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年前,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北京知青,被分配到青海的一个小村庄。
林朝明站在高耸的办公楼前,手里握着一封泛黄的信。
他的目光穿过繁华的都市,仿佛看到了那片遥远的青海草原。
二十年前,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北京知青,被分配到青海的一个小村庄。
在那里,他遇见了卓玛,一个笑容如阳光般灿烂的藏族姑娘。
“林大哥,你看,那边的雪山多美啊!”卓玛指着远处的雪山,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林朝明笑着点头:“是啊,真美。”
那时的他们年轻而充满希望,然而命运却无情地将他们分开。
林朝明被调回北京,卓玛则留在了草原。
临别时,卓玛紧紧握住他的手,声音颤抖:“林大哥,你一定要回来。”
林朝明点点头,许下了诺言,可却再也没有回到草原。
二十年后的今天,林朝明已经成为了一名大官,事业有成、生活美满。
然而他心里始终有一个角落,藏着那段草原上的回忆。
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青海的信,信中的内容让他震惊不已。
当他再次踏上那片土地时,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谁能想到,命运竟会如此捉弄一对相爱的年轻人?
01
1972年冬天,北京城下着鹅毛大雪。
林朝明的家中气氛沉闷,父亲林国栋坐在书桌前,手指敲击着桌面,脸色凝重。
作为原本的高级干部,他最近因一些问题被调查,家中笼罩着一层厚重的阴影。
"朝明,你得离开北京一段时间。"林国栋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决。
"我已经安排好了,你去青海锻炼,那里有我一个老战友,他会照顾你。"
林朝明愣在原地,脑海中一片空白。青海?那个遥远、荒凉的地方?
二十二岁的他刚从大学毕业,正准备在北京开始自己的事业,如今却要被发配到千里之外。
"爸,我不能留下来帮您吗?"林朝明急切地问道。
林国栋摇了摇头:"不行,现在风头正紧,你留在北京只会被连累。”
“去青海避一避,等风头过了再说。"
母亲李淑华在一旁默默流泪,手中忙着整理行李。
她小心翼翼地将御寒的衣物一件件叠好,塞进行囊。
李淑华握住儿子的手,声音颤抖:"朝明,路上小心,到了那边多穿点,别冻着。"
"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好好活着,妈在北京等你回来。"
林朝明点点头,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样。
他望着这个从小生活的家,每一处角落都刻着回忆。
窗外,北京的雪依旧无声地落下,覆盖了整个城市。
第二天清晨,林朝明踏上了前往青海的列车。
车窗外,北京的高楼大厦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荒凉的景色。
列车穿过高原,气温逐渐降低,窗户上结起了一层厚厚的冰霜。
林朝明靠在窗边,回想着离别时父亲拍着他肩膀说的话:
"孩子,记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次去青海是磨练你的机会。"
话虽如此,可他心里明白,这不是什么"机会",而是家庭变故带来的无奈选择。
林朝明从小衣食无忧,一直在北京最好的学校读书。
如今,他却要去青海那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命运的转折令他苦涩不已。
列车上有很多乘客,大多是去西部支援建设的工人或干部。
他们谈论着青海的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小刀,刺进林朝明的心里。
他闭上眼睛试图入睡,却怎么也睡不着。
三天后,林朝明抵达西宁,又换乘汽车,颠簸了一整天终于到达了阿什贡村。
02
下车的那一刻,刺骨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
林朝明裹紧了大衣,却仍然抑制不住地发抖,眼前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远处的雪山连接着苍穹,近处是低矮的土坯房,几缕炊烟在风中摇曳。
"你就是林国栋的儿子?"
一个裹着厚厚羊皮袄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脸上带着警惕和审视的眼光。
"是的,我是林朝明,请问您是?"
"我叫达瓦,是村里的支书,你姑父托我来接你。"
达瓦上下打量着林朝明,似乎在评估这个城里来的年轻人能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
达瓦带着林朝明穿过村子,来到一间简陋的土坯房前。
他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道:"就是这里了,以后你就住在这。"
屋内昏暗潮湿,只有一张简陋的木床,一张小桌子和一把椅子。
地上铺着些干草,墙角有个小火炉,但已经灭了,屋内冷得像冰窖。
"谢谢您,达瓦同志。"林朝明强忍着失落,礼貌地道谢。
达瓦点点头:"明天我来带你熟悉环境,你姑父说让你在这里好好干,别给他丢脸。"
说完,他转身离去,留下林朝明一人在屋内。
林朝明放下行李,坐在床边,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
北京的舒适生活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了,现在的他只是青海一个偏远村庄里的知青,前途未卜。
他试图生起火炉,可怎么也点不着,正当他手足无措时,门被轻轻敲响了。
"请进。"林朝明抬起头。
门开了,一个穿着鲜艳藏袍的女孩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食物。
她约莫二十岁左右,皮肤被高原的风雪吹得有些粗糙,但依然掩不住那份纯净的美丽。
最令林朝明惊讶的是,她的眼睛——那双黑亮的眼睛像是高原上最明亮的星辰。
女孩用流利但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说道:"你好,我是卓玛,住在隔壁。"
"听说你是从北京来的知青,带了些热食给你。"
林朝明连忙起身接过碗:"谢谢,太感谢了。"
碗里是一些青稞面饼和羊肉汤,热腾腾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林朝明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顿时饥肠辘辘。
卓玛看了看冰冷的火炉,热心的道:"你的火炉没生起来吗?"
她走过去熟练地添加干牛粪和柴火,很快就生起了火。
卓玛边忙活边说道:"在青海,如果不会生火,晚上可是会冻死人的。"
"你是北京的,以前没来过这种地方吧?"
林朝明摇摇头:"没有,我一直在北京生活。"
"北京是什么样子的?"卓玛的眼睛闪闪发亮,充满好奇。
林朝明开始讲述北京的四合院、天安门广场、故宫的宏伟建筑。
卓玛听得入迷,不停地提问,两人的关系就这样近了许多。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火炉的温暖驱散了屋内的寒意,也驱散了林朝明心中的一些孤独。
夜深了,卓玛起身告辞:"明天我来教你怎么适应这里的生活,晚上盖好被子,别着凉了。"
看着卓玛离去的背影,林朝明心中涌起一丝暖意。
在这个陌生而寒冷的地方,他遇见了一个善良的藏族姑娘,这是青海给他的第一份礼物。
躺在硬板床上,林朝明辗转难眠。
窗外呼啸的风声像是大自然的低吟,雪山在月光下泛着银色的光芒。
他想起父母,想起北京的家,不禁湿了眼眶。
但同时,他也想起了卓玛那双明亮的眼睛和温暖的笑容,心中多了一丝期待明天的心情。
03
第二天清晨,林朝明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打开门的时候卓玛已经站在门外,手里拿着几个热气腾腾的青稞饼。
"早上好,北京来的知青。"卓玛笑着递给他食物。
"吃完我带你去放羊,学习草原生活的第一课。"
吃过早饭,林朝明跟着卓玛来到村后的山坡上,一群羊正悠闲地啃着稀疏的草根。
卓玛熟练地挥舞着牧鞭,指导林朝明如何驱赶羊群。
卓玛说道:"羊群总是会走散,你要时刻注意它们的动向。"
"尤其是那些小羊羔,它们性子很活泼,最容易走丢。"
林朝明笨拙地模仿着卓玛的动作,却总是力度不够或方向不对,引得卓玛忍不住笑出声来。
"你的手都是细嫩的,从没干过重活吧?"卓玛打趣道。
林朝明有些尴尬地看着自己的手:"在北京,我主要是读书写字。"
"别担心,时间长了就会习惯的,我来教你。"
卓玛拉过林朝明的手,教他正确的握鞭方式:"要这样用力,从手腕发力,不是手臂。"
林朝明感受着卓玛温暖的手心,心中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他努力集中注意力学习放羊技巧,不想让卓玛失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卓玛的帮助下,林朝明渐渐适应了青海的生活。
他学会了放羊、挤奶、捕鱼,甚至参与了村里的打猎活动。
虽然刚开始总是手忙脚乱,但他的进步速度令人惊讶。
"没想到你这么会学。"卓玛赞叹道,"刚来的时候我还担心你熬不过这里的冬天呢。"
林朝明笑了:"还不是因为有你教得好。"
两个月过去,林朝明的皮肤被高原的阳光晒得黝黑,双手也长出了厚厚的茧子。
他不再是那个娇生惯养的城市男孩,而是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
冬去春来,草原开始苏醒。
这天早上,卓玛兴奋地告诉林朝明:"后天村里要举行赛马节,你想去看看吗?"
"赛马节?那是什么?"林朝明好奇地问。
"是我们藏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会有赛马、射箭、歌舞表演,非常热闹。"
卓玛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你可以看看真正的藏族文化。"
林朝明没有经历过,顿时也有些好奇,于是便欣然同意了。
赛马节当天,整个村子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草原上搭起了彩色的帐篷,人们穿着盛装,载歌载舞。
卓玛也换上了她最漂亮的藏袍,头上戴着银饰,显得格外美丽。
"卓玛!"林朝明惊讶地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姑娘,"你今天真漂亮。"
卓玛脸颊微红:"谢谢,快来,比赛要开始了。"
赛马场上,勇士们骑着骏马飞驰,引得观众阵阵欢呼;
射箭比赛中,参赛者们展示着超凡的技艺。
林朝明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吸引,不禁感叹草原文化的丰富多彩。
夜幕降临,村民们围坐在篝火旁,唱起了古老的歌谣。
卓玛邀请林朝明一起跳舞,虽然他舞步生疏,但在卓玛的引导下,渐渐找到了节奏。
火光照耀下,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在心中悄然升起。
林朝明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悸动,他明白,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爱上了这个藏族姑娘。
篝火晚会结束后,林朝明和卓玛一起散步回家。
月光下,卓玛的侧脸如同精雕细琢的玉石,美丽而纯净。
林朝明真诚地说道:"卓玛,谢谢你这几个月来对我的帮助。"
"如果没有你,我可能早就撑不下来了。"
卓玛微笑着看向他:"我们是朋友,这是应该的。"
"对我来说,你不仅仅是朋友..."林朝明鼓起勇气,想要表白,却又在最后一刻犹豫了。
卓玛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静静等待着他的下文。
"没什么,明天见。"林朝明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转身走向自己的小屋。
那一夜,林朝明辗转反侧,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北京的家人,想起了父亲的期望,又想起了卓玛的笑容。
在这个遥远的青海高原上,他找到了意外的温暖和力量,也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但他也清楚,两人来自不同的世界,未来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这份感情该如何继续?他不知道答案,只知道心中那份情感越来越强烈,无法忽视。
04
春去夏来,草原披上了绿装,野花点缀其间,如同天上的星辰撒落人间。
林朝明和卓玛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更加亲密。
这天,他们一起放羊到了一处僻静的湖边。
湖水清澈见底,周围是绿草如茵的草地。
卓玛坐在湖边,轻声哼唱着藏族民谣,林朝明则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内心无比宁静。
"卓玛,你有没有想过离开这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林朝明突然问道。
卓玛停下歌声,思考片刻:"有时候会想。"
"特别是听你讲北京的故事后,我很想去看看天安门和故宫。"
但这里是我的家,我的根在这里,无论去哪里终究还是要回来的。"
林朝明坐起身,认真地说:"如果有机会,我可以带你去北京。"
卓玛望着他,眼中闪烁着憧憬:"真的吗?你会带我去吗?"
"当然,我向你保证。"林朝明坚定地点头。
卓玛笑了,那笑容比阳光还要明媚:"我相信你。"
两人的目光再次相遇,这一次,林朝明没有退缩。
他轻轻抓住卓玛的手,感受着她手心的温度。
"卓玛,这几个月来,你改变了我很多,我...我想我爱上你了。"
卓玛没有抽回手,但低下了头,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
"林朝明,你知道我们之间有很多不同。"
"你来自北京,有着光明的前途;我只是一个藏族牧民..."
"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感受。"林朝明打断她,"卓玛,你对我有同样的感觉吗?"
卓玛沉默了片刻,终于抬起头,眼中带着泪光和笑意:
"我也爱你,从你来的第一天起,我就被你吸引,但我不敢奢望..."
林朝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轻轻将卓玛拥入怀中。
两颗心紧紧相依,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他们找到了彼此。
从那天起,两人正式成为了恋人。
他们一起放牧、采集野果、参加村里的活动。
林朝明向卓玛讲述北京的文化和历史,卓玛则教林朝明藏语和藏族习俗。
村民们看到两人的亲密关系,起初有些议论纷纷。
毕竟,一个北京来的知青和一个藏族姑娘在一起,在那个年代是相当罕见的。
但随着时间推移,看到两人真挚的感情,大多数村民都给予了祝福。
达瓦支书却对此颇有微词:"林朝明,你要想清楚。"
"你不会永远留在这里,早晚要回北京,到时候怎么办?"
林朝明坚定地回答:"我会带卓玛一起走,我们会在一起。"
夏天的一个傍晚,林朝明和卓玛爬上了村后的小山坡。
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和绚丽的晚霞,林朝明搂着卓玛的肩膀,憧憬着未来:
"卓玛,等形势好转,我就带你去北京,让我父母认识你。"
"我们可以在北京结婚,然后每年夏天回来看望你的家人。"
卓玛靠在他的肩上,幸福地闭上眼睛:"那一定很美好,你说,你父母会喜欢我吗?"
"当然会!他们会爱你的,就像我爱你一样。"林朝明坚信不疑。
两人在星空下许下诺言,期待着美好的未来。
誓言在夜空中回荡,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卓玛惊呼道:"看,流星!这是好兆头!"
林朝明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心中充满柔情。
他是如此的喜欢这个活泼、热情、奔放的姑娘,一颗心都只为她跳动。
情不自禁之下,林朝明慢慢的凑上前,轻轻吻上了卓玛的唇。
当柔软的双唇触碰到一起的时候,卓玛顿时懵了,但她却也没躲开。
看到心上人的反应,林朝明心里的情感涌动着,随即吻得更加深入。
他一双布满茧子的手逐渐上移,穿破障碍,进入软绵乡...
05
夏末的一天,林朝明正在村口放羊,一辆军用吉普车驶入村子,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村民把他带到林朝明面前:"同志,你找的人在这。"
军装干部递给林朝明一封信:"林朝明同志,这是组织上的调令,请你看一下。"
林朝明打开信,只见上面写着一句话:
鉴于林国栋同志已平反昭雪,恢复职务,特召回其子林朝明返京工作,即日启程。
林朝明呆立在原地,心情复杂至极。
父亲平反了,这本是天大的好消息,可如今他与卓玛情深意笃,怎能说走就走?
"组织上的决定,不能违抗。"军装干部严肃地说,"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
林朝明勉强点头,思绪万千地回到村子。
他去找卓玛,想告诉她这个消息,却发现卓玛正在河边洗衣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到林朝明走来,卓玛开心地招手:"朝明,你来得正好,我刚洗好你的衣服。"
林朝明的心揪成一团,不知如何开口。
卓玛看出他的异样,担忧地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吗?"
"卓玛..."林朝明深吸一口气,"我...我必须回北京了。"
卓玛手中的衣服滑落在地,脸色瞬间苍白:"什么...什么时候?"
"明天一早。"林朝明痛苦地说,"我父亲的问题解决了,组织上召我回去。"
卓玛没有说话,只是低下头,泪水无声地滑落。
林朝明想要拥抱她,却不知该如何安慰。
林朝明急切地承诺:"我不会忘记你的,我会尽快回来接你。"
"只要等我一段时间,我一定会回来的。"
卓玛抬起头,泪眼中满是坚定:"我会等你,无论多久。"
两人回到村子,告诉了达瓦支书这个消息。
达瓦叹了口气:"我早就说过,你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
当晚,林朝明和卓玛在星空下相拥,月光洒在两人身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卓玛,我不会忘记我们的约定,等我在北京站稳脚跟,我就回来接你。"
林朝明轻抚着卓玛的长发,许诺到:"我会想你的,每一天。"
卓玛靠在他怀里,声音低沉而坚定:
"我会在这里等你,直到你回来,不管多久,我都会等。"
两人相拥而泣,在这最后的夜晚,倾诉着彼此的爱意和不舍。
第二天清晨,全村人都来送行,林朝明一一与村民告别,最后来到卓玛面前。
卓玛强忍泪水,为他整理衣领:
"记得多穿点,北京虽然没有这里冷,但你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天气。"
林朝明紧紧握住她的手:"卓玛,等我。"
卓玛点点头,眼中含泪:"我会等你。"
军车发动,林朝明不得不上车。
车子缓缓驶离村庄,他透过后窗,看着卓玛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视野中。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别,竟是二十年。
回到北京后,林朝明立即着手写信给卓玛,表达自己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规划。
但信寄出后却杳无回音,他又寄了第二封、第三封,仍然没有回应。
林国栋看着儿子的焦虑,劝解道:"朝明,你要面对现实。"
"青海那么远,条件那么艰苦,你们注定走不到一起。"
"况且,你的前途在北京,不要为了一时的感情误了大事。"
李淑华也柔声劝导:"儿子,妈知道你的心情,但爸爸说得对,你的未来还长着呢。"
在父母的规劝下,加上工作的繁忙,林朝明渐渐减少了写信的频率。
但他心中一直惦记着卓玛,惦记着那片曾经给予他温暖的草原。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信从未到达卓玛手中。
由于当时邮政系统的不完善,再加上阿什贡村十分偏远。
因此,所有的信都堆积在了县城的邮局,无人送达。
而卓玛每天都站在村口,遥望通往县城的路,期待着林朝明的归来或者一封来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希望一次次破灭,但她从未放弃等待。
05
时光飞逝,转眼二十年过去了。
1992年,林朝明已经成为了某部委的副部长,事业有成。
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懂事。
表面上看,他拥有了所有人羡慕的生活。
但每当夜深人静,他还是会想起那片辽阔的草原,想起那个美丽的藏族姑娘。
那些回忆如同尘封多年的宝藏,在某个瞬间突然闪现,带着温暖也带着隐痛。
这一年夏天,因工作需要,林朝明要前往青海检查工作。
当他得知行程中包括阿什贡村所在的地区时,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
二十年了,他终于有机会重返那个地方,见到卓玛。
出发前,林朝明翻出了当年的照片,那是他和卓玛在赛马节上拍的。
两人站在草原上,笑容灿烂,他轻轻抚摸照片,感慨万千。
当车队驶入熟悉的草原时,林朝明的心情无比复杂。
草原还是那个草原,雪山还是那片雪山,但二十年的岁月已经改变了太多东西。
村子比他记忆中的样子现代化了许多,有了水泥路,有了电线杆,甚至有了一些砖瓦房。
但那股熟悉的气息依然存在,让他恍如隔世。
下车后,林朝明向陪同人员表示想要单独走走。
他漫步在村子里,寻找着卓玛的踪影,村民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位穿着考究的陌生人。
有些年长的村民似乎对他有些印象,但又不太确定。
林朝明来到当年住过的小土屋前,发现它已经被改建成了一座小学校舍。
他站在那里,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您是...林朝明吗?"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林朝明转身,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达瓦支书,只是他已经老了很多,背也驼了。
"达瓦支书?"林朝明惊讶地认出了他,"您还认得我?"
达瓦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二十年过去了,您变化不小,但眼睛还是那双眼睛。"
两人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达瓦给林朝明倒了杯茶:"听说您现在是大官了?"
林朝明谦虚地笑笑:"只是为人民服务,达瓦支书,我想问...卓玛还好吗?"
提到卓玛,达瓦的脸色变得凝重。
他长叹一声,从怀中掏出一个破旧的信封,递给林朝明:"这是卓玛留给您的。"
林朝明接过信封,手微微颤抖,信封上写着他的名字,字迹娟秀而熟悉。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照片和一封信,
照片上,卓玛抱着一个婴儿,身边还站着一个约五六岁的小男孩。
卓玛的脸上带着幸福而疲惫的笑容,林朝明的心猛地一震,隐约猜到了什么。
他展开信,一行行字迹映入眼帘:
亲爱的朝明: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你终于回来了。
我一直相信你会回来,即使别人都说我傻。
你离开后的第三个月,我发现自己怀孕了。
虽然你走了,但你给我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
我们的儿子女儿出生了,我给他取名为林星、林月,因为他是我们在星空下爱情的见证。
他们是龙凤胎,今年已经六岁了,聪明伶俐很像你。
我也希望孩子能像你一样,有机会走出草原,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不知道你能否看到这封信,也不知道你现在的生活如何。
但我想让你知道,我们过得很好,村里人都很照顾我们,孩子也很懂事。
如果有一天你回来了,请记得这里永远是你的家,我们永远在这里等你——永远爱你的卓玛
林朝明读完信,泪水已经模糊了视线。
他有了孩子,甚至是两个孩子!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撼了他的整个世界。
"卓玛...她现在在哪?"林朝明急切地问道,"我要见她,还有我的孩子们!"
达瓦低下头,声音哽咽:"卓玛...她去年冬天走了,一场风寒,没能挺过来。"
"她走之前,一直念叨着您的名字,说您一定会回来的。"
林朝明如遭雷击,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
卓玛走了?这怎么可能?他们明明约定好了,他要回来接她的啊!
"孩子们呢?"林朝明几乎是用尽全力才说出这句话。
"林星现在二十岁了,在县里的高中教书,林月在医院当护士。"
"他们...都很优秀,很像你和卓玛。"
"卓玛去世后,村里人轮流照顾他们,现在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过得很好。"
林朝明震惊地抬起头:"他们...有自己的家庭了?"
达瓦点点头:"是的,林星娶了县城医生的女儿,有了一个三岁的儿子。"
"林月嫁给了邻村的小伙子,也有了一个刚满月的女儿,你已经是爷爷了。"
爷爷...林朝明呆坐在原地,这个词对他来说是如此陌生又如此沉重。
他错过了孩子们的成长,错过了与卓玛的一生。
现在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而他,只是一个素未谋面的父亲。
"我想见他们。"林朝明坚定地说。
达瓦看了看表:"林星今天下午会回村里看他岳母,如果您愿意等,可以在这里见到他。"
林朝明点点头,内心既期待又忐忑。
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儿子,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二十年的缺席。
但他知道,他必须面对这一切。
06
下午,林星回到了村子。当达瓦带着他来到林朝明面前时,两人都愣住了。
林星像极了年轻时的林朝明,而林朝明则在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您...就是我父亲?"林星的声音有些颤抖。
林朝明点点头,泪水再次涌出:"是的,我是...我是你父亲。"
父子相对无言,空气中弥漫着尴尬和复杂的情绪。
最终,林星打破了沉默:"母亲常常给我们讲您的故事,说您是个了不起的人。"
"她说你总有一天会回来,她从来没有怨恨过您,只是...一直在等。"
林朝明痛苦地闭上眼睛:"我不知道...我从来不知道你们的存在,如果知道我一定会回来。"
林星平静地看着他:"我相信您,母亲也相信您。"
林朝明了解到林星已经是县里最年轻的高中教师,妻子是县医院的护士长,儿子今年三岁,聪明活泼。
林月则嫁给了邻村的兽医,刚生下一个女儿。
"你们...愿意原谅我吗?"林朝明忍不住问道。
林星沉思片刻:"没有什么需要原谅的。"
"命运让我们分开,也让我们重逢,重要的是从今以后,我们是一家人。"
林朝明感动得无以复加,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儿子会有如此宽广的胸怀。
当天晚上,林星安排了一个家庭聚会,林月带着丈夫和刚出生的女儿也来了。林
朝明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女儿,她有着卓玛的轮廓和自己的眼睛,美丽而坚强。
"爸爸。"林月轻轻叫道,这一声呼唤让林朝明泪如雨下。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过去二十年的故事。
林朝明了解到,卓玛一直向孩子们讲述他的故事,从不让他们对父亲产生怨恨。
她教导孩子们要坚强、要有爱心、要宽容。
正是因为她的爱和教导,林星和林月才成长为如此优秀的人。
林朝明也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以及为什么没能回来。
当孩子们得知他寄出的信从未到达时,都感到很震惊。
"命运有时就是这样捉弄人。"林星感叹道,"但重要的是,我们最终还是找到了彼此。"
看着眼前的儿子、女儿、女婿、儿媳以及两个可爱的孙辈,林朝明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悲伤,因为错过了与卓玛共度一生的机会;
后悔,因为没能参与孩子们的成长;
但也有喜悦,因为他发现自己拥有一个如此美好的家庭。
林朝明郑重承诺:"我会弥补这二十年的缺失。"
"虽然我不能回到过去,但我可以珍惜现在和未来。"
夜深了,林朝明独自来到卓玛的墓前。
墓碑上刻着她的名字和生卒年月,简单而庄重,他跪在墓前泪流满面。
"卓玛,对不起,我来晚了。"林朝明轻声说道。
"谢谢你给了我这么优秀的孩子,谢谢你一直相信我会回来。"
"我本该陪你一起度过这一生,但命运没有给我们这个机会。"
"现在我会照顾好林星和林月,照顾好我们的孙子孙女,我爱你,永远爱你。"
月光洒在墓碑上,仿佛是卓玛温柔的回应。
一阵轻微的风吹过,带着青草和野花的香气,就像当年他们一起在草原上时的感觉。
那一刻,林朝明仿佛看到了卓玛站在远处的草坡上,对他微笑。
她还是那么美丽,那么纯净,就像他记忆中的样子。
"爸爸,您还好吗?"林星的声音将林朝明拉回现实。
他转过头,看到儿子站在身后,脸上带着关切的神情。
"我很好。"林朝明擦去泪水,站起身,"只是在和你妈妈说话。"
林星点点头,递给他一个小包袱:"这是妈妈留给您的东西。"
"她说,如果您回来了,一定要交给您。"
林朝明接过包袱,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面是一件他当年穿过的、已经褪色的蓝色衬衫,还有一本日记本。
"妈妈一直保存着您的衣服,说是您离开时忘记带走的。"
林星解释道,"日记本里记录了她这些年的思念和等待。"
林朝明抚摸着那件衬衫,心中一阵酸楚。
他翻开日记本,看到卓玛工整的字迹,记录着她的思念、对孩子的爱,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谢谢你,儿子。"林朝明哽咽着说,"这些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父子俩一起走下山坡,回到村子。
林朝明知道,虽然他失去了与卓玛共度一生的机会,但上天给了他补偿。
从此以后,林朝明每年都会抽时间回到阿什贡村,陪伴儿子、女儿和孙辈们。
他在县城建了一所学校,命名为"卓玛纪念学校",让更多的藏族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
他始终记得卓玛的梦想——看看北京的天安门和故宫。
虽然她未能亲眼看到,但林朝明带着林星、林月及其家人去了北京,完成了卓玛的心愿。
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看着儿孙们的欢笑。
林朝明仿佛看到卓玛也在其中,与他们一同分享这美好的时刻。
二十年的分离,造就了命运最奇妙的安排。
从北京知青到青海草原,从被迫离别到失而复得,林朝明的人生走过了漫长的弯路。
终于,在暮年时分,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幸福。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片遥远的草原,那个美丽的藏族姑娘,以及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来源:小陈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