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自2009年启动以来,历经十余载的深化实施,已经成为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法律援助工作品牌。2024年9月,1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律师志愿者响应号召,奔赴我区6个盟市11个旗县(市、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他们以坚定的法治
巾帼逐梦绽芳华
无私奉献助法援
——记“1+1”中国
法律援助志愿律师
徐玉红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自2009年启动以来,历经十余载的深化实施,已经成为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法律援助工作品牌。2024年9月,1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律师志愿者响应号召,奔赴我区6个盟市11个旗县(市、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他们以坚定的法治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专业的业务能力,为服务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将从4月起对11名服务我区的法律援助律师志愿者进行报道。
扎根一线
传递法治温暖
“徐律师给我的印象,用三个词来形容:一是专业,二是知性,三是奉献。只要我们有需求,不管是周末还是晚上,徐律师从来没有抱怨过,一直都积极配合。”托克托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董茜评价道。
每天,徐律师都会早早地坐在咨询台前,准备迎接前来寻求帮助的群众。从邻里纠纷、土地争议,到劳动权益、婚姻家庭问题,每一桩都关乎着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徐律师总是耐心倾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答疑解惑。徐律师用专业知识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用爱心搭建起法律与群众之间的桥梁,让法律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条文,而是触手可及的守护。工作至今,徐律师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 31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10余万元,累计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500余人次。
深入基层
服务群众需求
志愿者服务期间,徐玉红律师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律师的社会责任和大爱情怀,她积极参与普法宣传,向当地群众传播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自觉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她走进企业,为企业“把脉问诊”,共筑法治营商环境;她走进社区,开展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专项普法讲座,引导弱势群体依法维权,让法律援助真正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期间共开展普法宣传讲座活动20场,受众约2000余人次。
化解矛盾
为民排忧解难
2024年10月,徐玉红律师接待了前来法律援助中心求助的群众燕某。经了解,燕某在劳务完成后,多次与雇主沟通,要求支付劳务报酬,但雇主始终以多种借口推诿,拒绝支付。燕某无奈之下,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问题,可经过多番努力,燕某仍未获得应有的劳务报酬,生活陷入困境。在朋友建议下,燕某来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徐律师了解情况后,发挥专业优势,多方奔走调查,认真准备证据材料,经过劳动仲裁,最终为燕某追讨回了6万元的劳动报酬,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倾力相助
挽救迷途少年
2024年11月初的一天,法律援助中心收到县检察院的一起关于未成年人魏某涉嫌盗窃案件的通知辩护后,第一时间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徐律师承办案件。接受指派后,徐律师根据办案程序及要求,第一时间会见当事人魏某,同时认真阅卷并做好记录。经过对案情的详细分析后,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与真诚的沟通态度,在与检察机关等多方沟通协商后,最终,检察院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这一相对宽缓的司法处理方式,不仅为魏某提供了改过自新的机会,还彰显了法律的温度与司法的智慧,为其将来重新回归社会铺就了温暖的道路,也让法律援助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再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