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通过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的新秩序。同
“第十二届县域卫生发展大会”即将于5月16日-18日在江苏无锡举办,报名通道已开启,进行报名!
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从试点转向全面推进阶段。
从“试点探索”到“全面覆盖”,从“松散协作”到“紧密整合”,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及实质效能。然而,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后,仍有一些问题亟待破解。
资源整合「联而不通」
尽管硬件设施逐步改善,但县域内优质资源布局失衡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区医共体停留在「挂牌子、签协议」阶段,县乡之间人才流动不畅、信息系统割裂、药品目录不统一,导致基层首诊、双向转诊难以落地。
管理机制「统而不活」
人财物统一管理面临体制障碍,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的编制壁垒、绩效分配、精细化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改革红利释放受限。部分县域医共体存在「多头管理」与「责任虚化」并存的困境,内部决策机制与考核指标尚未真正向资源下沉、健康管理倾斜。
服务能力「升而不稳」
在老龄化与慢性病高发的双重压力下,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应急处置等领域的服务能力短板凸显。如何构建「防、筛、诊、治、管、康」一体化体系,成为检验医共体建设成效的核心标准。
在政策目标与实践困境的双重驱动下,第十二届县域卫生发展大会特别开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深度发展路径]分论坛,汇聚全国紧密型县域建设优秀的实践者,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 制度创新:探索「三医联动」背景下的人财物统一管理新范式,破解编制、薪酬、医保支付等体制机制障碍;
• 能力提升:构建「以县带乡、以乡带村」的人才培养与技术下沉长效机制,推动优质资源真正「沉得下、留得住、用得好」;
• 数智赋能:探讨医共体信息互通、同质化管理中解决方案,破解「信息孤岛」难题。
从政策蓝图到落地实践,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攻坚。唯有突破体制机制瓶颈,激活县乡村三级活力,才能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一般病在村看」的就医新格局。
5月17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聚焦基层医疗改革「最后一公里」的思想盛宴,为县域的医共体建设破局寻路。您希望在第十二届县域卫生发展大会上
内容审核一审:赵鑫娜二审:张园园三审:梁 蕾本公众号注明原创的内容权利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未经公众号授权,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截图、复制、传播、展示、转载、摘编等)。如需授权请在本微信文章下方留言,已经获得公众号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县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