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高峰论坛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胡学强教授、邱伟教授及北京协和医院徐雁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Marcello Moccia教授、英国谢菲尔德教学医院David Paling教授以及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圣约瑟夫医院Kersti
世界同频共振,学术无问西东。
在神经免疫疾病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专家正以开拓者的姿态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学术舞台大放异彩。
2025年3月29日,“诺中华 | 2025年神经免疫高峰论坛”在美丽的广州圆满落幕,生动诠释了这一时代图景。
本次高峰论坛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胡学强教授、邱伟教授及北京协和医院徐雁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Marcello Moccia教授、英国谢菲尔德教学医院David Paling教授以及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圣约瑟夫医院Kerstin Hellwig教授作为会议嘉宾及讲者。
世界同频,诠愈先机。国内外专家齐聚一堂,回顾全球MS诊疗发展历程,探索当下MS“治愈”之策,展望未来MS多维进阶格局,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学术盛宴。
现将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图 诺中华 | 2025年神经免疫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世界同频,诠愈先机
会议伊始,首先由邱伟教授、徐雁教授、胡学强教授分别发表致辞。邱伟教授表示:“过去三十年的神经免疫学探索中取得的每一项科研进展,都得益于学界同仁的鼎力支持,希望此次大会继续推动神经领域的发展。”徐雁教授表示:“本次神经免疫学术论坛汇聚领域专家,期待通过深度交流激发创新思维,与在座专家学者共同推进学科发展。”“M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其鉴别诊断复杂,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个体化治疗也仍存在挑战。本次会议聚焦 MS 精准诊疗策略与国际新进展,期望借此提升临床实践水平。”胡学强教授补充道。
图 从左至右依次为邱伟教授、徐雁教授、胡学强教授
随后,在主持人的引领和全体嘉宾的见证下,“世界同频,诠愈先机——诺中华 | 2025年神经免疫高峰论坛”启动仪式由胡学强教授、邱伟教授、徐雁教授、冯娟教授、李彬教授、李宏增教授、王丽华教授、张华教授共同完成,开启“痊愈”之路。
图 从左至右依次为李宏增教授、张华教授、邱伟教授、徐雁教授、胡学强教授、王丽华教授、李彬教授、冯娟教授
PART.01
回顾过去,前沿进展点亮MS早诊早治新希望
该环节由吉林大学金涛教授和北京医院张华教授共同主持。首先,金涛教授介绍了Marcello Moccia教授并邀请他围绕“全球视角下的多发性硬化诊疗发展”进行分享。Marcello Moccia教授表示,诊断方面,2024年McDonald标准的更新,显著提高了MS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机制方面,已证实B细胞在MS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是MS重要的治疗靶点。治疗方面,相比其他抗CD20药物,奥法妥木单抗凭借其独特结合位点,可实现更高效的B细胞清除。多项真实世界数据证实,奥法妥木单抗治疗MS优势显著:1)早期高效,治疗1年后NEDA-3达标率高达95.5%;2)长期疗效稳定,治疗6年,患者病情持续保持稳定或改善,且早期使用效果优于二线转换策略;3)安全性良好,淋巴细胞水平稳定,女性患者在备孕及哺乳期均可使用。
图 Marcello Moccia教授发表演讲
随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刘峥教授以“从中国临床看诊断指南新进展”为主题进行分享,刘峥教授首先对2024 McDonald MS诊断标准的更新要点进行了总结:1)将视神经病灶作为第5个空间多发性(DIS)标准;2)引入κ-游离轻链、中心静脉征(CVS)、顺磁性边缘病变(PRL)等生物标志物和影像特征;3)在特定情况下,部分RIS将被纳入MS的诊断范围;4)取消时间多发(DIT)的强制要求。刘峥教授结合中国实践案例指出,新标准可显著缩短诊断时间,促进早诊早治。在治疗层面,基于预后风险评估的个体化策略至关重要,早期高效治疗使多数患者2年内达到NEDA-3的“治愈”目标,其中奥法妥木单抗是目前中国NEDA-3达标率领先的DMT药物,治疗2年NEDA-3达标率为88%,有良好的近远期效果。
图 刘峥教授发表演讲
讨论与问答环节由张华教授主持,Marcello Moccia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哲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郭守刚教授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超教授共同围绕2024诊断标准如何更好落地实践,实现MS早诊早治等问题进行讨论。
图 从左至右依次为吴哲教授、Marcello Moccia教授、郭守刚教授、张华教授
专家们表示:1)新诊断标准通过灵活组合诊断工具实现早诊,需逐步落地执行;2)新标准简化诊断流程,尤其助力不典型病例的早期确诊;3)减少脊髓病灶和控制高复发频率是早治关键,B细胞靶向疗法可显著改善预后;4)MS诊断必须严格排他,早期应用奥法妥木单抗可使患者更多获益。
PART.02
立足当下,关注MS患者脊髓病灶和育龄期MS女性患者全程守护
该环节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丽华教授主持,王丽华教授率先介绍并邀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龙有明教授围绕“MS患者长期预后风险管理”为题,开启“治愈”之路的探索。龙有明教授表示,脊髓病灶是MS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高达92%的MS患者存在脊髓信号异常,其中首次发病时存在≥1个脊髓病灶患者的确认残疾累积比例约是无脊髓病变患者的6倍,因此,脊髓病变可作为重要预后因素,建议DMT治疗3-6个月后,应进行脑部和脊髓MRI扫描以重新确定极限,并每6-12个月进行定期临床和MRI随访,以便及时评估、预测疗效,调整治疗策略。此外,早期选择更高效的DMT药物,是通往MS“治愈”之路的第一步。奥法妥木单抗显著减少新发脊髓病灶,降低复发,延缓残疾和疾病进展,兼具高效和安全性,是MS治疗的“新一线”选择。
图 龙有明教授发表演讲
随后的讨论环节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彬教授主持,David Paling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哲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许勇峰教授、北京医院殷剑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磊教授围绕多位MS患者曲折的诊治之路,就脊髓病灶的临床意义及早期高效治疗策略的选择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 从左至右依次为王哲教授、许勇峰教授、殷剑教授、李彬教授、David Paling教授
专家们表示:1)脊髓病灶与疾病进展、残疾积累显著相关,随访时需常规监测脊髓MRI,以指导治疗调整;2)对于高活动性MS患者,应尽早启动高效DMT,如奥法妥木单抗可显著减少脊髓新发病灶,治疗1年几乎完全清除Gd+T1病灶;3)目前中国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如脊髓MRI的标准化实施、患者随访依从性提升等,建议结合我国实际,多维度评估,优化个体化治疗决策。
而后,由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宏增教授主持,介绍并邀请Kerstin Hellwig教授围绕“MS育龄期女性全程管理”进行分享。Kerstin Hellwig教授表示,在妊娠前疾病管理上,女性MS患者在计划妊娠前1年内需实现NEDA-3状态,以降低产后疾病活动及残疾进展风险。在治疗选择上,奥法妥木单抗半衰期短(仅16天),可在12周内基本清除,且IgG抗体主要在妊娠中期才进入胎儿体内,此时母体内的奥法妥木单抗浓度极低,有可能进入胎儿体内的剂量也很低,胎儿暴露风险低。此外,有研究表明,奥法妥木单抗治疗期间,母乳喂养婴儿吸收大量单抗的风险似乎很低,且婴儿住院治疗次数、全身性抗生素的使用、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与健康婴儿无显著差异。
图 Kerstin Hellwig教授发表演讲
图 奥法妥木单抗能在IgG进入胎儿前被基本清除,胎儿暴露风险低
随后的讨论与问答环节,李宏增教授与Kerstin Hellwig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莉梅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肖海兵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许成芳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韩雪梅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孟华星教授围绕育龄期MS女性患者的全程管理进行了深入讨论。
图 从左至右依次为王莉梅教授、肖海兵教授、李宏增教授、韩雪梅教授、许成芳教授、Kerstin Hellwig教授
专家们表示:1)育龄期女性MS患者,备孕阶段奥法妥木单抗可维持使用,直至确认怀孕后再停药,且产后2-4周应及时重启用药,以此降低孕期复发风险;2)奥法妥木单抗具有更高的NEDA-3达标率,是孕前治疗的良好选择;3)作为大分子抗体药物,奥法妥木单抗仅在孕中期少量透过胎盘,对胎儿影响甚微,且乳汁中药物分泌量极少,确保了母乳喂养的安全性;4)设立神经免疫生育管理多学科诊疗门诊,有助于实现对患者的全周期管理。
PART.03
展望未来,奥法妥木单抗助力MS诊疗进阶
该环节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冯娟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谢彦教授就“²³Na/¹H-MRI在多发性硬化的应用研究探索”进行了精彩分享。谢彦教授表示,新型¹H-MRI影像标志物如磁敏感加权成像/定量磁化率成像(SWI/QSM)、扩散量成像(DTI)等,可从脑铁沉积、神经纤维损伤等方面为MS的病理研究提供更多信息。²³Na-MRI可测量组织钠浓度,反映细胞相关情况。研究表明,MS 患者灰质钠浓度与临床残疾程度密切相关。这些多模态影像技术为MS早诊、预后判定等提供了关键依据。
图 谢彦教授发表演讲
随后,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舒崖清教授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甄瑾教授分别分享了在“神经免疫亚专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成果。舒崖清教授表示,其所在的中山三院神经免疫团队经过30年发展已形成完整学科体系。团队拥有临床、科研、护理等专业人才梯队。创新开设国内首个“生育与神经免疫多学科诊疗(MDT)门诊”,已帮助10例患者成功生育,并建立院际MDT合作网络。
图 舒崖清教授发表演讲
甄瑾教授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免疫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由8位医生组成的专业团队,拥有24张固定床位和2张日间床位。中心于2024年获评罕见病联盟MS/NMOSD诊疗中心,并获批内蒙古医科院罕见病实验室。
图 甄瑾教授发表演讲
接下来冯娟教授主持了讨论与问答环节,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冯金洲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晓牧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薛群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咏梅教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敏教授围绕“中国MS亚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讨论。
图 从左至右依次为吴晓牧教授、薛群教授、冯金洲教授、李咏梅教授、冯娟教授
专家们表示,神经免疫疾病的规范化诊疗需要多层面推进:1)诊断上,通过成立专业学会、开展基层培训和建立患者沟通平台,显著提高基层医生对MS等疾病的认知水平,减少误诊漏诊;2)治疗上,高效安全的DMT药物因其确切的疗效和医保覆盖优势,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3)诊疗体系建设上,多学科协作、构建分级诊疗网络可在提升整体诊疗水平上发挥关键作用。
小结
会议最后,徐雁教授和胡学强教授分别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深刻总结。徐雁教授表示:”罕见病诊疗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打破地域和层级的界限,通过全国各级医院的紧密协作,才能真正提升诊疗质量。”胡学强教授强调:“展望未来,要继续深化国际协作,加强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动中国MS诊疗水平持续提升。”
正如“B细胞之父”Stephen Hauser教授所提出的那样:MS的治愈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早期高效治疗便是通往MS“治愈”之路的第一步。随着以奥法妥木单抗为代表的靶向治疗不断突破,以及中国神经免疫诊疗水平的持续提升,我们正向着“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下的患者全方位健康管理稳步迈进。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迎接MS诊疗的新纪元,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有高质量的生活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审批码KES0043381-94634,有效期为2025-04-03至2026-04-02,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神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