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未来愿景将丧失主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5 16:55 1

摘要:这算不上是极具原创性的观点。要是愿意,人们可以联想到印度的种姓制度,会想起 “武士”“祭司”“商人”,以及后来添加的 “大臣”。然而,就曼而言,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梳理的海量资料令人钦佩。重要的是,从这个角度阐述了当今已知的整个人类历史后,作者并未发现人类社

放弃未来愿景将丧失主权
2024 年 11 月 2 日,22:15・观点
俄罗斯在军事方面一切正常。俄罗斯的行政体系运转良好。经济和财政处于稳定状态。但需要一个未来愿景。

作者:伊戈尔・佩列韦尔泽夫——时事评论员

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了权力的三个来源。第一是暴力。手持武器、懂得使用武器并且有决心使用武器的人,能够剥夺他人的生命或自由。第二是权威。通过家庭和社会关系、个人魅力、专业知识或宗教教义施加的影响力。第三是权利。在社会中形成的传统、既定的地位和权力、对资源的掌控以及习俗。

英美学者迈克尔・曼因其虽枯燥但极为详尽的著作《社会权力的来源》而闻名。在这部著作中,他以从古代到当今的大量历史资料为依据,剖析了人们从根本上认可哪些人拥有权力。这位社会学家对其导师的理论框架做了一些修改,提出了四种权力类型。
第一种是武力型权力,这和韦伯所讲的一致。第二种是意识形态型权力。宗教或政治派别的代表,粗略地说,他们创造出一种集体潜意识,此后人们甚至常常对 “武力者” 也不再畏惧。他们是思想的主宰者。第三种是通过金钱获得的权力,无需特别解释,极端情况下说的就是财阀统治。而曼所说的第四种权力类型是 “政治型” 权力。可以认为,这是某人凭借社会中已确立的制度、程序(例如选举)而获得的权力,与韦伯所说的第三种类型权力有些相近。

这算不上是极具原创性的观点。要是愿意,人们可以联想到印度的种姓制度,会想起 “武士”“祭司”“商人”,以及后来添加的 “大臣”。然而,就曼而言,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梳理的海量资料令人钦佩。重要的是,从这个角度阐述了当今已知的整个人类历史后,作者并未发现人类社会中存在其他的权力来源。人们只认可这四种类型权力的代表者。
不过,这个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第一点(曼对此着墨颇多)—— 不同时期权力类型的重要性会发生变化。在社会停滞时期,商人,尤其是大臣(我更愿意称他们为官僚、行政人员,而非政治家,因为政治家显然涵盖了这四种类型)的地位会得到加强。而在社会动荡时期,武士会崭露头角。一个人可能一辈子擦拭自己的武器,却一次也没用过它。但一旦进入变革时代,武士就会登上舞台,扮演主要角色。在变革时期,祭司 —— 也就是意识形态的塑造者更加重要,他们为人们的思维指明方向。至于商人和大臣,当社会的 “地壳板块” 开始运动时,他们通常会被踩在脚下,尤其是商人。
以弗拉基米尔・列宁为例会很有帮助。列宁本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他似乎相信经济的首要地位,相信 “商人” 对世界拥有绝对权力。然而,政治直觉告诉他,最重要的是向大众灌输自己的世界观,尤其是让武装起来的人信奉自己的理念。他为夺取权力而进行的实践与他所坚持的理论相矛盾。他不经意间用自己的例子证明了,在动荡时期,思想的力量强于金钱的力量。
第二个结论是,不同类型权力的代表者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如果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中没有在相当程度上涵盖所有四种权力要素,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处于稳定状态。我们再来看布尔什维克,他们在十月革命后很快就恢复了沙皇时期的官僚机构,正是这个机构保证了国家机器的运转。并且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他们在没有大肆宣扬的情况下,大力开展工作,构建起了一个能够正常运转的经济体系,特别是包括三种货币流通渠道和信托公司的金融体系。
在这里或许有必要解释一下,这里所说的 “商人”,不仅仅是指那些普通的商人,更主要的是指那些保障民众福祉的人。他们可能是 “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人”,也可能是 “红色厂长”—— 区别不大。关键是经济的齿轮要转动起来,普通民众能切实感受到,哪怕是细微但积极的变化。
由第二个结论得出第三个结论:一个国家要拥有主权,就必须在没有外部参与的情况下履行所有四种职能。我们再列举一下这四种职能:军事职能、经济职能、行政职能和意识形态职能。
如果一个国家无法独立进行至少一年半的战争,那它就没有主权。如果一个国家无法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下生存,即使生活质量会大幅下降,若无法坚持一年半,那它也没有主权。如果没有保障国家日常运转的行政架构,这个国家就没有主权。如果没有意识形态(对于那些觉得 “意识形态” 这个词过于刺耳的人,不妨称之为 “未来愿景”),这个国家同样没有主权。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很重要的是,一年半这个时间是从战争统计数据中得出的,通常这是防线崩溃前的时间长度。
为了评估当前的形势,我们需要看看帝国,下面会说明原因。帝国是这样一种力量,要么是因其精英的野心而主动想要,要么是由于形势所迫,不得不征服一些它实际上无法完全消化、也无法在当地维持所有四种职能的土地。结果,在这些附属地区,部分职能由当地精英承担,部分由宗主国承担。通过这种共生关系,帝国的架构变得稳定。在这样的架构中,附属地区的精英无法独立生存,而宗主国如果没有附属地区的支持,也无法维持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你可以试着分析不同的帝国是如何构建的,在这些帝国中,宗主国承担了四种职能中的哪些,又把哪些职能留在当地。这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如果你熟悉历史,甚至可以花几个月的时间来研究。而我现在只分析一个帝国 —— 美国。因为这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个练习,它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苏联解体后,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全球性的美帝国。这个帝国不愿承认自己是帝国,但毫无疑问它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占据了特殊的地位,这得益于运气、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精英的疯狂,以及后苏联时期精英的无能。不过,也不应低估美国人在构建这个精心设计的帝国模式中所起的作用。
美国提供了两个意识形态基础。对于积极进取的人来说,是个人奋斗者的崇拜。只要你足够精力充沛、有创业精神、勤奋努力,即使出身低微,也能登上社会金字塔的顶端。实际的统计数据与这个神话并不相符,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但这又有谁在乎呢?而对于那些消极的人,帝国用无尽且不断增长的消费乐趣来取悦他们。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传播到全世界的 “美国梦”。
美国通过金融和全球贸易来控制经济方面。通过军事基地、在地球上某些地点部署核武器,以及最重要的 —— 海军,来投射军事力量。不过,确实需要指出的是,在许多地区,美国要么不想,要么无法承担军事职能。最后,美国在任何地方都不触碰行政职能,而是把这一职能留给当地政权,尽管它声称自己的国家体制是宇宙中最完美的。
如今这个帝国正处于半解体的状态。为了维持个人奋斗者的神话,在过去的十年里,不断宣扬科技领域出身低微者成功的故事。最新的英雄是 Open AI 的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在此之前有马斯克、盖茨、乔布斯…… 但这一切越来越行不通了。尤其是考虑到马斯克为了逃避帝国的解体而逃到了得克萨斯州。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在未来几年里,消费方面也不会一切顺利 —— 正如美国人喜欢说的那样,由于完全客观的原因,消费将 “急剧” 下降。
不过,或许美国在经历一场严峻的危机后,产生某种新的意识形态来取代 “美国梦”,就能解决问题。但另一个隐患爆发了。在帝国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宗主国必然会将越来越多的权力下放给附属地区的人。这是帝国存在的逻辑。日耳曼人和其他边境地区的狂热者逐渐涌入罗马,十年又十年地提升自己的地位,最终法兰克人成为了皇帝。帝国就是这样延续自己的生命。
如果华盛顿让相关国家人、俄罗斯人和其他所有人进入权力核心,我们今天就不会看到现在发生的这些事情。未来会是数字集中营还是征服火星,这是个无意义的问题,历史没有假设。但宗主国只是让少数印度人和海外相关国家人进入公司管理层,在其他方面仍然深受偏见的影响。所以它的末日到了。
帝国 —— 是一种容忍度
但是,帝国遗留下来的领土将会怎样呢?许多国家的行政体系和军事力量都很薄弱,这些国家目前处境最为艰难。然而,即使是那些情况相对较好的国家,如果想要获得真正的主权,也必须迅速完善这四种要素。普遍缺失的拼图部分是经济和意识形态。在那些无法建立新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无法出现能够为人们描绘新未来愿景的思想的地区,将会陷入混乱。
与许多国家相比,俄罗斯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俄罗斯在军事方面一切正常。当然,情况本可以更好,但军队只有在真正的战争中才能得到检验 —— 让其他国家展示一下自己,这样才能评判它们的状况。就我个人而言,我看到许多国家在这方面的情况要糟糕得多。俄罗斯的行政体系运转良好,仅从莫斯科新建地铁车站的数量就可见一斑。经济和财政方面情况各异,但俄罗斯毕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基础工业部门,而许多国家没有这些。工作机会很多,但也并非没有困难…… 然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却很失败。
目前所展示的未来愿景都与某种 “辉煌的过去” 相关 —— 有些人提到斯大林时期的五年计划,有些人甚至追溯到公元 9 世纪的诺夫哥罗德。然而,一个可行的意识形态应该回答为什么明天会比今天更好的问题。无论是在这个世界还是另一个世界,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其后代。
保守主义与宗教结合时效果很好,因为那时宗教会这样回答这个问题:“你会过得更好,但不是在这个世界。” 我绝无任何讽刺之意。保守主义在经历巨大挫折后的时期也能发挥作用,因为那时 “昨天” 显然比 “今天” 好,所以如果明天至少能像昨天一样,那就很有吸引力。但在世俗社会中,“昨天” 是富足的 21 世纪初,而年轻人甚至不记得 20 世纪 90 年代,这样的回答是行不通的。
因此,一个健康的、能够动员民众的意识形态只能且必须面向未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过去。目光应该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构建这个未来愿景是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