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发期!镇江疾控最新提醒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21:02 1

摘要: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通常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或者寄生在鼠类、家畜等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体表部位,一般呈红褐色或者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

清明时节,春意盎然

外出扫墓、踏青等活动增多

随着天气转暖,草木蔓发

蜱虫也进入了活跃期

蜱虫是一种可传播

多种疾病的媒介生物

可引起发热

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近日,镇江疾控发出提醒

蜱虫进入活跃期

蜱,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通常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或者寄生在鼠类、家畜等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体表部位,一般呈红褐色或者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

不吸血时蜱的体积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吸饱血后的蜱像黄豆粒甚至更大。

吸血的主要对象是牛、马、狗、猫、鸟、鼠等动物,以及人类。蜱虫不会飞也不会跳,人或动物从蜱虫的栖息地经过时,蜱虫会攀爬到身上,附着在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柔软部位,通过吸血生存繁衍。

每到春季,蜱虫就进入活动高峰,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使人和动物家畜宠物(狗、猫)患病,其中宠物被感染后还可以通过唾液、血液及其污染物将病毒传播给人,因此蜱虫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被蜱虫叮咬后的症状

往往因人而异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一是局部反应

叮咬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瘙痒或轻微疼痛,类似蚊虫叮咬,但持续时间会更长。

· 二是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对蜱虫唾液中的蛋白质过敏,可能出现皮疹、水疱甚至全身性的荨麻疹。

· 三是感染症状

如果蜱虫携带病原体,可能会引发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由大别班达病毒引起的经蜱传播的新发传染病。 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起病急,重症患者病死率高。本病主要经蜱虫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也可经直接接触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传播,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还可能通过接触发病的猫、狗等动物而感染。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及时对症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潜伏期一般1-2周,多为6-9天。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 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可达40℃以上,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多数年轻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可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呼吸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群普遍易感,在有疫情发生的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发病风险与蜱虫叮咬的机会多少等因素密切相关。全年均可发病,多发于春夏季。

如何避免被蜱虫叮咬

1.减少暴露机会。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值得注意的是常温水清洗衣物并不能杀死蜱,可通过烘干或高温水清洗去除附着的蜱。

2.户外活动前防护。蜱活跃季节,进行园艺、采茶、放牧等农业林业牧业活动前,可使用含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通过多次喷洒以保持保护性。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例如避蚊胺等。

3.进入室内前检查蜱。蜱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进入室内,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狗、猫)身体,发现蜱应及时清除,若发现宠物身上有蜱虫应及时到宠物医院找专业医生处理。蜱常附着的部位主要在手臂下方、耳朵内侧和周围、毛发之内或周边、肚脐内侧、膝盖后侧、腰部、腿根部等。进入室内两小时内淋浴可降低蜱传疾病风险。

4.宠物防护。定期为宠物(狗、猫)使用趋避药物或佩戴驱虫项圈,定期到宠物医院进行驱虫。

被蜱虫叮咬后如何妥善处理

1.尽快移除蜱虫,蜱虫在吸血时会将头部埋入皮肤,要用镊子或者专用蜱虫移除工具,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缓慢垂直向上拔除,蜱虫的头有倒钩,强行取出只会越来越紧,所以切勿旋转或者猛拉,以免蜱虫口器断裂留在皮肤内。情况允许时,最好还是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

2.及时消毒处理,用酒精或碘伏清洁叮咬部位,避免感染。

3.做好健康观察。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皮疹或其他异常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并一定要告知医生曾经被蜱虫叮咬过,便于医生诊断。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