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打造“家门口就业孵化园” 助力创业就业增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5 17:08 1

摘要:近年来,建水县坚持构建党建引领就业工作格局,因地制宜建设多元化孵化场景,深化拓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工作质效,建设好“家门口就业孵化园”,助力群众创业就业增收。

近年来,建水县坚持构建党建引领就业工作格局,因地制宜建设多元化孵化场景,深化拓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工作质效,建设好“家门口就业孵化园”,助力群众创业就业增收。

创业孵化“全链条” 降低创业风险

依托建水县青年电商创业园,构建“统一实操实训、统一提供货源、统一开发产品、统一仓储发货、统一电商客服”五位一体的孵化“全链条”,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场地、政策代办、导师帮扶、货源供给等服务,通过工学一体、产教融合的方式,对产品销售、卖点提炼、营销活动、短视频拍摄、直播排品、直播节奏等内容开展实操实训,实现创业孵化低成本入驻、全要素支撑、高效率完成。园区成功引进15家优质企业入驻,孵化107个创业团队,稳定就业58人,带动2000余人创业就业。

建成集直播选品、仓储物流、商家供应链展播间、公共直播间、技能培训、人设打造、产品定制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紫陶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和电商选品中心,培育紫陶类电商人才2000余人,孵化紫陶电商300余户,紫陶电商销售额突破3.25亿元,带动就业超过3000人。

技能培训接地气 精准匹配需求

围绕建水柑橘、蓝莓、葡萄等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实操性技术培训,提升创业就业孵化能力。开展紫陶制作、“金剪刀”疏果校企合作,邀请农业电商产业领域企业家、直播带货能手到职业培训学校讲授“新零售时代的电商直播”“5G时代电商直播趋势”等课程,创新将VR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葡萄疏果教学之中,举办云南省首个葡萄疏果技能人才培训班,3100余人获得“疏果工”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建成红河学院建水紫陶产业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并依托云南冶金技校等4个实训基地,做好紫陶技艺普适化培训和行业所需应用型技术人才定向培养工作,3145人获得人社部门技能认定陶瓷工职业技能资格。

整合人社、工会、妇联等各类培训资源,采用“企业或劳务经纪人下单、人社部门搭台、培训机构(学校)接单”的方式,定向定岗式制定培训计划,每年常态化开展葡萄、蓝莓、柑橘、蔬菜等各类工种技能培训50余班次3000余人次。

就业对接零距离 拓宽就业渠道

开发“建水数字就业”小程序,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撮合服务,帮助务工人员便捷返岗、快速就业。平台注册用户已突破1.2万人,每月发布用工信息10余条,带动300余人实现就业。采取“党组织+村集体经济+企业+务工群众”模式,打造“零活乐——红色智享劳务服务平台”,建立线上零工智能服务体系,实现用工与人才的精准对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取就业信息,更好实现就业。目前,平台登记零工1017个,发展红色劳务经纪人1109人,帮助500余人就近就业。

建成青创园区零工市场、小桂湖零工市场、供销记忆零工市场等5家零工市场和1个建设者之家,提供就业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培训登记、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的就业。目前,依托零工市场累计服务企业208家,发布零工岗位2895个。2024年举办各类招聘会12场,205家次企业参加,提供7410个岗位。

政府政策“兜底线” 强化服务保障

整合人社、工会、妇联、农科等部门力量,盘活调整闲置经营性帮扶资产延链拓岗,打造15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人员2218人,其中脱贫人口639人,累计兑现奖补资金40余万元。落实各类创业金融扶持政策,为创业孵化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024年发放创业贷款560人1.47亿元、“贷免扶补”333人9029万元、小额担保贷款227人5699万元。

探索“金融+”助企发展新路径,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推出“紫陶贷”“文旅e贷”“气候贷”等特色专项贷款,满足企业发展多样化资金需求,扩大创业孵化空间。2024年发放云南省首笔“气候贷”100万元,累计投放紫陶贷4.48亿元,带动吸纳就业2500余人。

来源:古城建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