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12时01分起,中美相互调整后的关税正式实施,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5月14日12时01分起,中美相互调整后的关税正式实施,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关税降了,全球市场都松了一口气,美国客商更是趁着缓冲期赶紧下订单、提货。然而,对于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经历了此前关税风浪带来的挑战,他们在外贸市场的“通关秘籍”已经改变。
中国小商品飞跃重洋
北京咔卡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咔卡福”)的厂房内,原材料区,各类木材整齐堆叠,等待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或在分割木料,或在打磨抛光;组装区,工人们麻利地串起各个零部件;样品展示区,种类繁多、造型精美的玩具乐器依次陈列;仓储区,工作人员穿行于货架间清点、查看,一件件包裹正等待发往异国他乡……这是记者跟随工作人员在厂区参观时看到的景象。
图为咔卡福厂房内工人正在处理木料。唐瑞 摄
咔卡福坐落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从玩具乐器制造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涵盖打击乐器生产研发、进出口贸易、专业课程培训服务等领域的大型教育企业。企业创立于2005年,当年仅有几间小厂房。“我们一边发展一边转型,现在厂区占地面积约32000平方米。”工作人员介绍道。
谈起创业历程,咔卡福董事长张艳回忆:“我创业之初接到的第一笔订单来自美国,那是2005年圣诞节前夕。那一年,阿里巴巴的电商外贸模式还未发展成熟,尚在起步阶段。同行大都不信在网上发个图片、发个信息就能接到生意。可是我信,我一点点自学电脑、电商知识,把产品信息放到网页上,结果真有外国客户找来了。”
张艳说:“那两位外国客户是自己在阿里巴巴网页上一家家搜索、联系卖家的。由于当时做乐器类玩具的工厂很少,懂得运营电商的工厂更少,所以网站首页全是我们公司的产品,客户不管怎么找都只能找到我们。”
想起那段经历,张艳至今仍感慨万分。“当时我们的创业团队算上我和我爱人在内,只有6个人。但这笔订单是价值100万元人民币、总计要生产18万件产品的大单子——客户需要2万套产品,每一套包含9件单品,最终做成礼盒在圣诞节前上市销售。如此庞大的产品量,距离客户要求的交付时间却不足两个月。当时,其他人都坚决阻止我,一是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是怀疑这可能是骗局,他们最后肯定不会下单,毕竟金额太大了。”张艳说。
但最后,张艳还是顶住了重重压力,抱着“允许客户不下单,但不允许自己不准备”的心态决定“先干了再说”。于是,在十多轮样品的打磨、寄送以及双方来回沟通后,张艳于当年十月初寄出了第一批货,最终完成订单,赚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她至今仍清楚记得,客户叫西米和凯瑞,是美国连锁超市的供货商。
远隔重洋的买家和卖家,在未曾谋面只通过电话、网络联系的情况下,选择彼此信任,克服重重阻隔,最终达成合作。来自中国廊坊一家小厂房内的乐器类玩具就这样飘洋过海,为太平洋彼岸的家庭送去了圣诞的乐音。
这家小玩具厂的发展史,恰是此后二十年“中国制造”一路壮大的生动注脚。在中美两国合作互信、商贸往来中,伴随着跨境电商和国际物流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的产品逐渐走出国门,飞向世界各地。
关税风浪下,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困境
二十年间,中美两国商贸领域合作日益密切,尤其在轻工制造业方面,中国已成为美国商品进口的重要来源国之一。
记者查阅海关总署网站数据发现,2024年中国对美货物贸易出口额为5246.6亿美元,进口额为1636.2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3610.3亿美元,占中国贸易顺差的比重为36.4%。其中,2024年我国对美出口规模排前五的商品分别是机电设备、纺织鞋服类、家具玩具杂项制品、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规模分别为2181.8亿美元、658.4亿美元、645.6亿美元、302.1亿美元和265.1亿美元,占我国对美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1.6%、12.6%、12.3%、5.8%和5.1%,合计占我国对美出口的比重达到77.3%。其中机电设备主要包含智能手机、蓄电池、平板电脑等。无数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中国制造的小商品,连接着两国的民生与经济。
然而,自2025年2月美国逐步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中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深受其扰。因关税原因,美国客户提货意愿降低。有企业订单量直线下降,甚至出现客户要求分担关税成本的情况。
图为深圳及物智能有限公司产品生产车间。受访企业供图
深圳及物智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及物智能”)是一家消费电子出口企业,成立至今约三年半,公司人员50人左右。其负责人介绍道,“公司以往主要通过展会、传统交易渠道以及电商开展全球业务。对此次关税风波早有预判,已经提前缩减了部分人员、减少了硬件投入,但还是没预料到这么困难。目前国内大部分工厂都在保命阶段。一是由于关税上涨,美国客户不敢下单。关税涨得这么高,价格已经没有实际意义,走向不确定时不敢随便动。二是我们的美国客户在4月12日之前下的订单基本都没有提货,且验货更加严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和订单稳定性都受到影响。”
关税风浪下,除了早已被大家熟知的消费电子类外贸企业,看似“冷门”的医疗器具类外贸企业也无法幸免。百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川科技”)董事长翟义告诉记者,自美国发起关税战以来,因为关税成本被加到了清关费用中,部分医疗家具类产品如医生凳、担架等清关费用上涨。虽然客户暂未明确要求降价,但销售量已受冲击。除这样的直接影响之外,还有“次生影响”:美国对其他贸易伙伴的政策变化也使中国企业的市场空间进一步被挤压。翟义说:“在美国影响下,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产品也加高了贸易壁垒。欧洲去年就开始新的CE认证,费用相对于过去高出几倍,变相提高了贸易壁垒;东南亚国家购买力有限,也大多配合美国对中国制造进行围堵和打压。”
图为外国客户正在与百川科技工作人员洽谈业务。受访者供图
百川科技成立于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医疗家具以及医疗电子产品外贸出口业务,年产值最高曾达两千万元。据翟义说,这并非外贸企业第一次感受到国际形势给出口业务带来的“寒意”,中美贸易摩擦早就开始了,此次只是贸易战的升级版。及物智能负责人也告诉记者,据他观察,订单转移情况已发生两年多。从前年开始,美国客户的订单就已优先下给“双非”企业(非中国公司、非中国资本)。
期待贸易环境变好,对中国优势保持信心
及物智能、百川科技这样的中小企业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恰恰它们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更弱。当成本上升、利润率被大幅压缩,资金链脆弱的小微企业往往面临生存的严峻考验。谈及此,翟义说:“对于我们小微企业,目前能够生存下去不倒闭已经是难得了。如果持续亏损两年,就只能裁员、关门。短期内靠前期积累的资金可以过渡一段时间,但如果长期没有好转,最终很难支撑住。因此还是希望中美能尽快达成协议,稳定贸易伙伴关系。”
然而,做最坏的打算,并不意味着就此“束手就擒”。面对困境,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破局之道。
咔卡福集团早已开始“两条腿走路”,其产品不仅面向国外消费者,更直接面向国内B端和C端消费者。“毕竟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尤其现在不确定性太多。”张艳说,“公司以前大概是国际业务占总业务量60%,国内业务占40%。但我们未来应该会调整发展战略,将二者反过来,重点发展国内业务,将它的比重提升到70%。”
而翟义所在的百川科技,如他所言,因为产品属性并非日常消费品,所以出口转内销不是最优解。这类企业尝试开拓美国之外的新兴市场,以分散对美市场的依赖。“美国订单一开始转移到了墨西哥,前两年我们的墨西哥客户很多,因为是将中国配件进口过去组装成产品再出口美国。但这两年墨西哥本土化生产的进程也在加快,墨西哥客户的进口量逐渐减少。”翟义说。及物智能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对于消费电子制造行业,中国基本占据了99%的全球市场。以中国目前的供应链和人才优势,全球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取而代之。如果有必要,我们可能也会在三年之内去东南亚。”
截至5月14日记者发稿前夕,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双边关税水平大幅降低。记者于14日上午再次采访相关企业关税政策变动后是否感受到市场变化,受访者表示业务有所回暖。及物智能负责人感受到“情况开始好转,有活力了”“此前积压的客户不敢提货的订单这两天陆续被提货”。百川科技董事长翟义也表示“关税战之前下的订单一直未发货,现在趁着缓冲期赶紧把货都发了”。
对于未来局势,企业主们有着各自的考量和期待。翟义告诉记者:“现在关税开始下降,但未降回到关税战之前的水平。未来90天中美还将继续谈判,股票市场有反应,但是落实到制造业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此后的国际贸易形势企业主无法准确预料,但在采访中,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一个关键点是“坚定信心,做好自己”。
张艳认为,“在这种艰难的形势下,我们首先要相信国家能处理好问题,然后要想办法让自己生存下去,要不断地创新、找出路,跟着国家一起顺利渡过难关。”及物智能负责人则表示:“制造行业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一直都是中国的优势,未来随着去美元化、‘一带一路’等加速推进,贸易伙伴增加,订单自然会慢慢转移到其他国家,不止美国这一个选择。各行各业要自力更生,乐观地看待未来,静待花开。”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