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的互联网,“直播购物”屡见不鲜,主播们激情洋溢的“321上链接!”“点点关注,加入粉丝团不迷路!”等互动性极强的沟通话术,也感染着直播间的网友们不停“剁手”,买买买简直停不下来。
在如今的互联网,“直播购物”屡见不鲜,主播们激情洋溢的“321上链接!”“点点关注,加入粉丝团不迷路!”等互动性极强的沟通话术,也感染着直播间的网友们不停“剁手”,买买买简直停不下来。
因此,这个直播间显得格外“安静”,仅有的声音也只是拿取商品时发出的动静——这是一个由井井等听障人士组成的直播间,“无声直播间”。
在同事的配合下,井井用手语讲解商品特色,直播间另一端,网友的评论在屏幕上不断滚动——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是听障人士。这个安静,又并不“冷清”的直播间,是一座“桥梁”,维系着井井和画面那头无数的听障朋友们。
被困在无声世界的她
笑对人生,“折腾”不止
井井的老家在安徽合肥,今年34岁,在她两岁那年,因高烧去医院打针,却因注射不当永远失去了听力,从此被尘封回“无声的世界”。
井井回忆自己的幼年,带着被迫的“沉默”前行的成长之路难免跌跌撞撞。有人对着她说了一大堆话后才意识到她听不到;过年团聚时,她总是高兴不起来:“家人聚在一起吃饭,一边说一边笑,我却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
交流不畅曾让井井苦恼,但并未让她妥协。被桎梏于无声的世界,让井井更加关注听障群体。在街上看到打手语的人,她会立马跑过去向对方问好。“我们是一样的,好开心!”
在校期间,井井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儿童救助会,还利用假期去各地穷游,感受不同地方的文化。毕业后,意识到自己不适合一成不变的工作,她便辞职开始了“折腾”。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井井前后开过母婴服装店、建过工厂、还摆摊卖过小吃、做过咖啡师、替别人剪过视频……
直到2022年,井井接触了自媒体平台,她认识到,还有无数和她一样的听障人士就在画面那头,面对带货购物的浪潮,他们却因听不见而窘迫。
井井想让和自己一样处在无声世界里的人也能参与其中,因此,她开始用手语进行带货直播,这是井井的“武器”,也是他们共同的“语言”。
用手语讲解产品
她与无数网友“双向奔赴”
直播间里,井井认真地比画着手语,偶尔拿起手写板书写。她回忆自己的第一次直播,那一次,她卖家纺产品。站了10个小时,最后卖出了9万余元的货品。
相比于普通直播间几分钟可以介绍一款商品,井井所用的时间要长得多,“差不多一个小时才能介绍一款产品”。
井井介绍,手语与语言一样有地域差异,也存在“方言”。有时候,有人看不懂她的讲解,她只好一次次耐心解释,并用文字辅助介绍。
手语里的“形容词”很匮乏,她就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商品的使用过程,让大家“眼见为实”。因此,一场直播往往持续数个小时,井井通常要用数千甚至上万个手部动作来介绍产品。
井井全身心投入了直播,不仅仅是为了卖货。对她来说,听障人士获取资讯的渠道有限,无声直播间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购物的便利,也是提供更多信息的媒介。这是一场与听障网友的双向奔赴,辛苦,也值得。
“我不只是一个带货主播,我可以让更多听障人士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开拓他们的眼界。”
努力生活的他们
听不到,但不“可怜”
淋过雨的人也总想着多为别人撑伞,井井直播团队聘用的助理、中控、客服、摄像等,都是听障人士。能带动一群“自己人”一起闯荡直播江湖,这也是听障主播们最引以为豪的事。
团队的助理杨雯说:“我刚来到这里时,觉得没有谁会看好我。团队教我电脑、教我中控、教我客服,后来我把这些全都学会了。”还有同事表示:“这份工作让我找到了自我价值,我的家人可以通过直播,看到他们的女儿有多努力。”
随着井井团队的努力,无声直播间一路向好,服务着越来越多听障人士,井井并没停止“折腾”,她自考了本科,未来,还打算读研,主攻心理学方向,更好地为听障群体服务。
这些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谋取生存,更重要的是为听障人士争取一种真正的“平等”——“不要因为我们听不到,就可怜我们。”
一个无声直播间
是一扇通往主流世界的大门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现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780万,每四个残疾人中就有一个是听障人士。当世界“消音”,他们面对的重重关隘可想而知。
图片来源:新周刊
因此,这样“无声”的直播间成为连接听障人士与世界的桥梁,一方面为一些听障人群开辟了就业新途径,另一方面也为广大的听障人士,提供了消费的便利、资讯的丰富。
这也是井井挑战无声直播的目的,井井希望自己的经历能鼓舞到他们:“我能从苦难中撑过来,你们同样也可以,请再自信一点,再勇敢一点!”
当“听障人士”的身份和“主播”的身份重叠,一群人在“静悄悄”的直播间里,重获了新“声”。
文字综合于:央视新闻、中国新闻周刊
来源:四川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