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天小米SU7高速事故致3人死亡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事故致死的真实原因还在紧锣密鼓地调查中,目前还没有定论!雷军也正面进行道歉表态,公众急迫需要一个真相。
这两天小米SU7高速事故致3人死亡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事故致死的真实原因还在紧锣密鼓地调查中,目前还没有定论!雷军也正面进行道歉表态,公众急迫需要一个真相。
看到这个新闻后,Pro哥也第一时间在家庭群里提醒了家人,因为妹妹家也买了一辆小米SU7,并且也一直在用着智驾,这个事故给他们敲醒了警钟,也希望给所有人一个警示。
那对于这件事呢,Pro哥作为一个消费者,也作为一个汽车媒体从业者发表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个人是支持智能驾驶发展的
我试驾过很多带智驾功能的新车,华为乾崑ADS和天神之眼全系都有试驾过,高速NOA、城市NOA各种场景都体验过,说实话,试驾的时候还挺紧张的,至少说不是很放松,神经一直紧绷着,时刻准备接管车辆,但这么多次体验下来,都比较顺利,可能也是没遇到特别极端的场景吧。那从个人体验角度来看,我觉得大多数智驾功能还算是比较靠谱,至少说在大多数场景下是能够减轻驾驶疲劳的。
另外,从电动化到智能化,这一路走来,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目前我国的智驾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既然用下来还不错,技术发展又领先,那就不应该因噎废食,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大投入把技术做得更好。
第二,部分厂商过分夸大智驾能力
现在的新车如果没有智驾功能,那基本就是落后时代的产品,这恐怕是目前的汽车营销给每个消费者的感受,特别是今年以来,比亚迪提出了“全民智驾”后,所有的品牌都在跟进,有实力要上,没实力也硬上,用啥上?用嘴上呗!各种天花乱坠,各种专业术语,听的人是不明觉厉。但真正落地靠谱的又有几家呢?另外,就是很多新车宣传时夸大了智驾的能力,风险提示不足,还拿汽车当手机来OTA解决BUG,这不是纯属扯淡么!
当然,这事光呼吁谴责还不行,你指望卖家老老实实介绍自家的产品这不现实,得需要相关部门管一管,整顿一下,杀鸡儆猴,来一场行业整风运动。
第三,用户对新技术一定要怀敬畏之心
现在很多人买车都是冲着智驾去的,但对智驾的等级、配置以及工作原理一点也不做了解,看着海报上的宣传语、听着销售员的话术稀里糊涂就把车买了,然后立马就上手用起了智驾,你说你这心是有多大啊,不出事还好,万一出点事,这对自己对家人是一点都不负责!
所以,如果你对智驾功能有需求,可以先了解下自己到底需要哪个级别的配置,比如说带不带激光雷达啥的;智驾的安全应用场景又有哪些?而不是大大咧咧的拿自己当小白鼠来替汽车品牌做试车员。
这次事故中的3个年轻人如果能多了解一些这些,可能事情还不至于坏到如此地步。逝者已逝,说再多也是马后炮。但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一定要调查到底,还大众一个真相,给行业浮夸的风气降点温。
如今DeepSeek、AI、人形机器人这些高科技的产品和应用都很火,而且发展的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头部序列,舆论的大肆宣传很容易给普通消费者造成了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未来已来的错觉,而喜欢尝鲜本就是年轻人的特性,再加上部分厂商不负责的一吹嘘,消费者一上头就过分相信、依赖智能驾驶,特别容易酿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Pro哥在最后规劝一句,不管智驾未来发展到哪个级别,请把方向盘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因为命是自己的,谁都没法对它负责。
来源:汽车消费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