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特辑 | 请回答1940:穿越时空的日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5 10:26 1

摘要:四篇横跨战火与和平的日记,将茅草教室的粉笔灰、坠入烈火的战机残骸、青砖墓前的白菊与藏蓝警服的身影,织成一张穿越时空的网——有人用血肉填补破碎的山河,有人以脊梁撑起未来的天空。

昆明的警报声

曾在八十年前的阴云下撕裂长空

今日的春风里

它化作松涛与碑前的低语

四篇横跨战火与和平的日记,将茅草教室的粉笔灰、坠入烈火的战机残骸、青砖墓前的白菊与藏蓝警服的身影,织成一张穿越时空的网——有人用血肉填补破碎的山河,有人以脊梁撑起未来的天空。

历史从未沉睡,它只是换了一副面容,在每一代人的誓言中醒来。

买不起豆腐教授·西南联大

民国二十九年11月8日·阴

■■■■■

今日讲《楚辞》,雨点砸得讲义和学生簌簌发抖——茅草顶是有些简陋,但是还好,若是在铁皮顶下,学生该听不见了。课间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战局,有人分享了《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讲演颇有见地,我读过好几遍了,作者是远在延安的一位同志,受他影响,我也常常在想,我们要建立一个怎样的新中国呢?

我听见有同学嚷着跑警报,这已经是空袭警报响到第七遍了。吴先生突然把粉笔掰成两截,半根塞给我:“若是明日我不在,烦请继续讲《项羽本纪》”。吴先生眼睛氤氲出斑驳的灰,依然紧握的半截粉笔,却在警报、硝烟和黑板上,开出倔强的白。

防空洞里,我着实有些饿,刚从龙头村借粮的师生全部回来了,一位助教递给我一块糖,我细细舔着。有人在黑暗中吟诵《楚辞》,我舌尖甜的发苦,隐约想起,教室窗台那株野山茶被震得只剩半朵,倒像极了残破的南宋青瓷。

只是,那些连平仄都炸不断的炮弹,休想炸穿这个国家的未来。

少校飞行员·昆明巫家坝

民国三十年8月14日·阴

■■■■■

老周飞机引擎冒出黑烟,日机紧紧咬住老周尾部,两三分钟后,老周座舱盖炸裂玻璃飞溅,他的伊-15像一只笨拙的鹞子。我看见火苗舔上他机翼的瞬间,他最后那个拉升的动作漂亮得像个回马枪,可惜日寇的子弹更快。我尝到了玻璃碴的咸腥,老周和飞机在空中绽成火球,残片雨点般砸在我的挡风玻璃上。

返航时经过巫家坝,焦黑的树上挂着半截起落架,地勤往我手里硬塞馒头时,血水顺着飞行夹克的褶皱往下滴。老周的床铺已经空了,枕头下还有一张照片,听说是他的心上人的。远处,我的国家,我热爱的土地,在暮色里,结着暗红色的痂。

我狠狠吞掉最后一口硬馒头,翻开小妹寄给我的家书,她加入了战地护士队,没想到当年教我认星图的丫头,如今在纱布与血浆间辨认生死。今晚,或者明天,警报响起时,我必将为老周、为我、为小妹、为这群苦难生长而浴血奋斗的人们,夺下一片蓝天。

省七所警察·巫家坝

2025年4月1日·

■■■■■

单位组织清明节前主题党日活动,我们要去昆明空军抗日战争殉国将士墓,我在昆明那么长时间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一个墓地,在距离单位不到20公里的地方,安眠了1940—1945年间在滇缅空战、驼峰运输线以及昆明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数百名中国空军飞行员。

我们踩着青砖列队,大家神情由初来时的欢快变为肃穆,沉默地看着碑上的铭文。大家脱帽敬礼,面向烈士,庄严敬礼,接着默哀。

默哀后,大家将右手举成拳头,重温入党誓词。今年的春天格外冷,风顺着党旗的红绸把我的脸浇得发烫,我鼻尖有些酸。领誓人喉咙发颤的一瞬,我分明听见无数和我一般模样的声音在群山间应和——那些永远停在二十多岁的生命,大概不会想到八十载春风过处,他们用脊梁撑起的天空下,正飞过银白色的国产民航客机。

有人敬献鲜花,有人敬献水果,也有人带了别的东西:糕点、镂空的中国地图、印着“我爱你”的奶茶。清明节就像一个巨大的信封里,塞满了英烈的往事,在时间无涯的长河中,被春风反复地,读了又读。希望,只要不被遗忘,就是活着。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回来时,我再次正了正党徽,心想,他们也曾许下这样的誓言吗?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无雨而动,像极了螺旋桨的残影,一声轰鸣,一架老式战斗机就冲破云霄,翱翔天际。

省七所警察·西南联大博物馆

2025年4月1日·阴

今年的四月昆明并不晴朗,1946年联大师生北返时种下的松树,如今已亭亭如盖。斜风掠过新柳枝头,在联大旧址的青砖墙上漾开淡淡青波。我抱着白菊站在校史馆前的闻一多先生塑像旁,望着同事们在“一二·一”运动烈士墓前认真擦拭浮雕的身影,恍惚看见上个月解戒的老岩,已经成功戒断,实现了穿着制服走在阳光里的梦想。

墓碑前,黄菊与白菊交错成河,我摸了摸纪念碑上镌刻的参军学子姓名,突然想起去年除夕夜,我们在值班室听见跨年烟花声音时,巴桑哥说:

“每个迷途知返的灵魂都是新生的烟火。”

博物馆内,光影在玻璃展柜上明明灭灭,我们藏青色的警服,与墙上黑白照片里穿着补丁长衫的师生们奇妙地重叠:八十年前的师生们为了保存教育、科技的火种奔袭千里;如今我们以经年累月的坚持守护一方平安,他们和我们都在各自的历史使命中奔波。

坐在返程的车上,我看起工作日志:本月保持操守率持续100%。窗外梧桐正抽芽,倏忽间,只觉得我们丈量过的每寸土地,都生长着看不见的根须,将烽火岁月的星火,默默织进新时代的经纬。

山河倾覆时,有人以生命作答

盛世长夜里,有人以誓言续写

风从西南联大的茅草顶吹来

穿过巫家坝的硝烟

最终停在此刻的警服肩章上

文/龚振宇;图/蒋政霖、龚振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