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大家都渴望去踏青赏花,放松身心。然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春季却成了皮肤过敏的“高发季”。一到这个时候,他们的皮肤就开始“闹脾气”,出现干燥、红肿、瘙痒、刺痛等症状,着实让人苦不堪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皮肤过敏,掌握应对它的有
【特别策划】春季远离过敏性疾病
策划 晓 雪
撰文 盛宇俊
插图 小 徐
编辑 保健君
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大家都渴望去踏青赏花,放松身心。然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春季却成了皮肤过敏的“高发季”。一到这个时候,他们的皮肤就开始“闹脾气”,出现干燥、红肿、瘙痒、刺痛等症状,着实让人苦不堪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皮肤过敏,掌握应对它的有效方法。
形形色色的过敏原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过敏原无处不在,常见的可分为以下几类。
01吸入性过敏原
像粉尘、花粉这类物质,在空气中飘散,我们呼吸时就可能将它们吸入体内,从而引发过敏反应。比如花粉,在特定的季节,花粉浓度较高,过敏体质的人此时外出,就容易中招儿。除了常见的花粉、粉尘,还有霉菌孢子、动物毛发皮屑、烟雾、灰尘螨及其排泄物等也属于吸入性过敏原。霉菌通常在潮湿的环境中滋生,如浴室、地下室等;宠物的毛发和皮屑会在空气中飘浮,容易被吸入;灰尘螨喜欢生活在床铺、沙发等织物中,其排泄物也是强过敏原。
02食入性过敏原
鱼虾、贝类等食物是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有些人食用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将这些食物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进而启动免疫反应,表现为皮肤过敏症状。除了这些,像牛奶、鸡蛋、坚果、小麦、大豆、杧果、草莓等食物也可能导致过敏,不同的人过敏食物各不相同。此外,一些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人工色素、香料等,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例如,某些饮料、加工食品中含有的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可能会让敏感人群出现过敏症状。
03接触性过敏原
有些人会对皮带上的金属物过敏,尤其是在夏季,腰带金属扣直接接触脐周皮肤,更容易引发过敏。其实,除了金属,还有很多物质可能成为接触性过敏原,比如某些护肤品、清洁剂、橡胶制品、染发剂、塑料、胶水、植物(如漆树、毒葛)等。这些物质直接接触皮肤,一旦皮肤对其过敏,就会出现相应症状。例如,新换的护肤品中若含有不适合自己肤质的成分,使用后可能导致皮肤过敏;从事橡胶制品生产或经常接触橡胶手套的人,可能会对橡胶过敏。
04医源性过敏原
这一类过敏原与医疗行为相关,除了药物注射,还包括口服药物、外用药物、输血、医疗器械接触等情况引发的过敏。药物过敏较为常见,无论是口服、注射还是外用的药物,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输血过程中,如果血型不匹配或血液制品中含有致敏物质,也可能导致过敏。此外,一些医疗器械,如医用胶带、缝合线等,也可能引起接触部位的过敏。
这些过敏原种类繁多,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稍不留意,就可能引发皮肤过敏。
精准锁定过敏原
当皮肤出现过敏症状时,找出引发过敏的“元凶”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特异性IgE检测
这是一种体外试验,通过检测血液中针对不同过敏原产生的特异性IgE抗体,来判断机体对哪些过敏原过敏。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便、快捷,安全性较高,而且对皮肤的状态没有特殊要求,无论是处于过敏期还是非过敏期都可以进行检测。
皮肤试验
皮肤科有一些特色的皮肤试验,比如斑贴试验和点刺试验。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将含有常见过敏原的斑贴贴在皮肤上,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皮肤的反应,判断是否对这些物质过敏。点刺试验则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在皮肤表面,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观察皮肤的即刻反应,以此确定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这两种方法都在皮肤科门诊就能进行,不仅方便,价格也较为低廉,安全性和稳定性都不错。
科学防治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的总体治疗原则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进行对症处理,主要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用药要遵循“干对干、湿对湿”的原则。当皮疹处于渗出状态时,需要使用液体进行湿敷,比如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溶液湿敷,通过湿敷可以起到收敛的作用,减少渗出。而当皮疹没有渗出,表现为干燥、脱屑时,则可以使用软膏或者乳膏进行涂抹,这些剂型能够起到滋润、保护皮肤的作用。所以,“干对干、湿对湿”针对的是不同的皮疹状态,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治疗皮肤过敏。
全身治疗
轻度至中度过敏:
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皮肤瘙痒,可以口服抗组胺药来缓解症状。抗组胺药能够阻断组胺的作用,减轻皮肤的过敏反应。同时,静脉点滴维生素C和钙剂,也有助于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皮肤的红肿和瘙痒。
重度过敏:
对于症状严重、处于急性发作期的皮肤过敏,可以在短期内使用激素进行治疗。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够迅速缓解过敏症状,但使用激素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注意使用剂量和疗程,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反复过敏:
如果皮肤长期反复过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生物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药物,它能够精准地作用于过敏反应的关键环节,调节免疫系统,达到治疗过敏的目的。不过,生物制剂的使用也需要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指导下进行。
需要强调的是,皮肤过敏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千万不要盲目用药、自行停药,一旦出现皮肤过敏,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接受正规治疗。
防患于未然:过敏预防攻略
过敏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预防过敏小贴士。
01防晒抗敏
如果对紫外线过敏,在阳光强烈时,尽量减少外出时间。若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全方位的防晒措施,如打遮阳伞、戴口罩、穿防晒衣,还可以涂抹防晒霜,选择防晒指数合适且成分安全的产品。
02清洁除螨
对于对尘螨、孢子、动物皮屑或毛发过敏的人群来说,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非常重要。经常清洗和暴晒衣物、床品、窗帘等,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尘螨,减少过敏原的存在。还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除螨仪等设备辅助清洁。
03避免接触致敏原
要是对金属物质、护肤品或清洁剂过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避免接触这些过敏物质。在购买护肤品和清洁剂时,仔细查看成分表,避免含有已知过敏原的产品。如果不确定是否过敏,可以先在小面积皮肤上进行试用。对于已知的接触性过敏原,如某些植物,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识别并避免接触。
04防护避免叮咬
容易因蚊虫叮咬或螨虫叮咬引发皮炎的人,出门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在外的面积。在户外活动后,及时洗澡换衣,去除可能附着在皮肤上的蚊虫或螨虫。另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清理杂物,减少蚊虫和螨虫的滋生。
05关注医源性过敏风险
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在使用新的药物(无论是口服、注射还是外用)、接受输血或接触新的医疗器械时,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如果曾经对某种药物过敏,务必牢记并避免再次使用。
总之,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多加留心,积极预防过敏的发生。
春季常出现面部红肿、瘙痒,有的小朋友身上会起“风包”,该如何应对?
哪些人群更容易过敏?这些人群日常应该如何防护?
请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2025年第4期,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专家简介
盛宇俊
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教学主任,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事务委员会教育办公室副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国家皮肤与性传播疾病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香港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美容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皮肤病与性病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皮肤病与性病防控专业委员会慢病管理学组副组长等。中日友好医院第二批“菁英计划”骨干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相关性皮肤病遗传学和医学美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
来源:中老年保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