开关"。
神经科学家得出结论:每打破一次固有思维,相当于给大脑做了一次系统升级。
这说明:**思维定式不是性格缺陷,而是可观测、可修改的认知模式。
思维定式就像电脑开机画面,你可以选择永远停留在欢迎界面,也可以按下Ctrl+Alt+Del重启系统。
记住:每个固化的思维模式背后,都藏着一个等待激活的超级潜力。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把大脑从"默认设置"升级为"定制版本"。
来源:书到思方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