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仅知晓她称帝前夕特意改的新名武曌,可其原本的名字,却在历史长河中失去了踪迹,而她的出生地,更是说法众多,莫衷一是。
《旧唐书》与《新唐书》等正史,在关于女皇武则天的记载上,留下诸多空白。
人们仅知晓她称帝前夕特意改的新名武曌,可其原本的名字,却在历史长河中失去了踪迹,而她的出生地,更是说法众多,莫衷一是。
究其缘由,各史书中对武则天享年的记录各不相同,这一关键信息的混乱,使得探寻她的原名与出生地变得愈发艰难,让人不知从何下手。
那么,武则天的出生地之争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史书中关于武则天生年和享年的说法主要有四种:其一,《旧唐书》载武则天享年八十三岁(虚岁,下同),应出生于武德六年(623)。
其二,《资治通鉴》载其享年八十二岁,应出生于武德七年;其三,《新唐书》载其享年八十一岁[71384,应出生于武德八年《唐会要》。
同此:其四,《资治通鉴考异》云武则天贞观十三年入宫,年十四,则其当出生于武德九年(626),享年八十岁.。
“史籍中不载武则天生年,故其生年只能由享年和卒年来推算,而关于其享年又有多种说法,让人莫衷一是.《资治通鉴考异》云:《旧则天本纪》,崩时年八十三。
《唐历》焦璐《唐朝年代记》《统纪》马总《唐年小录》《圣运图》《会要》皆云八十一.《唐录》《政要》贞观十三年入宫,据武氏入宫年十四,今从吴兢《则天实录》为八十二,故置此年。
在关于武则天生年的说法中,被广泛认可的出生时间是武德七年(624),享年八十二岁,也即《资治通鉴》的折衷观点.
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大体有文水、长安、扬州、利州和洛阳五种,各有其依据,但除利州说外,其它均无可靠证据。
其中文水为武则天祖籍,长安、扬州说主要由武则天生年推定,利州和洛阳说则以地方史料和古迹传说为主要依据。
文水说
《旧唐书》载:“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父士,隋大业末为鹰扬府队正.高祖行军于汾、晋,每休止其家,义旗初起,从平京城,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新唐书》也载:“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武则天也自认文水为其故里,显庆五年(660),武则天与高宗幸并州。
“三月丙午,皇后宴亲族邻里故旧日于朝堂,命妇妇人入会于内殿,及皇室诸亲赐帛各有差,及从行文武五品以上.制以皇后故乡并州长史、司马各加勋级.”
在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后,升并州为北都,旧唐书·地理二》载:“北京太原府……天授元年,置北都兼都督府”。
“文水……天授元年,改为武兴县,以天后乡里县,与太原、晋阳并为京师.神龙元年,依旧为文水.”
在武周时期,并州文水县享受实实在在的帝王故乡待遇,武氏老家在今文水县城北4千米的南徐村,迄今村中仍保存有则天圣母庙。
但文水只是武则天祖籍,其父武士骥(577-635)在武则天出生前后一直在外地任官,并不能因此确定武则天出生于文水。
利州说从唐代起,就有关于武则天出生于利州的记载,如李商隐的《利州江潭作》诗等.郭沫若先生通过大量文物文献考证,认为武则天出生于广元但此说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通常认定的武则天生年。
不论是出生于武德六年、七年、八年或九年(623--626),都与其父担任利州都督的时间(贞观元年至五年不符:面对这个问题。
郭老先是提出了武士我两任利州都督的解决办法,“即在武德七年是首任利州都督,在贞观二年又转任”对此吴晗先生认为“这个猜想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找不到历史根据.”
于是郭老又提出“这里还有一个可能性,便是武后的生年有问题?"可以说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遗憾的是一直苦于缺乏有力的证据。
陈振先生在1961年5月24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也谈武则天的出生地和出身》一文,根据长安元年(701)武则天在文水昊陵为其父立的《攀龙台碑》。
武德三年(620)武士任工部尚书,武德七年(624)武则天出生时,武士在长安;而武德八年武士獲出任检校扬州都督府长史,武德九年任利州都督,因此确定扬州说和利州说均无法成立。
而认为“武则天出生的那一年--武德七年,她的父亲武士我应在任工部尚书判六尚书事,也就是说这时是在京城长安,。
因此,武则天的出生地点,是大可能应是在当时的国都长安而不大可能在四川广元或其他什么地方.”。
梁恒唐先生也赞同此说“01.雷家骥先生则认为武则天出生于武德八年(625)底,时武士任权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但其妻杨氏因有孕在身不见得随行,故武则天的出生地应为长安武宅.。
成长安说者人数较多,但主要依据是由武则天享年逆推生年,进而确定其父母所在,但因武则天生年说法有多种,因此认为武则天生于长安并不可靠,如雷家骥先生的结论就十分勉强。
扬州说吴晗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说:“武则天生于武喜七年(624年)《册府元龟》中有两条材料。
说明式德末年武则天的父亲在扬州,任扬州都督长史以此看来,武则天出生在四川的说法是不大可能.”
发言内容刊载于《新建设》1961年第1期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一文.依此而言,武则天有可能出生于扬州,但后来吴晗在其《附记》中。
古人认为帝王是龙种,如《史记》高祖本记云刘邦母刘媪曾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又有蛟龙在其上,不久怀孕,生下了刘邦。
“感孕金轮所的“感孕”也与此类似,因为武则天曾篡唐称帝故被认为也和刘邦一样属于龙种,而其母感龙怀孕的地方就是江潭,之后生下了武则天。
李商隐的诗有些晦涩难懂.黄永年先生认为诗与武则天密切相关,内容正是对武则天出生地的描述。
首联“神剑飞来不是销”的“神剑”是借用《晋书·张华传》中干将、莫邪(亦曰龙泉、阿)宝剑入水化龙,“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的故事。
指出江潭内有龙入住“不是销”指神剑不是消融于水,而是变化为龙,住于江潭,“碧潭珍重驻兰桡”指武士夫妇曾泛舟江潭,其妻杨氏感龙交而孕武则天。
第二联“自携明月移灯疾”是说龙在玩弄夜明珠,“欲就行云散锦遥”是讲龙在兴云布雨时鳞采眩目,如舒锦被,直入长空。
《太平广记》卷四百二十四《李宣》条引《北梦琐言》云:“李宣宰阳县,县左有潭,传有龙居,而鳞物尤美,李之子惰学,爱钓术,日住潭上,一旦龙见,满潭火发,如舒锦被,李子褫魄,委竿而走,盖钓术多以煎燕为饵,果发龙之嗜欲也”。
第三联描写岸上武则天祠庙的华丽,指出内有河伯祠堂.河伯为河神的统称,末联说明在女皇去世一百多年后的唐末,江潭边的武则天祠庙己几乎无人祭祀“燕脯”乃神话传说中的龙食,这里指器祀贡品。
来源:天净绪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