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自然资源与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5 11:55 1

摘要:本项目拟投资 16,084.23 万元,用于构建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智慧空间规划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研发中心、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研发中心、数字孪生平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全面提升公司在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技术、智慧空间规划技术、社会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拟投资 16,084.23 万元,用于构建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智慧空间规划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研发中心、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研发中心、数字孪生平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全面提升公司在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技术、智慧空间规划技术、社会治理全过程数字化技术、“双碳”空间治理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研发方向的技术研究、技术创新、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打造国内领先的自然资源管理和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研发平台,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各研发中心的主要研发目标及研发内容如下:

1、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本研发中心的主要目标旨在提升公司在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监测、获取、处理、存储、应用方面的技术水平。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技术研究面向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管理、有序开发、综合利用的要求,将以全面感知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探索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的采集、监测、智能决策处理及分析应用系统等关键技术,建立覆盖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管理等的全方位的时空大数据信息化体系。运用时空大数据形成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有利于推动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与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提高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

2、智慧空间规划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本研发中心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公司智慧空间规划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的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大数据分布式存储与计算能力,开发数据标准化归集系列工具,搭建综合分析评价模型体系,强化大数据在规划指标传导,分层分级、多维立体监测管理,规划实施单元管控等的多方位、全流程应用;强化遥感影像人工智能提取技术在现状摸底、规划编制、体检评估等规划过程中的应用,面向目标检测、场景分类、高光谱图像分类等影像解译典型任务,开展人工智能(AI)技术的遥感影像解译研究,有效提升解译速度,提高解译结果的精确度;

建立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的三维数字空间数据建模、事态拟合、城市规划仿真模拟功能,增强三维城市模拟推演能力,支持对城市各行业专题要素进行从建筑单体、社区到城市级别的模拟仿真,实现对城市事件和运行状态的评估、计算、推演。通过深化ABC 技术体系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让未来的城市规划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

3、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本研发中心的主要目标旨在依托空间治理基础技术框架,推动社会监测感知、分析研判、智能决策、效益评估和治理追溯的社会治理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研发。

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研究面向省、市、县、乡(镇)和社区五级社会治理信息化应用需求,以智能设备集成、数据治理、基础支撑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研发为重点,研发服务于城市建设、交通治理、城市管理、水务管理、环境保护、安防和应急管理等社会治理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推动对社会治理复杂系统运行的感知能力、对社会治理风险防控的决策能力、对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协同能力、对社会治理资源与服务共享的平台能力的整体提升。

4、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研发中心

本研究中心的主要目标旨在立足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战略,开展“双碳”自然资源管理和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和集成应用产品研发。在国土空间规划赋能“双碳”方面,分析国土空间的碳源和碳汇效应,通过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情景模拟,推演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的碳排放趋势,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修改、审批、实施监督全流程业务对“双碳”工作的基础支撑作用;

在“双碳”信息化方面,开发支持碳源碳汇总量管控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智慧城市产品应用模块,打通数据获取、监测、分析、可视化、决策支持等“双碳”全过程环节,实现碳源碳汇“一张图”在不同国土空间、行业部门、核算精度上的管理全覆盖;在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方面,研发通过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评估碳汇能力现状,通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措施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并通过建立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协同推进碳汇建设和区域发展,打造涵盖监测、开发、变现的全链条碳汇服务能力。

5、数字孪生平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本研发中心的主要目标旨在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及平台的研发与应用。面向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全息感知、三维自动化建模、高维仿真等数智化技术,构建要素汇聚、多维联动的孪生数智底座;搭建具备虚实映射、大数据分析决策、趋势推演、事件模拟等功能的数字孪生平台;

深化空间地理信息、建模与渲染、感知和标识、算法与仿真、交互与控制的数字孪生技术体系,强化“元宇宙”技术体系创新攻关,推动数字孪生向“元宇宙”迈进。以数字孪生技术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推演能力,形成国土空间规划态势研判分析和管理决策的技术手段;以现有智慧城市应用系列产品和数字孪生智慧展馆产品等为基础,在城市治理、利企兴业、民生服务等智慧城市应用方面,形成持续迭代的技术支撑平台及解决方案。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和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入,同时行业进入融合发展阶段,对全链条综合服务商的需求快速增长,对行业内企业技术水平及全面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有必要在现有产品和技术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对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以及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前沿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投入多个领域的研究,培育和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体系,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加强高水平研发队伍建设,改善公司研发基础设施的需要

公司所属行业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人才是企业保持生命力、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公司过去主要从事自然资源管理全流程专业技术服务,员工专业背景相对单一,基于公司在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领域丰富的经验积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公司将业务领域延伸至自然资源行业软件开发及智慧城市软件开发及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业务,对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需要大量多元化、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为各项新技术研发做好人才储备。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内公司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若不能建立起一支多学科、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则可能会对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通过本项目建设,公司可以更好地整合公司研发团队资源,引进、培养高端研发技术人才,进一步充实公司技术人才队伍,提高公司的技术层次和新技术的研发能力,进一步壮大企业技术实力。

3、丰富公司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的需求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构建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智慧空间规划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研发中心、数字孪生平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几大研发中心的课题研究,能够在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以及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不断丰富公司产品及服务类型,提高客户服务能力,从而充分利用现有的市场渠道,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业务规模、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具备优质的市场渠道资源

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及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是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行业,未来,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日趋紧密,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构建了覆盖全国的业务网络,尤其在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取得了一定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与各级自然资源、发展与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技术研发最终目的是实现研发成果转化并推向市场,公司所处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公司优质的市场渠道资源,为本项目研发成果项目产业化并推向市场应用准备奠定市场基础。

2、公司拥有一支优秀的研发团队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历经多年发展,在持续的研发过程中,公司凝聚了一群高水平的研发技术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项目开发经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业务及研发人员 1,509 人,占员工总数的84.07%,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 72.04%。

公司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研发投入,多个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广东省自然资源科技奖”、“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国土资源(广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测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公司技术管理高层有着先进的研发管理理念和丰富的大型研发项目管理经验,未来三年内,公司将大力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研发团队规模将不断扩大。

此外,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建立了自主技术标准体系、项目质量保障体系、研发项目立项报告制度、研发投入核算体系和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等。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团队、稳定的人才团队结构和完善的创新体系,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人才基础。

3、公司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聚焦技术研发,将研发积累和技术创新放在企业发展首位,切实贯彻并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建立了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慧空间规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公司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等科研项目近百项。

另外,公司积极跟踪行业内最新的技术发展状况,做好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同时,立足已有技术优势,公司不断增加对研发的投入,加强人才引进,积累了一定技术储备和丰富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获得授权的专利 29 项,软件著作权 247 项。公司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将为本项目提供研发能力保障。

(四)项目投资估算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额 16,084.23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0,178.50 万元,占比63.28%;预备费 508.93 万元,占比 3.16%,项目实施费用 5,396.80 万元,占比33.55%。

(五)项目选址

本项目拟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购置办公楼 3,500 平方米,用作各研发中心的办公场所。

(六)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为 24 个月。

(七)项目涉及的环保问题

本项目为非生产类项目,不会产生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与噪音等,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污染。

(八)本项目涉及新取得土地及房产情况

本项目不涉及新增土地的情况,拟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融合路15 号购置办公场所 3,500 平方米用于研发中心建设,已与出让方佛山易联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意向协议书,意向协议书有效期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来源:思瀚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