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患病38年我不离不弃 孙女翻开她的日记本 发现外公做的惊人决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5 09:12 1

摘要:腊月的风刮过我这把老骨头,带着刺人的冷。电动车电量不足,我推着它慢慢往家走。路过老杨的烟酒店,他正坐在门口的塑料凳上,烤着手掌心大小的炭火。

腊月的风刮过我这把老骨头,带着刺人的冷。电动车电量不足,我推着它慢慢往家走。路过老杨的烟酒店,他正坐在门口的塑料凳上,烤着手掌心大小的炭火。

“老李,回来啦?你家老太太今天咋样?”

“和昨天一样,和前天一样。”我笑了笑,也和三十八年前一样。

我没多聊,得赶紧回家。现在已经四点多,天黑得早。家里虽然有小茹陪着,但她奶奶醒来看不见我会着急。现在她连说话都费劲,只能用眼神和我交流,但那眼神我一看就懂。

家门口停着一辆黑色轿车,我认得,是女儿女婿的车。小茹今年上高三,女儿女婿工作忙,平时都是我接送,周末才来看看。今天是周四,来得不寻常。

刚进门,就听见女儿在厨房里和小茹说话。

“你奶奶的日记本不要乱翻,那是老人家的隐私。”

“妈,我就是帮奶奶整理床头柜,不小心看到的。您知道吗?爷爷他…”

看见我进门,小茹立刻噤声。屋里暖和,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我脱了外套问女儿。

女儿把围裙解下来,眼神闪烁:“爸,小茹明天有模拟考,我们过来接她回去,晚上能好好休息。”

我点点头。女儿端着一碗面走向卧室,她妈妈该吃晚饭了。

“爷爷,”小茹拉住我的袖子,“您和奶奶结婚多少年了?”

“五十二年零三个月。”我不假思索。

“那奶奶生病…”

“三十八年。”我接着说,“你奶奶那时候比你爸大不了多少。”

女儿从卧室出来,朝小茹使了个眼色。小茹欲言又止,最终什么也没说。

他们走后,家里安静下来。我和往常一样,拿着老太太最爱听的评书磁带,放进那台用了二十多年的老式录音机里。录音带已经被我倒来倒去听了无数遍,声音有些失真,但她还是爱听。

躺在床上的老伴眨了眨眼睛,嘴角微微上扬。这是她在笑。

“今天小茹和她妈妈来了,你看见了吧?”我握着她的手,手背上的青筋像是山间的小溪,蜿蜒着通向远方。

她又眨了眨眼,我知道她听见了。

我原以为今天和往常没什么不同,但半夜三点,手机响了。是女儿打来的。

“爸,你去看看妈妈的床头柜最下面那个抽屉,有本蓝色封面的日记本,你看看。”

“这么晚,出什么事了?”

“小茹情绪有点激动,我劝不住她。爸,您先看看那本日记,我们明天再去接您。”

挂了电话,我坐在床边,听着老伴均匀的呼吸声。她睡得很安稳,像个小孩子。

我轻手轻脚地打开了床头柜最下面的抽屉,果然有一本蓝色封面的日记本,封面已经泛黄,边角处磨损得厉害。这本日记,我从来不知道它的存在。

手电筒的光照在泛黄的纸页上,第一页写着一个日期:1986年3月15日。

“今天医生说我得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李明没说话,只是握着我的手。回家路上,他买了两斤梨,那是我最爱吃的水果。他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跟我讲他单位的笑话。但我知道,从今天起,我们的生活将彻底改变。”

这是老伴被确诊的那天。我记得那天天气不错,但回家路上忽然下起了小雨,我把外套脱下来给她挡雨。她拒绝了,说雨水打在脸上很舒服。现在想来,她可能是想趁机哭,不让我看出来。

日记断断续续,有时一个月写一次,有时连续几天都写。

“1987年8月3日,我的手已经拿不稳筷子了。李明给我喂饭,他装作这很平常,但我看见他红了的眼圈。今天他把椅子锯短了十公分,这样我坐着就不用垫脚了。”

我翻到后面,发现字迹越来越潦草,应该是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1990年2月1日,今天是春节,李明抱我去看县里的烟花。他说工作太累了,准备辞职在家照顾我。我知道单位给他施加了压力,说照顾病人耽误工作。但我不能让他辞职,那是他的梦想。”

我的手开始颤抖。我从没和她说过单位的事,她是怎么知道的?那年我确实差点辞职,领导找我谈话,说我经常请假照顾家里,影响工作。最后是老杨帮忙,让我调到了离家近的岗位,工资降了一半。

继续往下翻,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王医生。

“1992年7月10日,今天王医生来家里给我检查,他偷偷塞给李明一张纸条,我假装没看见。李明藏起来了,但我知道那是什么。王医生一直说我最多能活五年,现在已经第六年了。他可能想让李明做好准备吧。”

我想起来了,那不是纸条,是一张病危通知书。王医生说她的病情恶化得很快,随时可能离开。他建议我做好准备,把她送到医院去,安安静静地走。

那天晚上,我烧了那张纸。我对自己说,她能活多久,我就陪她多久。

“1995年11月20日,他以为我睡着了,在阳台上哭。我想抱抱他,但我的手臂已经不听使唤了。女儿今年考上了大学,他很开心,喝了半斤白酒,醉得不行。他说等女儿毕业了,一家人去海边看看。”

我不记得自己在阳台上哭过。那天我确实喝多了,女儿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我高兴。但我不记得提过海边的事。也许是因为她小时候总说想看海,而我们一直没机会去。

翻到后面几页,字迹已经歪歪扭扭,几乎难以辨认:

“2002年8月15日,今天我让李明帮我写日记,但没告诉他写什么。他问我想记录什么,我说记录窗外的树。其实我想记录的是他的样子,他额头上的皱纹,眼角的笑意,还有日渐花白的头发。”

这一页我有印象,她确实让我帮她写日记,我写了窗外的梧桐树,说叶子黄了,快要落了。我不知道她那时想记录的是我。

再往后翻,我发现有一段时间的日记是另一种字迹,应该是女儿的。她生病后期已经无法写字,可能是口述让女儿记录的。

“2010年5月1日,今天是劳动节,李明把我抱到院子里晒太阳。邻居家的猫跑过来,在我脚边蹭来蹭去。李明说这猫有灵性,知道我喜欢它。其实我知道,是他每天喂这只猫,才让它愿意过来的。”

我记得那只花猫,后来不知去哪了,老伴还挺失落的。

就在我即将合上日记本时,一张夹在最后的纸条掉了出来。那是我的字迹,但我不记得写过这张纸条。

“如果有一天我先走了,请把这些药给我,让我和你一起走。我答应过你,这一生,我们不分开。——李明,2012年7月”

我倒吸一口凉气。这是我写的没错,但为什么会在她的日记本里?我明明把它藏在…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赶紧翻到日记本最后几页。

“2012年8月10日,今天在李明的衣柜深处,我发现了一张字条和一些药。我知道他想做什么。他傻傻的,以为我会允许他这样做吗?我让女儿帮我把字条拿来,藏在我的日记本里。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这么想了,希望他能看到这本日记,知道我有多爱他,也希望他能为了自己活下去。”

我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那年我确实动过这样的念头。眼看着她一天天消瘦,医生说她撑不了多久了。我准备了一些药,打算在她走后,自己也随她而去。但那些药和字条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我以为是自己弄丢了。

原来是她发现了,还特意让女儿帮忙拿走,藏在了日记本里。

日记的最后一页,是我从未见过的一行歪歪扭扭的大字,应该是她强撑着自己写的:

“李明,我的傻老头子,我们的约定是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而不是一起走。答应我,好好活着,看着女儿结婚生子,看着小茹长大成人。我会在另一个世界等你,不着急,慢慢来。”

最后一行字迹下面,贴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我们年轻时候的合影,她穿着红色的连衣裙,笑得那么灿烂。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无论生老病死,我们相约白头。”

天亮了,我坐在床边,看着老伴沉睡的脸。她已经不能说话多年,但通过这本日记,她又和我说了那么多话。

电话响了,是女儿。

“爸,我和小茹已经在路上了,中午到。你…看了日记吗?”

“看了。”我的声音有些哽咽。

“爸,你知道小茹为什么那么激动吗?她看到了您写的那张纸条,怕您…她奶奶要是有个三长两短…”

“我明白了。”我打断她,“告诉小茹,爷爷不会做傻事的。我答应过你奶奶,会好好活着,看着她长大成人。”

挂了电话,我握着老伴的手,轻声说:“老太婆,你放心,我不会食言的。我会等到该等的时候,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我们之间的约定,我记得呢。”

窗外,第一缕阳光照进来,落在床头那本蓝色的日记本上。我知道,在某个时刻,老天爷会带走她,但在那之前,我会一直陪着她,就像过去的三十八年一样。而在那之后,我会好好活着,就像她希望的那样。

因为爱一个人,有时候不是同生共死,而是遵守约定,即使那个约定很难很难。

晚上,女儿和小茹来了。小茹红着眼睛抱住我:“爷爷,对不起,我不应该偷看奶奶的日记。”

“没关系,”我摸摸她的头,“你奶奶可能就是希望有一天你或者你妈妈能发现那本日记,然后转告我。”

小茹擦了擦眼泪:“爷爷,我想再多陪陪奶奶。我下周还有考试,但我想周末都回来。”

“好,你奶奶会很高兴的。”

那天晚上,小茹留下来了。她坐在奶奶床边,给她读课本上的诗。老伴眨着眼睛,嘴角微微上扬,那是她在笑。

我站在门口,突然觉得很幸福。虽然生活给了我们重重的打击,但也给了我们彼此,给了我们女儿和外孙女。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呢?

夜深了,小茹睡着了,趴在奶奶的床边。我轻轻把她抱到沙发上,给她盖上被子。然后回到老伴身边,握住她的手。

“老太婆,你知道吗?三十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从来不后悔娶你,也不后悔这些年的陪伴。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和你在一起,哪怕知道会有这三十八年的风风雨雨。”

老伴眨了眨眼睛,我知道她听懂了。

“你放心,我会遵守约定的。”我吻了吻她的额头,“好好睡吧,明天小茹还要给你读诗呢。”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我们相守一生的小屋子里。在这月光下,我做出了我的决定:活下去,好好活下去,直到该重逢的那一天。

这不是什么惊人的决定,只是一个普通老人对爱情的坚守。但对我们来说,这就是爱情最真实的模样。

来源:白开水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