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本系列的前两篇文章中,我们首先认识了美国学者提出的两种专业布局评估的理论模型,又在后续了解了美国高校从专业评估到专业布局评估的发展过程,以及以第三方视角提出的“专业评估七步法”。系列文章第三篇,将分享美国大学在专业评估方面的实践案例,并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实
在本系列的前两篇文章中,我们首先认识了美国学者提出的两种专业布局评估的理论模型,又在后续了解了美国高校从专业评估到专业布局评估的发展过程,以及以第三方视角提出的“专业评估七步法”。系列文章第三篇,将分享美国大学在专业评估方面的实践案例,并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美国大学专业布局调整理论和实践作出批判性总结。
特别说明:由于高等教育制度有较大差异,美国通常使用的“Program”一词,并不能和国内的“学科”或”专业“准确对应。并且,在不同类型的大学中,“Program”的含义也有细微的差别,大致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学习的一系列课程的组合方式,比较接近国内高校“专业”的概念。为了简化表述,在本文中,统一用“专业”来表示。
01 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着眼于资源优化配置
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曾面临专业招生人数下降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学校认为有必要全面梳理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以便更加有效地进行资金分配。2006年,学校成立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专项组,借鉴前文中介绍过的排序模型来统筹管理专业评估工作,专项组的具体目标是将200万美元的经费从低效能专业转移到高效能的专业上,同时缩减全校的专业总数。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设计的具体指标体系包括以下方面:
专项组以中立的立场独立收集信息,并按照以上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最终对全校的各个专业进行评分。评估工作完成后,专项组指出学校需要大幅削减现有专业的数量,并合并部分专业。最终,学校将原有的214个专业削减到150个左右。在最终的决策中,学校采取了以下的行动:
·保留和继续发展的专业:97个,其中64个为本科专业。·重新定位、重组或合并的专业:58个,其中27个本科专业。如将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专业合并;将音乐作曲、音乐教学、音乐历史和文学、音乐理论和音乐表演合并为两个专业等。·裁撤的专业:37个专业,其中14个为本科专业。如艺术史、哲学和物理学专业等。印第安纳州立大学采用了迪克森的排序模型,构建本校的专业评估的指标体系。由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专项组开展主要工作,避免了被内部因素所干扰。该校设定的目标明确,最终的结论清晰,能够有效支撑目标的达成。但需要关注的是,该校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围绕财务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在学校最终裁撤掉和合并的专业中,大部分是招生人数较低的专业。由于美国大学的拨款制度和招生制度和中国有很大区别,这一点请大家辩证看待。
02 威斯康星大学奥克莱尔分校:建立专业调整的详细规则
威斯康星大学奥克莱尔分校与印第安达州立大学开展专业布局评估的目的和方法既有相同点也不同点。相同点在于,两所学校目标都是在对现有专业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调整或削减措施,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不同在于,威斯康星大学奥克莱尔分校除了要作出具体的调整决策外,还希望建立一套长效机制来更好地管理学校的专业布局。威斯康星大学奥克莱尔分校也部分借鉴了迪克森的理论模型,但是在此基础上,该校根据学校的关注重点进行了较大调整,具体指标框架如下:该校的评估流程从院系自评开始,主要聚焦在四个维度上,即与学校使命的一致性、培养质量、办学成本、外部机会分析。基于这四个维度,学校制作了一份包括25个问题的调查问卷请院系负责人填写。最后,院系的自评结果被提交到学校组建的专业评估专项组,由专项组最终向学校高层汇报改进建议。由于该校的目的之一在于建立长效机制,现将学校在这一方面的结论摘录如下:威斯康星大学奥克莱尔分校能够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评估的指标体系,使得评估标准更具有实际意义。从执行的过程来看,先院系自评再综合评价的方法,能够调动院校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助于专业调整后续的落地执行。并且该校并没有止步于削减或合并专业的一次性举措,而是致力于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以管控未来的专业调整以及新专业的开设计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院系自评为主的方式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由于利益冲突,院系提供的情况和信息很多时候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多引入公开数据和第三方的中立评价,将对提高专业结构调整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更为有利。03对美国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本系列的三篇文章,分别介绍了美国大学专业结构调整的理论模型、实操步骤和院校案例。虽然正如文章的开篇所说,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制度有着鲜明的特色,上述理论和实践未必全部适用,但批判性地来看,仍不乏借鉴意义。专业布局是否合理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大学从注重专业评估到注重全校专业布局评估的过程,反映出在外部环境变化愈加剧烈的当下,仅仅办好各个专业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还是不够的,应当从全局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专业布局组合。全面、清晰、可执行的标准是专业布局评估的基础。从理论模型到落地实践,对各个专业进行评级或者打分,都离不开一套清晰全面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综合性,又要考虑目的性,需要和不同学校的具体特点紧密结合,很难形成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外部环境反馈,例如雇主评价、劳动力市场趋势等至关重要。在多个理论模型和多所学校的实践当中,我们反复看到“外部需求“或者类似的字眼。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结果,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是否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否与社会需求脱节。评价组织方式影响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第二篇文章中,我们分享了一家咨询机构建议的专业布局调整步骤。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使用第三方咨询或服务的情况非常普遍。除了在数据收集、咨询建议等方面具有更高的专业度以外,第三方机构还能够提供学校内部所不具备的中立性。在本期文章两个学校的案例中也能看到,学校都组织了专项组来负责专业布局调整的工作,这都是为了避免内部因素干扰,确保专业布局评估的公正性。来源:新锦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