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仰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信念和精神支撑,它可以帮助人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坚定和勇气。一个人没有信仰,在人生的长河中,可能在某个节点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可同样的,当信仰成为枷锁,就注定会引领踏向深渊。就像《窄门》中的阿丽莎一样,她“神圣”的爱
信仰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信念和精神支撑,它可以帮助人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坚定和勇气。一个人没有信仰,在人生的长河中,可能在某个节点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可同样的,当信仰成为枷锁,就注定会引领踏向深渊。就像《窄门》中的阿丽莎一样,她“神圣”的爱情悲剧,就是因为对“窄门”的执着,被宗教理想异化为自我压抑的工具,在“追求完美”中走向了毁灭。
《窄门》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一部传世之作,他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假如我今天死去,我的全部作品将会在《窄门》之后消失,只有《窄门》会受到人们的关注。”余华在阅读《窄门》之后曾表示:“我这辈子要是能写出这样一本书,就心满意足了”。他称《窄门》为令人震撼的文学经典。
《窄门》主要讲述了一对表姐弟阿丽莎和杰罗姆的爱情悲剧,在极致的拉扯中,两个彼此相爱的人,最终阴阳相隔。
杰罗姆不到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后来因为他身体不好,于是母亲带他去了舅父的田庄。在舅父家中,他撞见了舅母不堪的一幕,见到了表姐阿丽莎满脸泪水的虚弱。那一刻,他竭尽全力向上帝倾诉,愿意用一切、用一生来保护这个女孩。
后来,在一次的教堂相见时,牧师说:“因为通往永生的门是窄的,找到通往永生之门的人是极少数的。”那个时候高傲的杰罗姆自以为要配得上阿丽莎,最好的行动就是离她远远的。
而母亲的所作所为,让阿丽莎对世俗的爱情产生的怀疑,转而追求宗教的“完美”。她开始刻意疏远杰罗姆:拒绝见面,推迟婚约。甚至当她知道妹妹也爱杰罗姆时,选择牺牲自己。看似伟大的背后,是对自己的压抑,是对自己更是对杰罗姆的残忍。
当妹妹选择了一个不爱的人求婚时,当她看着妹妹过的比较幸福,她在如释重负的同时,又有一种深深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当初的牺牲是虚伪,是不纯粹。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爱你那么深,却那么绝望。我必须承认,你也看到了:离你越远,我就越爱你。
可真正的爱情,不是相知相伴,携手百年,共赴白头吗?可为了追求纯粹的爱情,她不断地苛责自己,在他身边时,心如撕裂般痛苦,不在他身边时又无法活下去。她在爱情的世界里,如同一头被信仰束缚的困兽,找不到出路。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在极致的纯粹的追求中,我们往往会忘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时候世俗才是我们心底最深的渴望。就像妹妹的婚姻一样,平凡却也幸福。所以不惹尘埃的感情,注定是一场无法言说的悲剧。
所以,哪怕窄门是通往永生之路,但是也劝你走宽路。因为大多数的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对于我们来说幸福就是世俗的爱情。
来源:微微情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