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遇难者母亲删除相关内容 背后水有多深 放美国绝不可能出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4 22:42 1

摘要:结果就前两天,他在群里转了条视频,大概内容是说“小米SU7自燃,车门无法打开,车内三人被活活烧死”。

原创 墨子连山

前阵子亲戚摇上号打算买车,问我建议。

我说每个人习惯不一样,反正我开上电车之后就再也不想碰油车了。

他们又问我特斯拉咋样?

我说这玩意就是各花入各眼,反正我去试驾过两次,最后确实下不去手。

个人感觉就那个内饰做工,真不如几万块钱的比亚迪或者吉利。

就更不用跟华为、小米的车比了,那都属于碰瓷。

亲戚不以为然,说人家特斯拉毕竟是美国牌子,起码开出去有面子。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也没啥可说的,就是有钱难买我乐意呗。

结果就前两天,他在群里转了条视频,大概内容是说“小米SU7自燃,车门无法打开,车内三人被活活烧死”。

然后信誓旦旦在群里说,你看我就说国产车不行吧,安全都有问题,自己都能烧起来,还是买进口燃油车吧。

这种玩意都不用看,都知道是假新闻,我就没吱声。

过了一会他闺女又发了一条,大概内容说的是“小米SU7智能驾驶失控,撞上障碍物导致车辆燃烧,三人遇难”,说根本就不是自燃。

老头还犟,说人家视频都有车燃烧的画面,眼见为实,怎么可能假?

然后去翻之前的视频,发现被删除打不开了。

然后又在群里骂社会黑暗,肯定是小米花钱把视频删了,信誓旦旦再也不买国产车,尤其是电动车,更不能信智能驾驶。

我一听,这套路怎么越来越眼熟呢?

当年中国刚开始大力发展电动车的时候,网上也是一片骂声,而且内容一模一样。

主要就三条。

一是电动车会自燃不安全。

二是电动车充电,电不环保。

三是智能驾驶不安全,还会让出租车失业。

总之电动车有百害而无一利,恨不得直接掐死。

去年好像华为电动车出问题,舆论炒作得漫天飞,内容跟这次如出一辙,话里话外还是映射国产电动车不安全,智能驾驶没法用,企业不负责。

你看,小米这次遇到的问题是不是一模一样?

如此巧合,你很难相信不是出自一群人的手笔。

为此我还真就查了几个数据。

中国每年因为交通事故死亡6-10万人。

折合到每天大概死亡160-300人。

差不多8分钟就有1人因交通事故死亡。

如果所有交通肇事导致的死亡都能上热搜,那微博全天热搜都将被交通事故死亡占满,再不会有其他内容。

但为什么你在热搜看到的都是明星劈腿,却很少出现这些惨剧呢?

这个问题你自己思考,我说了会有人来告我。

但有一点可以说,任何平台的存续都需要赚钱维持,所以卖流量本来就是生意。

无非明着卖还是暗着卖的问题。

像抖音就是明着卖,抖+砸多少,人家就给你推给多少人。

跟以前卖电视广告一个道理,只不过现在更智能更方便了。

微博就显得隐蔽一点,但网上有的是公关公司,明码标价卖热搜,几万十几万就能让你上去。

包括知乎热榜也一样,二十万应该问题不大。

当然,我没有证据说有人买了热搜,也没有证据说背后有团队操作,我只是说存在这样一种可能。

反正是我的话,我有办法让这件事上热搜并广泛传播。

换位思考,如果这种惨剧发生在我身上,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我可能想不到会把矛头直指厂家,毕竟悲痛还来不及。

起码不会在第一时间发文想办法上热搜。

第一是没心情,第二是没证据,道理讲不通,第三是这么做很可能还会有法律问题。

虽然遇难者家属删除了相关发布内容,但网上还能找到记录,搜了一下,下面这张截图应该是原文。

这其中有几句话,在我看来带有严重误导,起码如果是我那个亲戚看到,肯定又要理直气壮地黑小米以及国产电动车。

例如“我得到消息,他们(指小米)也仅仅是把车子拉到北京去做鉴定”,这句话背后什么意思?

社会黑暗?官商勾结?只手遮天?草菅人命?

我那个亲戚一定会这么说,他这种人可不少,而且越是这种人越喜欢到处喷,谣言就是被他们传起来的。

还有后面的质疑点,例如“为什么车门会锁?”

在警方没给出结论之前,很难不让人觉得这是一种诱导。

未来一旦警方经鉴定得出结论,说车门锁并没有问题,那就一定会有另一大波攻势,攻击警方权威性,进一步煽动对立。

这种预埋线索的手法不得不说看着眼熟。

又例如“希望小米能够正面回应我们家属一下,不用躲躲藏藏”。

我没用过什么小米产品,倒是用了华为全家桶,肯定不算米粉。

站在一个第三方角度,有一说一,小米这次回应挺快的,包括雷军,内容也挺中肯。

警方在取证,小米作为当事方当然不应该在警方之前表态,否则以米粉规模,那不也成了误导舆论吗?

而且人家当时就派了团队配合调查,当然,不配合也不行,这是警方要求。

之后很快也给出了声明,第二天雷军也说了不躲避,速度和态度没啥问题吧?

反而是家属这个急吼吼的内容,好像生怕小米率先发了声明,自己就没办法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攻击态度问题了。

这恐怕并不是什么讲道理的方式,目的好像也不只是为了查明真相吧。

这也就是在中国,法律强调对个人保护。

要是放到美国,家属的律师第一时间一定会制止他们在网上发布内容。

弄不好,就算有理也得输了官司。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明确指出,保障公民言论自由,家属有权就事故发表看法,但前提是确保内容不涉及‌事实性诽谤‌或‌蓄意误导‌。

若家属或其他媒体指控小米车辆存在设计缺陷,如“车门锁死”,需有初步证据支撑,否则可能面临小米的‌民事诽谤诉讼‌‌。

若家属公开未经核实的调查细节,如事故后台数据,可能被认定为干扰证人、陪审团或警方调查,构成‌“妨碍司法公正”‌(Obstruction of Justice),面临刑事指控‌。

小米甚至可依据《侵权法》起诉家属或媒体,要求赔偿因“不实指控”导致的商誉损失。

例如,若家属或媒体称“NOA系统故障引发事故”,但最终调查显示驾驶员操作不当,家属或媒体需承担赔偿责任‌。

企业可能申请‌临时禁令‌(TRO),要求家属或媒体删除争议内容并限制进一步公开讨论‌。

家属或媒体言论若涉及技术细节,如电池“自燃”原因,可能被企业要求提供专家证词支持,否则言论可能被法庭判定为“无事实依据的猜测”,削弱后续索赔主张‌。

若家属或媒体言论包含‌煽动暴力‌,如呼吁抵制小米产品,或‌威胁调查人员‌,可能触发联邦或州层面的刑事调查,最高可判处监禁‌。

总之,美国的言论自由对应的是“言论责任”,你可以说,但说错了就要付出对等代价。

中国在这方面的容忍度,说实话,比美国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尤其是个人对上公司,法律明显更倾向于保护个人。

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一般也都倾向于庭外调解,让公司吃点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即便有时看起来确实有点搅混水嫌疑,但客观上也确实有了不少人情味,不像美国那样冷血。

不过最近几年似乎也在调整,例如我前阵子就收到过企业律师函,让撤销一篇内容。

好在我那篇内容大体还是倾向于肯定该企业,只是部分数据过期,可能导致误解,所以人家也没继续追究。

咱犯错误了就要认,确实给人家造成了困扰,在此我也公开道歉。

因为人家没要求道歉,我也就不提名字了,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可即便如此,我仍然认为这是个好的趋势,有道理优先讲道理,道理掰扯清楚,再说人情。

道理最大,对个人也好,对公司也好,这才是最好的保护。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来源:东方红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