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友堪楷模(12)魏巍与我在文学交流中增进友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5 05:36 1

摘要:—次,胡世宗与我聊天,充满感恩情怀提到刘白羽、臧克家、艾青、贺敬之、张光年、丁玲、魏巍、袁鹰、李瑛、浩然、张志民、彭定安、王向峰、李仲元、阿红、解明等一连串良师益友名字时,加重语气说,回首我的成长历程,得益于诸多良师益友的真诚引领与热情帮助。

尊师重友堪楷模(12)

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魏巍与我在文学交流中增进友谊

写在前面:

‌胡世宗的良师益友包括许多著名的文化界名人,他们通过作品和交往对胡世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次,胡世宗与我聊天,充满感恩情怀提到刘白羽、臧克家、艾青、贺敬之、张光年、丁玲、魏巍、袁鹰、李瑛、浩然、张志民、彭定安、王向峰、李仲元、阿红、解明等一连串良师益友名字时,加重语气说,回首我的成长历程,得益于诸多良师益友的真诚引领与热情帮助。

“良师益友助力我成长”,先生这番话,让我深受触动,在赞同他此观点的同时,想到问题的另一面:胡世宗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我不清楚当今中国文坛有多少位巨匠名家精英,也无从统计。可我知道这样一组数据:胡世宗先生仅收到赠书的友人就有814位,共1984本书。这中间有良师,有益友,有的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胡世宗尊师重友是出了名的,与良师益友交往,时间长的超过半个世纪,短的也有一二十年。胡世宗不仅用心动情与他们沟通往来,还曾经撰写50多位诗人的生平历程,性格特点,创作风格,生活情趣,精神风貌……著有《当代诗人剪影》《当代诗人剪影•续集》《人生与诗》。

多年来,胡世宗与众多师友通信累计数十万字。他将这些珍藏书信,全部捐赠给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档案馆和辽海出版社联手出版了《胡世宗捐赠珍藏书信集》,他为书信集写的附言就有50万字。

透过这组数字,我深切感受到了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的程度,他善于交往良师益友,善于从良师益友身上汲取营养,善于学习和发扬良师益友的好思想,好作风。如今的他,早已经成为许多人公认的良师益友。

无论在军界,还是在地方,也不管是小范围朋友闲聊,还是放大的朋友圈交谈,只要唠起胡世宗先生,大家都会肃然起敬,说他是尊师重友的楷模,尤其是他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乐于助人更是赢得交口称赞。

我在与胡世宗先生长期相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他有太多太多的优长值得学习。每次来往,每次交流,每次见闻,都深受感动与教益。

从3月25日开始,我以《尊师重友堪楷模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为题,将连续发布胡世宗尊师重友的故事。由于受多种条件所限,这些小文仅仅是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的“冰山一角”,每一篇也只是一个侧面,难免挂一漏万。但是,把这些汇集起来,我们完全可以从中看到胡世宗先生是怎么样尊师重友的。

今天,与亲友们分享 《尊师重友堪楷模》

第十二篇:《魏巍与我在文学交流中增进友谊》

注:文中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2025年4月5日

尊师重友堪楷模(12)

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魏巍与我在文学交流中增进友谊

《辽宁日报》记者杨竞在一篇报道中写道,近日,胡世宗撰写的40万字《我与魏巍》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书是作者“文化名人书系”的第5本,前4本是《我与刘白羽》《我与臧克家》《我与浩然》《我与李瑛》。

《我与魏巍》讲述胡世宗与著名作家魏巍的故事与友谊。胡世宗说,自己从小就是魏巍的书迷。1977年他第一次与魏巍碰面,那时他在解放军文艺杂志社帮助工作,曾到魏巍家组稿。之后,胡世宗与魏巍书信往来,直到1978年10月,总政召开沈阳、北京两军区文化工作会议,魏巍作为北京军区文化部长来到沈阳。魏巍在沈期间,胡世宗多次与他见面交流。后来在全国诗歌创作座谈会等场合,胡世宗和魏巍多次见面交流畅谈,两人惺惺相惜,无话不谈。

至今,胡世宗一直珍藏着魏巍题赠的几十本书,其中一套10卷精装本的《魏巍文集》是最珍贵的。家中的书房里还珍藏着许多封魏巍写给他的信和每年寄给他的贺年片。

文艺评论家范咏戈在胡世宗这套书的总序中说:“‘文化名人书系’是世宗的一次‘文学长征’。这套书的文字体量之大,图文并茂之珍贵,似乎不应由他一人完成,但又非他莫属。”据悉,胡世宗的“文化名人书系”还要一卷卷地接续写下去。

1988年1月31日,魏巍写给胡世宗一封信。世宗同志:你的诗集《沉马》收到了。我置于床头,每晚读几首。现在已经通读了一遍。应该说,这是一本优美动人、感情深沉和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诗集。我实在为你的成就感到高兴。也许这是你的第五本诗集吧,从中看到你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你的步子是扎实的,你正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地向高峰攀登。

首先,我觉得长征这组诗,写得真是不错。其中《打捞》《沉马》《听老红军唱〈国际歌〉》《寡妇村》《落叶》等篇,尤其写得好。《沉马》宛如一幅油画,典型地表现了长征途中的艰难,结尾处:“萧萧晚风/吹亮了远方的篝火/天边残留着/一片马血样/鲜淋淋的晚霞”,益发使人感到悲壮凄艳,长留心头。

胡世宗介绍说,魏巍先生给我的这封信,也是他对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我重走长征路的诗集《沉马》的评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我和魏巍关于诗的通信。臧克家读了这个通信后,专门给我写了信来,他说:“看到你和魏巍同志关于新诗现状的信,我是很同意你们的看法的。我现在很少读新诗,自己也久已不写,有时虽也有担忧,也只能怪自己落伍了。”接着他称赞了我们通信中表达的对当代诗坛现状的评判和对当代诗创作的理念。魏巍的信对所有写作的人都是有启发的。1988年3月2日《解放军报》刊登出了我与魏巍的通信,总标题为《是谁疏远了谁?》,是诗人疏远了读者,还是读者疏远了诗?

仲夏时节,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一场简朴而庄严的捐赠仪式正在进行。著名作家魏巍之子魏猛将不同版本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等图书及魏巍本人的藏书、手稿、书柜等700余件物品捐赠给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沈阳是英雄城市,是众多志愿军烈士长眠的地方。让父亲的遗物与志愿军烈士英灵相伴,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慰藉。”魏猛深情地说。

胡世宗是这次捐赠的倡议者和推动者,当他得知魏巍后人要捐赠长辈遗物的意愿后,多方奔走,做了一些联络、协调、推进和落实工作。他说:“魏巍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生前曾多次来到沈阳。”“我相信,魏巍的心与安眠在这里的烈士的心是相通的。”

近几年,胡世宗在微信中多次发布他在报刊上发表撰写有关魏巍的文章,承载着他们深厚友谊的往事,还有在多次文化活动和文学交流中得以深化‌的认知与境界。

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的言行,一直感动着我。6 年前,我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开辟《我眼中的胡世宗》专栏,推介品读他作品的感想,学习他人品的收获。发布的第一篇文稿就是阅读胡世宗在《文艺报》2019年2月25日发表的“我写魏巍”《魏巍:为大时代吹响号角的人》的反馈意见。

世宗兄:您好!谢谢老兄分享佳作名篇。自从与您加微信以后,经常能欣赏和品味您写的诗歌,随笔,散文,征文,文学评论,传记文学(部分),回忆文章等作品,每每阅读这些都深有感触。

您的作品细腻入微,浸润心田。无论是叙事,还是写人,都桩桩有记载,件件有来由,笔笔有踪影,让人有现场感,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透过这些文字,折射的是您的有心,用心和细心。辛勤笔耕数十年一贯制,敏锐的观察力和厚积薄发的创作底蕴。所以,能写出鲜为人知,感人至深,令人信服,催人奋进的作品。比如,《我写魏巍》的上下篇。

您在这篇文章中把魏巍写《东方》、《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土壤,心理准备和素材积累等等,都交待的十分清楚,而且,不是空洞的议论。时间、地点、人物、对话等等,都是言之有物,活灵活现,环环相扣的实证。您还用事例写了魏巍的人民情结,家国情怀,深入生活,敬畏文学,创作激情,远大志向。您把他的生活积累,感情积愫,思想积淀,都条理可辩,缕析分明地呈现给读者,把他们那一代文学星河中的这颗璀璨明星,多角度,宽正面,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让我们对魏巍更加肃然起敬,强烈感受到魏巍本身就是最可爱的人。他是战士队伍中的作家,是作家行列中的战士。

从中也可窥见您的创作何尝不是日积月累,刻苦勤奋铸就“高产",数年“磨一剑”成就名篇佳作。

另外,我从您的作品中还能感受到您的高尚人品,您无论是写魏巍,还是回忆陈广生,都充满一种感恩情怀。每发表一篇作品,都写上编辑和责编的名字,这种感恩与细微之处的人格魅力,比作品价值更难能可贵,比作品的含义更具社会意义。再次感谢您,为朋友奉献优质的精神食粮,让我们从中汲取精神滋养!

胡世宗先生再读《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经典何以动人》,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之后,许多朋友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我写了如下感想:《时代精神传承铸就经典不衰》

我认真看了两遍,胡世宗先生写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文章一一《经典何以动人》。感到这篇文章信息量大,正能量强。既有时代高度,又穿越时空,体现现实温度。扣人心弦,启人深思。

世宗先生开宗明义,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历经近70年,时代精神的传播,传递和传承。既记述了经典作品的经久不衰,更揭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抗美朝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如何变更,但是,只要我们发扬光大抗美援朝精神,就可以英勇抗洪,可以勇敢抗震,可以果敢抗疫……

这种保家卫国,英勇无畏,忠诚祖国,奉献社会的高尚行为,是最可爱的人代表时代精神本质的体现,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主基调;弘扬这种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主旋律;这种精神完全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攻坚克难,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主导潮流! 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

接下来,世宗先生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背景,思想动力。写了作者的家国情怀,战士的崇高境界。写了领袖们的赞誉与倡导。毛泽东主席号令把魏巍这篇文章印发全军;朱德委员长连声喝彩,“写得好,很好!";周恩来总理倡导文学工作者学习魏巍,刻画典型人物,推动社会前进;邓颖超向魏巍赠送有周总理评语的文集。

世宗还写了自己与魏巍的感情交往,文学交谈,思想交流。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无不传递着同一个信息:志愿军将士英勇无畏的壮举惊天动地,魏巍这部优秀作品的影响感天动地。

追根溯源,《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报告文学之所以历时70载,经久不衰,从根本上讲,是经典塑造了那个时代的伟大精神。经典浓缩了人民军队的英雄本色。经典凝炼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是魏巍用震撼人心的实例写就了具有时代精神,鼓舞人心的文章,歌颂了志願军的丰功伟绩,用最凝炼的语言喊出了人民给予、时代赋予志願军最高的褒奖。是保家卫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中国人民志願军的广大将士,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历久弥新!

历史告诉我们,经典作品不衰,源于伟大精神不朽!奉献社会,凝聚时代精神的人,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来源:乐观的润无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