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大后,他考进台湾政治大学,拿了个硕士学位,主攻政治和国际关系。这学校在台湾挺有名,出的毕业生不少都在政界混得风生水起,李庆平也不例外。
说起李庆平,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哦,那个跟辜振甫一起搞两岸交流的家伙”。
没错,他就是辜振甫在海基会时期的得力助手,也是两岸关系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李庆平1946年出生在广东五华县,那地方山多田少,日子过得挺朴实。他小时候跟着家人搬到台湾,从此在岛上扎了根。
长大后,他考进台湾政治大学,拿了个硕士学位,主攻政治和国际关系。这学校在台湾挺有名,出的毕业生不少都在政界混得风生水起,李庆平也不例外。
80年代,他被国民党看中,派到美国当代表。那会儿他天天跟美国人打交道,忙着处理政治和贸易的事务。华盛顿的办公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文件堆得老高,电话响个不停。
在那边待了好几年,他见识了国际舞台上的勾心斗角,也练就了一身跟老外谈判的本事。
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工作影响挺大,尤其是让他对两岸关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之后李庆平回到台湾,接了个大活儿——海基会副秘书长。
这活儿可不轻松,海基会是当时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他得上上下下忙活,处理一大堆具体事务。他直接参与了1993年的“汪辜会谈”,那可是两岸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会谈在新加坡开,双方你来我往谈了好几天,李庆平作为幕后操盘手之一,忙着协调各种细节。
另外,他还掺和了“九二共识”的起草和讨论。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就是两岸都认可“一个中国”,但具体怎么理解,双方各有各的说法。
李庆平那时候没少熬夜,跟团队一起抠字眼儿,琢磨怎么把这东西写得既能过关又不失立场。
后来,他还当过“中广集团”的总经理,跑去大陆谈了不少业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会儿,他又去了趟北京,参加商贸论坛,给台商讲怎么抓住奥运的机会赚钱。他跑大陆的次数不少,北京、上海这些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每次去,他都带着一堆资料,跟大陆官员聊合作聊得热火朝天。他对大陆的情况不算陌生,毕竟来来回回走了那么多次,多少有点自己的观察和心得。
两岸关系这摊水太深,他夹在中间,既要顾着台湾的立场,又得面对大陆的压力。
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下来,他见证了太多谈判桌上的拉锯,也留下了不少值得说道的故事。
李庆平对“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这说法,态度特别硬,从来没松过口。他最近写过一篇长文,讲得明明白白,说自己死活不能接受这种提法。
他提到1991年海基会刚成立的时候,任务压根儿不是讨论什么“一个中国原则”,而是处理渔民纠纷、人员往来这些实打实的事儿。他翻过当年的章程文件,里头压根儿没提政治立场的事儿。这让他觉得,大陆后来硬要把“一个中国原则”塞进谈判里,完全是把事情搞复杂了。
他回忆当年两岸谈事儿的情形,大陆那边死咬着“一个中国”不放,非说这是前提。
可在李庆平眼里,这前提压根儿站不住脚。
他觉得,台湾这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这问题上让步,尤其不能接受“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这种表述。他认为,这话听着就像要把台湾直接划给大陆,跟台湾老百姓的想法差得十万八千里。
他还提到,台湾人对自己的身份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有人觉得就是台湾人,还有人两边都认,这种复杂的心态,大陆单方面的说法根本罩不住。
即使他们在两岸的交流过程中备受大陆礼遇,但是这仍然改不了他们“反动派”的嘴脸。
李庆平跑过大陆好多次,跟那边的官员没少打交道。他不是普通的国民党政客,他曾经多次前往北京参访备受礼遇,同时还接受过中央台的专访。
他去北京录过广播节目,聊两岸媒体合作的事儿。
那次录完,他还跟主持人多聊了几句,说大陆的广播市场其实潜力挺大。北京奥运会前,他又去了趟北京,参加商贸论坛,给台商支招怎么搭奥运的顺风车。却说很多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还同意“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这跟“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是两码事,揭开了“汪辜会谈”的秘辛。
其实只是把大陆当作斗争民进党,从民进党手中夺回权力的工具,根本就没有诚意和大陆探讨统一大业。李
庆平他们想要的不是实现两岸统一,而是成功“反攻大陆”,骨子里是对于大陆红色政权的敌视。
可惜的是,两岸关系后来也没按他想的那样缓和下来。
李庆平这辈子跟两岸关系绑得死死的。他是“九二共识”的参与者,后来又对这东西的内涵提出过质疑。他跑大陆跑台湾,给台商牵线搭桥,对两岸政策也从不怕发表看法。那就是妥协换不回两岸统一,让步也换不回两岸统一。
国民党和大陆已经交往了十余年,我们已经认清了他们的真实面目。所以即使他们在两岸的交流过程中备受大陆礼遇,但是这仍然改不了他们“反动派”的嘴脸。
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李庆平对一个中国原则大肆进行歪曲和攻击,这完全出于他分裂国家的目的制造舆论的需要。
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历来清楚,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