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春秋(34)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08:18 1

摘要:蔡梦慰(1922-1949) 四川遂宁人。民盟盟员,成都《工商导报》记者。1948年5月被捕。重庆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认为他很有写作才能,多次劝降,希望他能为己所用,但遭到蔡梦慰的严词拒绝。狱中,他用竹签蘸棉灰墨汁,写下长达250行的《黑牢诗篇》。1949年11

铁窗战歌:蔡梦慰与他的《黑牢诗篇》

铁窗下的心歌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渴望,可更多的还是坐穿牢底、不惧苦难的决心和勇气!

蔡梦慰(1922-1949) 四川遂宁人。民盟盟员,成都《工商导报》记者。1948年5月被捕。重庆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认为他很有写作才能,多次劝降,希望他能为己所用,但遭到蔡梦慰的严词拒绝。狱中,他用竹签蘸棉灰墨汁,写下长达250行的《黑牢诗篇》。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

1949年11月27日晚上,渣滓洞监狱。

一阵阵阴风在渣滓洞的山谷中来回窜梭,发出惊恐的啸叫。天色暗黑,乌云浓密而低沉,像是要压垮大地。难友们在不安和企盼中度过了一天。从下午开始,就不断有难友从各个牢房中被提出去,说是转移,但很快就能听到远处传来零乱的枪声,这枪声一直持续到晚上。

随着汽车的引擎声,几道耀眼的灯光刺进男牢。渣滓洞的大门低喘着打开了,一队武装特务冲进内院,为首的喊叫撕心裂肺:

“蔡梦慰,出来!,出来!……”

叫蔡梦慰者,约有二十五、六岁,圆脸,一头长发,戴黑边眼镜,身着一件灰布长衫。他平静地走出楼上五室,与其他牢房中被提出的难友相互示意。

特务们押着蔡梦慰一行乘车来到歌乐山下的松林坡,特务们推搡着、吆喝着将革命者们往坡上的松林里赶。蔡梦慰在与难友们跌跌撞撞的行进中,趁夜色悄悄从衣襟里掏出一团纸来,弃于草丛中。

随着杂乱的脚步远去,传来的是回荡林间的枪声。那土黄色的纸团在乌云散去的月色下,显得格外耀眼,像一朵山间的野菊,祭奠着腾升于九天之上的英灵。

几天后,重庆获得解放。脱险的革命者带着解放的人们来到歌乐山下收殓殉难者的遗体。在清理刑场时,大家发现了草丛中的纸团。纸团展开,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行行用竹签醮着棉灰烬调制的墨写成的诗句。从此,新中国一代代的人们就从这首名为《黑牢诗篇》的长诗中了解到了中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也从中汲取了奋斗的力量。

《黑牢诗篇》是一首未完成的长诗,已写成的分为五章。

第一章 禁锢的世界

手掌般大的一块地坝,

箩筛般大的一块天;

二百多个不屈服的人,

锢禁在这高墙的小圈里面,

一把将军锁,

把世界分隔为两边。”

……

蔡梦慰是1948年5月10日被捕的。当被关进渣滓洞监狱后,他才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人间地狱。在狱外,他为之奋斗的民主、自由、进步事业,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而现在,“自由”二字对每一个难友来说,是一种残酷的奢望。在人的正常生存条件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自由”,是多么的可贵,又是多么的不易啊!

空气呵,

日光呵,

水呵……

成为有限度的给予。

人,被当作牲畜,

长年的关在阴湿的小屋里。

长着脚呀,

眼前却没有路。

在风门边,

送走了迷惘的黄昏,

又守候着金色的黎明。

墙外的山顶黄了,又绿了,

多少岁月呵!

在盼望中一刻一刻的挨过。

……

在狱中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敌人软诱硬逼的考验,能不能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富贵不淫,是检验是否真正革命的关键。在狱中,蔡梦慰看到了太多的伪善与兽行,但更看到了太多的坚强,看到了太多的心灵与肉体的搏斗,看到了太多的在战胜敌人的同时也战胜了自己的斗争。他本人就在徐远举看中其才学、文字,要他自首参加“工作”时,坚决地拒绝了。

第二章 战斗胜利了

牢门,曾经为你打开,

只消一提脚,

便可跨过这条铁的门槛。

管钥匙的人说:

──你想干点什么呢?

搞事业吗?还是玩政治?

我给你高官,

我给你公司、银行、书店、报馆……

──否则你,哼!

一声冷笑掩蔽了话里的刀;

像修行者抵御了魔鬼的试验,

你呀,拒绝了利与禄的诱惑,

只把脖子一扬,

便将这杯苦汁一气饮下!

连眉头也不皱一皱呀,

从金子堆边走过而不停一停脚,

在红顶花翎的面前而不瞟它一眼。

爱人的眼睛

母亲的笑脸……

多少年轻的心灵呵,

都被感情的手撕裂得粉碎;

你呀,光荣的胜利者,

在一点头、一摇头之间,

曾经历了怎样剧烈的战斗!

……

用酷刑来折磨革命者,要“政治犯”在残酷的刑罚下开口,这是特务的“看家本领”。革命者的皮肉无法抗拒那些皮鞭,无法抗拒那些铁器、老虎凳……但是,凭籍着对党的事业的高度忠诚,凭籍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一切刑罚折磨,一切咆哮疯狂,在革命者的面前总是显得如此地无用和无力。

第三章 意志在闪光

讲着人的语言,

穿戴着人的衣冠,

完全同人类一个模样儿,

却长着蛇与狼的肺脏。

让天真的生物学者去疑惑──

世界上会有这种动物!

这里的二百多个人,

每一个都是活证,

每一个的身上永留着它的爪痕。

热铁烙在胸脯上,

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

用凉水来灌鼻孔,

用电流通过全身……

人的意志呀,

在地狱的毒火里熬炼──

像金子一般的亮!

像金子一般的坚!

可以使皮肉烧焦,

可以使筋骨折断;

铁的棍子,

木的杠子,

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

──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

用刺刀来切剖胸腹吧,

挖得出的──

也只有又热又红的心肝!

“老虎凳”、“鸭儿浮水”……

“水葫芦”、“飞机下蛋”……

多么别致而又丰富的字眼呀,

在它们的辞典上,

是对付反抗者的工具,

是赏心乐意的游戏;

而在人类的斗争史上,

却用鲜红的字迹注写着:

炼成钢的熔炉,

琢成玉的磨床。

你,断了腿的,

你,折了臂的……

让自己底躯体废残,

为了花朵开放得完美,

为了果实结累得丰盛。

是收获的季节了,

当着你的朋友

爱人、

同志……

每一处伤痕呀,

都夸示着它所表现的光荣,

它所包含的意义。

蔡梦慰1924年9月出生于四川遂宁一个贫苦的店员家庭,他从小酷爱文学。1941年从成都大同中学高中毕业后,在四川大学短期旁听,后因经济困难,辍学辗转各地谋生。1945年在成都“遂宁旅蓉同乡会”任干事期间,经四川民盟组织的宣传委员吴汉家介绍,加入民盟。抗战胜利时任成都《工商日报》、《遂蓉导报》记者,写了很多揭露黑暗现实,向往光明的文章,展示了出色的写作才华。1946年8月创办“成都现代书报社”,作为民盟传播民主革命思想、联络进步力量的地下联络点。1947年5月,他到重庆主持“现代书局”,在“六一大逮捕”后的白色恐怖中,继续向读者秘密租借进步书刊,发行中国共产党的《七大文献》、《整风文献》等,同年冬,“现代书局”被查封,他转到西南土产公司,不久,办起了“重庆文城出版社”,并结识了中共重庆市委工运负责人许建业,和地下党同志们一起,进行《挺进报》的秘密发行,文城出版社很快成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后来,在西南土产公司工作的进步青年潘星海遭特务搜捕,蔡梦慰为掩护潘星海转移而被特务逮捕,关押于渣滓洞监狱。

入狱后,蔡梦慰有机会结识了更多的革命朋友和同志。狱中的难友们被捕前都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和阶层从事爱国反蒋民主革命活动,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结成了一个有力的战斗集体。在这个集体中,蔡梦慰感到视野更宽广,革命的方向更明确,斗争的意志更加坚定,更感到了同志之间那种真诚的友爱和温暖。

第四章 欢迎呵战友

欢迎呵!

亲爱的战友,

同志。

你是来自何方?

哪一个村,

哪一座城,

已掀起解放的巨浪!

只有混浊的开水,

只有残余的烟蒂,

而友爱的手指,

早已拂去了对于魔穴的疑虑。

才经过熬煎的心灵,

才经过折磨的躯体,

像浸在温泉里一般安适舒坦……

寒夜,一角薄毯的分享,

使全身全心都感到暖和。

……

革命者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虽然身陷牢笼,却不消极地打发时光,而是把监狱当成“炼成钢的熔炉,琢成玉的磨床”,他们时时期盼并坚信革命的胜利会很快到来,他们要在监狱这个大熔炉里清除自己思想中的不良残渣,出狱时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社会的辉煌。为了参加新社会的建设,他们组织起来,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蔡梦慰与其他难友一样,以满腔的热忱和积极的努力投身于为新中国的到来而进行的准备中。他参加了狱中组织的“铁窗诗社”,并帮助小难友蒲小路学习文化和革命道理。年仅十一、二岁的蒲小路,很小就失去父母,在流浪中被国民党军队抓丁当了勤务兵,因与军官吵架被诬为“共党”而投入监狱。蒲小路在蔡梦慰的帮助下,进步很快,他一有空,就拿出蔡梦慰用草纸给他编钉的识字本,轻轻地念:“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第五章 铁窗里的等待

像笼里的鹰

梳理着他的羽翼,

准备迎接那飞翔的日子;

长期的幽禁呵,

岂能使反抗者的意志麻痹。

在铁窗里面,

无时不在磨砺着斗争的武器──

用黄泥搓成的粉笔,

在地板上写出了讲义,

你,是学生,也是教师。

卡尔、

恩格斯、

伊里奇、

约瑟夫

就像坐在身边,

同大家亲密地讲叙;

毛泽东的话呀,

又一遍在心里重新记忆,

再一遍在心里仔细温习。

……

这就是“黑牢诗人”蔡梦慰给我们留下的关于铁窗黑牢里的故事和铁窗黑牢里的精神。

来源:开朗明月P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