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父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4 22:02 1

摘要:清明时节,天空湛蓝,天地间仿佛被一层淡淡的忧伤笼罩。站在父母的墓前,我心中满是思念与感慨。三十二年前母亲去世,十七年前父去世,父母在南疆塔里木故乡先后离世,如今,他们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那些与父母共度的时光,如同一部珍贵的电影,反复在我心中播放

清明时节,天空湛蓝,天地间仿佛被一层淡淡的忧伤笼罩。站在父母的墓前,我心中满是思念与感慨。三十二年前母亲去世,十七年前父去世,父母在南疆塔里木故乡先后离世,如今,他们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那些与父母共度的时光,如同一部珍贵的电影,反复在我心中播放。清明的微风掠过我的鬓角,带着沙枣花的甜香,恍惚间又听见父母唤我小名的声音,从记忆的深处悠悠传来。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人住在塔里木乡的一间简陋的土坯房里。那房子虽然不大,但充满了温暖。父亲是一名普通的牧场干部,他总是起早贪黑地劳作,用他那双粗糙的大手,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母亲则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我们这些孩子。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时,母亲就已经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饭了。她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吃的,虽然食材简单,但每一顿饭都充满了爱的味道。

塔里木乡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热烈。当沙枣花把整个农场染成雪色时,母亲会用碎花布缝个小布袋,装满晒干的沙枣花让我们挂在脖子上。"我们小树苗要香香地长大。"她希望我们兄妹茁壮成长,手指在缝纫机上翻飞,仿佛那些细密的针脚能把岁月都缝进布帛里。

父亲在场部办公室工作,常年穿着沾满泥浆的胶鞋。每个周末他回家时,自行车后座总会绑着几棵小菜苗。"塔里木的地能种出全疆最甜的哈密瓜,也能长出最结实的孩子。"他粗糙的手掌抚过我的头顶,把沾着泥土的黄瓜塞进我嘴里。那脆生生的清甜,至今仍是我记忆里最鲜活的味道。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他对我们的爱却深沉而真挚。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高烧不退。那时候,场里没有像样的医院,父亲背着我把我送到县上的医院。一路上,他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紧紧地抱着我,生怕我受到一点委屈。到了医院,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父亲二话不说,就办理了住院手续。那几天,他一直守在我的床边,眼睛里满是担忧。直到我痊愈出院,他才松了一口气。

母亲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她总是乐于助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邻居们有什么困难,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记得有一次,邻居家里断了粮,母亲毫不犹豫地把家里仅剩的一点面粉送了过去。她总是说:“能帮就帮一把,谁家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呢。”母亲的善良也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学会了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尽自己的一份力。

场部的夜晚很黑,没有路灯,只有各家窗棂透出的昏黄灯光。母亲常把我揽在怀里,就着煤油灯的光教我识字。她的声音像塔里木河的水一样温柔:"人这一辈子,就像胡杨,要把根扎得深些,再深些。"窗外的沙枣花簌簌飘落,落在她鬓角的白发上,宛如点点霜雪。

在父母的呵护下,我渐渐长大。他们总是希望我能有更好的未来,所以一直鼓励我努力学习。那时候,场部没有像样的学校,父亲为了让我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决定把我送到县城去读书。那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家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但父亲没有犹豫,他坚定地说:“只要孩子能有出息,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

在县上读书的日子并不容易,我需要自己照顾自己。每次回家,看到父母那疲惫的身影,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愧疚。母亲总是安慰我说:“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们再苦也心甘。”父亲也会在一边点头,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鼓励我继续努力。在父母的支持下,我终于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塔里木乡,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那一年的春天,塔里木河突发洪灾。父亲在抗洪一线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回来时整个人瘦了一圈,胶鞋里泡得发白的双脚布满裂口。母亲含着泪给他换药,他却咧嘴笑:"堤保住了,咱连队的棉花地就保住了。"

那年秋天,场部要推广地膜种植技术。父亲带着技术员在试验田没日没夜地忙活,母亲也跟着帮忙。记得有个深夜,我醒来发现他们还在煤油灯下算数据。父亲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图纸,母亲用镊子夹着棉苗仔细观察。"地膜能保墒,可这盐碱地..."父亲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咱们得找出最适合的种植密度。"

当第一片地膜覆盖的棉田在春风中泛绿时,父亲蹲在地头,用手轻轻抚摸着薄膜下的泥土。"这是给土地穿上了棉袄。"他转头对我说,眼里闪烁着比阳光更明亮的光芒。那一年,农场的棉花亩产创了新高,父亲却因为过度劳累住进了医院。

1993年秋天,母亲因心肌梗死去世。此前,母亲就长年有病在身,也许得知自己病情时日不久,她经常念叨着要回云南老家看看。在场部的老房子里,她抚摸着褪色的窗帘,轻声说:"这布料还是当年结婚时买的,你爸总说太花哨。"窗外的胡杨林在寒风中沙沙作响,几片金黄的叶子飘落在她苍白的脸上。母亲走后,父亲沉默了许多,后来某一天我突然发现他鬓角的白发突然多了许多,像塔里木河的浪花凝结成了霜。

料理完母亲的后事,父亲在院子里种了两棵胡杨幼苗,每天精心照料。"胡杨能活三千年,等它们成材了,就能替我们看着这片土地。"他蹲在地头,用布满老茧的手培着土,仿佛在完成一个神圣的使命。

父亲走后的那个冬天,塔里木河结了厚厚的冰。父亲走的突然,我依稀记得在梦中他紧紧攥着我的手,断断续续地说:"记住...胡杨的根...要扎在泥土里..."窗外的胡杨林在风雪中挺立,像是一个个不屈的战士。

如今,塔里木乡早已旧貌换新颜。场部连队的老房子变成了纪念馆,试验田变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塔里木河上架起了雄伟的大桥。每当我站在桥上远眺,总能看见对岸那片金黄的胡杨林,在阳光下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又是一年清明,我带着妻儿来到父母墓前。墓碑上的照片已经有些褪色,但父母的笑容依然温暖如初。儿子蹲在地上,用小铲子培着新土:"爸爸,爷爷奶奶种的胡杨在哪里呀?"我指着远处的胡杨林:"看,那些最高最直的,就是爷爷奶奶的生命在延续。"

塔里木河的水依旧奔流不息,带着泥沙,带着记忆,流向远方。我知道,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父母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早已像胡杨的根一样,深深地扎进了塔里木的泥土里。而他们留给我的,不仅仅是生命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血脉,在我的灵魂深处生生不息。

沙枣花又开了。我轻轻抚摸着墓碑上的名字,仿佛又听见父母在说:"孩子,要像胡杨一样活着。"春风拂过,几片金黄的胡杨树叶落在墓碑前,宛如一封封来自天堂的家书。

父母去世后,我一直在外漂泊,但无论走到哪里,我的心中始终牵挂着他们。每到清明时节,我都会到他们的墓前,给他们烧上一炷香,说说心里话。我知道,他们在天堂也能听到我的心声。

爸、妈,你们在天堂还好吗?虽然你们已经离开了我,但你们的爱一直在我心中。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教诲,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我会好好生活,我会好好地照顾这个家,让你们在天堂也能安心。

清明时节,细雨如丝,我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爸妈,你们永远是我心中最深的牵挂。我会带着你们的爱,继续前行,直到我们再次相聚的那一天。

来源:胡杨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