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青春霖绣庄是一家由残疾人创办的苏绣工艺品商行,通过“非遗+就业”模式,已累计培训残疾学员67名,带动67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作为非遗传承人,韩韦伟在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就业资源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宣传瓶颈。
近年来,县残联以“精准帮扶、赋能就业”为主线,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通过提供就业帮扶、开发就业岗位等多种方式,助力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点亮幸福生活。
高青春霖绣庄是一家由残疾人创办的苏绣工艺品商行,通过“非遗+就业”模式,已累计培训残疾学员67名,带动67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作为非遗传承人,韩韦伟在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就业资源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宣传瓶颈。
高青春霖绣庄负责人 韩韦伟:残联的领导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多次到绣庄去参观指导工作,给我们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也帮我们联系媒体平台,帮我们做一些宣传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刺绣这个行业。
在县残联“一对一”帮扶下,绣庄产品不仅宣传曝光度不断提高,还在县图书馆举办起了展览,吸引了众多民众参观欣赏,使苏绣这一传统技艺得以广泛传播。而在越鑫推拿店,另一番温暖景象正在上演,店内共有5名员工,其中盲人按摩师就有4名。
越鑫推拿店店长 李鑫:(创业之初)所以就想,如果我们开了店能够提供一个这样的平台,帮助更多的盲人,提供一个就业的机会,然后还可以免费给他们培训,更加的进一步地学习提升自己,既能保障自己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其实这样更好,所以就一直有这个想法,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差不多十多位盲人工作在这工作。
越鑫推拿店员工 孙柏山:通过李老师搭建这个平台,在这做我也是在这已经做了5年了,(收入)最多的时候5000来块钱。
从绣庄到推拿店,从非遗传承到技能就业,县残联始终以创新思维破解就业难题。在县残联的扶持下,推拿店成功申报“齐鲁手创•淄博盲按”品牌店,通过为残疾人提供系统的技能培训,为更多残疾人提升就业技能,“授人以渔”式的就业帮扶模式正在高青大地结出硕果。
越鑫推拿店店长 李鑫:提供这个平台以后,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盲人师傅来进入到这个行业,下一步的计划是,如果还有想专业学这一块但是没有技术的话,可以给他们免费提供这个平台,免费培训免费就业。
县残联教育就业科副科长 豆委委:下一步,我们县残联将紧扣“完善社会保障与关爱服务体系”主线,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打好“拓岗赋能”组合拳。一方面,持续开展访企拓岗行动,鼓励企业开发适配性岗位。另一方面,推广“企业+如康家园”就业帮扶模式,推动落实残疾人家门口就业。
来源:高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