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为切实提高合肥市教师对科学领域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探索科学活动的有效组织,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推动科学活动发展,2025年3月31日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为切实提高合肥市教师对科学领域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探索科学活动的有效组织,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推动科学活动发展,2025年3月31日上午,由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庐阳区教育体育局承办,合肥市李峥学前教育(教育)名师工作室、庐阳区丁婕名园长工作室、庐阳区陈天竹、蒋小娈名师工作室联合协办的2025年合肥市幼⼉园科学领域“ 推⻔听课 ” 系列调研活动在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城市之光分园开展。合肥市庐阳区教体局方明惠主任全程指导,各名园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阜阳市临泉县城东街道中心幼儿园一行、全市学前教育同仁近一百余人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调研组走进各班级区域,深度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科学探究实践。小班萌娃持放大镜追踪蜗牛运动轨迹,用符号记录生命成长;在色彩融合中感知三原色规律,通过植物拓印留存自然美学印记。 中班光影实验解密光线折射奥秘,古法造纸触摸非遗智慧,静电游戏体验“摩擦起电”现象,传统文化与科学原理深度对话;大班调配泡泡水探索表面张力,设计净水装置理解资源循环,制作盐水时钟破解导电密码,完整经历“假设-验证-结论”科学探究链。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令人惊喜,充分展现了幼儿科学素养萌芽,体现园所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追求,为终身学习奠基。
李峥名师工作室成员王敏分享大班案例《与“光”相遇 如“影”随行》,以“进退有度的观察策略”构建支持性支架。幼儿通过“光影隧道”“皮影剧场”等游戏场域,聚焦光线传播路径、影子形变规律、光源角度与物体属性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经历“问题聚焦-工程设计-多元验证”的完整探究链。教师通过“现象记录表”“材料百宝箱”等工具支架,引导幼儿在“光的直线传播验证实验”“透明介质光影对比研究”中实现自主发现,彰显“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课程实施智慧。
丁婕名园长工作室成员李志睿以《支持˙驱动˙延展》为题,带来大班STEAM科学探究活动案例《污水过滤器》,以秋游科技馆的水循环体验为起点,通过亲子调查、小组合作和实验验证,围绕“污水过滤”展开深度探索。通过对比活性炭、纱布等材料的层级过滤效果。以问题驱动支持幼儿持续探究,在迭代优化中完成过滤器制作,培养幼儿解决真实问题、合作能力的项目化学习素养。
蒋小娈名师工作室成员冯厚敏老师带来的大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活动以“气象站招聘会”为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以“闯关”的形式,在“观察天气符号”“解码天气预报”“制定出行指南”三关中展开探索。教师运用动态课件、天气符号卡片等材料,帮助幼儿区分晴、雨、雷阵雨等天气图标,并结合折线图直观感知“温差”概念。在“假期出行指南”任务中,孩子们根据哈尔滨、海南等不同地域的天气预报,自主搭配服饰卡片,讨论出行建议,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气象知识,理解了天气与生活的联系。
陈天竹名师工作室成员金秀老师带来的大班科学活动《找平衡》,鼓励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平衡的奥秘。活动中,教师利用自制跷跷板、多形状积木等材料,引导幼儿通过三次递进式实验探索平衡的原理。孩子们先尝试用身体找平衡,发现"每个物体都有平衡点";继而挑战用增减积木、调整位置等方法使不同重量的积木在跷跷板两端保持平衡,记录表上画满了充满童趣的解决方案,同时教师鼓励幼儿自主表达,同伴间互相学习。幼儿在反复操作中提升了观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天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天竹与庐阳区丁婕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丁婕,基于室内游戏观摩及四位教师的实践分享展开联合教研,深度对话游戏化科学活动的实施路径。合肥市庐阳区教体局方明惠主任高度评价活动价值并特别强调,活动中呈现的"儿童深度参与、教师专业支持"双向互动模式,生动诠释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科学教育生态,为幼儿科学探究素养培育提供了鲜活范例。
一次教研,推动一次思考,让教育更有“温度”,让科学活动的组织更有“嚼劲”,让孩子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本次推门听课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让教师以每扇推开的教室门为研究窗口,让教学现场成为滋养科学素养的沃土。当教师成为会思考的环境创造者,幼儿便自然成长为自带探索引擎的主动学习者。教育的美好,正在这共生共长的韵律中次第绽放。
来源:古刻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