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0位“青天”是何结局,活了多少岁?狄仁杰71,包公和海瑞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5:19 1

摘要:“青天”指的就是晴朗的天,万里无云的天。在古人心中,皇帝就是天上的太阳,而那些不好的官员就是天空中的云彩,他们时常会遮住太阳,让全天下陷入黑暗污浊之中。

说起古代被称为“青天”的人,大部分人的脑海中想到的一定是包拯“包青天”,毕竟他的名号实在太响亮了。

其实除了包拯,我国历史上还有好几位“青天”,就比如狄仁杰“狄青天”、海刚峰“海青天”……

这些“青天”大人都是什么结局?他们一辈子活了多少岁?

“青天”指的就是晴朗的天,万里无云的天。在古人心中,皇帝就是天上的太阳,而那些不好的官员就是天空中的云彩,他们时常会遮住太阳,让全天下陷入黑暗污浊之中。

而那些好的官员,就从来不会做这种事,清官在世,就仿佛全天下都明亮了许多。

因此,那些以清廉公正出名的官员,便会被人称为“青天大老爷”,“包青天”之名也由此而来。如果要这么说的话,包拯其实并非第一个“青天”,第一个“青天大老爷”,应该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唐朝宰相,武则天在位时期最信任的宰相。他担任大理寺丞期间,也曾多次破获大案,为百姓做主。

狄仁杰刚接手大理寺的时候,发现前几任大理寺官员全是无能之辈,大理寺积压了大量的案件没有处理。

于是,狄仁杰刚一上任,便让手下将所有的积压案件全部找出来,他要“为民做主”。在一年的时间内,狄仁杰将这些年的积压案件全部解决,涉案人员多达一万七千人。

虽然涉及的人非常多,但是并无一人认为狄仁杰办的案有问题,没有人前来翻案

而且狄仁杰在办案之时,根本不管对方是平民还是贵族,全都一视同仁,即使是高官贵族犯法,狄仁杰也不会放过他们,必然严惩不贷。

那些经常欺负百姓的纨绔子弟,即便有家族势力的保护,也依然难逃罪责。

狄仁杰很会办案,从来不会徇私偏袒,因此百姓都称狄仁杰为“狄青天”。

狄仁杰曾在李氏唐朝任职,但却不得重用。武则天上台之后,狄仁杰的出色政绩被发现,武则天将他提拔到了京城担任大理寺丞。

但是由于狄仁杰在办案时招惹了权贵,武则天不得不将他贬出去避避风头。等风头过去之后,狄仁杰被拜为宰相,在长安做官直至死去,享年71岁。

北宋宋仁宗时期的包拯,字希仁,包青天的故事想必没有人不知道。

传说中的包拯白天断阳间的案子,晚上断阴间的案子,很是忙碌。如果他不是文曲星下凡,有着超强的肉体,恐怕早就累死了。

当然,这都是民间传说,真正的包拯并不会神仙法术。

历史上包拯依然是以清廉公正出名,当然最出名的还是包拯的“铁面无私”,只要是犯了罪,就别想逃了,哪怕是逃到天涯海角,哪怕是皇亲国戚,也逃跑不过。

当时流行着一句话,说这世间不能私下讲情的人,只有阎王爷和包拯,足以见得包拯在当时的影响。

包拯早年间便考中进士,但是因为家中父母生病,便放弃了外出做官,选择留在家里照顾父母。

而在包拯的父母都去世之后,他又在坟前守孝多年,快四十岁的时候才出门当。之后他一路畅通,被宋仁宗赏识,坐进了开封府,一直到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除了“包青天”,宋朝还有一位“寇青天”,他的名气也不小,只不过没有包拯这么大就是了。

寇准是宋朝初期的一位官员,他深得宋真宗的喜爱,但是却从未做过宰相。其实宋真宗也想让他做宰相的,但是寇准的性格太正直,没有做宰相的“资质”。

不过也正是因为寇准的正直,他在办案时得心应手,就算是那些开国功臣,他也不放在眼里。

而且寇准不光是自己认真办案,就连别人办的案,他也要插上一手。曾有官员贪墨巨款,却只是受了杖刑,寇准当着皇上的面说出这件事,皇上马上下令让寇准重办此案。

寇准的铁面无私以及热心肠,让他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偶像”,尤其是那些被欺压的百姓,更是将寇准称为“寇青天”。

寇准这种不惧强权的性格,肯定会让那些权贵不开心,平日里有宋真宗保护他还好,但是宋真宗也有疏忽的时候。寇准在晚年被贬至雷州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明成祖永乐年间的大臣况钟,是明朝的第一个青天。但是况钟并非什么朝中大员,他只不过是苏州的一个知府。

苏州这块地方是出了名的富裕,前几任官员来到这里后,只顾着敛财,将当地百姓的生活弄得一团糟。

而况钟来到这里之后,一心只想着做好自己的工作,他跟狄仁杰一样,不但整理好了前几任留下的烂摊子,还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况钟在苏州任上十三年,中间有三次机会升迁,但苏州百姓舍不得他,几万人联名上书将他留了下来,直到况钟六十一岁去世。

况钟在苏州的事迹很有名,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民间三大青天”之一,其他两位分别是包青天以及接下来要说的海青天。

明朝嘉靖时期的海瑞,曾给嘉庆皇帝上过一道有关明朝君道臣职的《治安疏》,而道疏也被称为“天下第一疏”。

海瑞自当官以来,两袖清风,穿粗布衣服,吃粗米杂粮,与百姓同甘共苦。

而海瑞之所以被称为“青天”,并不是因为他善于断案,而是因为他在实行新政时,不惧权贵,将大地主强占的土地又还给了百姓。

不但缓解了土地兼并的情况,还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明神宗万历年间,海瑞担任右都御史,皇上想重用他,群臣都不愿意,因为他铁面无私,如果他被重用,官员们都没好日子过了。

最终,海瑞病逝于南京,享年七十三岁。好友王用汲以及南京百姓自愿为其办理丧事,全南京的百姓都来为他送葬。

明朝末年的袁可立“袁青天”,一生历经四位皇帝,做官刚正不阿,而且敢于站出来代表百姓,帮助百姓解决不平之事,深得百姓爱戴。

而他的一生又过于操劳,七十岁时病逝于任上。

而且袁可立还是一位抗击后金的名将,有关他的史书和岳飞的传记一样,在清朝被视为不可读之物。

清朝虽然是满人的天下,但也有“青天”,不过由于“青天”的数量太多,含金量也远不如前几位“青天”,不过这些官员也有可取之处。

就比如说康熙年间的于成龙,他担任两江总督时,依然每天粗茶淡饭,但是在办案时,却绝不含糊。康熙皇帝曾亲自夸奖他。

正因为于成龙的铁面无私,当地百姓就给他取了一个“于青天”的称号。

由于过度操劳,于成龙在南京任上逝世,年仅六十八岁。康熙认为他劳苦功高,亲自为他写了墓志铭。

于成龙只是康熙一朝的清官能臣代表,剩下的还有汤斌“汤青天”,他活到了六十岁;彭鹏“彭青天”活到了六十七岁;施世纶“施青天”活到了六十三岁。

这四位“青天”都是康熙一朝的官员,也都是铁面无私的办案能手,都被当地的百姓称为“青天”,而他们也都能善终。

但是自康熙之后,雍正一朝没有“青天”,因为全都被迫当了“清官”。

而在乾隆一朝,官场吏治逐渐崩坏,史无前例的黑暗官场降临,封建王朝再无可称“青天”之人。

我们可以发现,这十位“青天”有着很明显的共同点,就比如他们都擅长断案,都能为民做主,都使得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只要是能为百姓做事的好官,百姓是不会忘了他的。

但是如果这些“青天”背后没有皇帝的支持,恐怕他们早就被权贵解决掉了。

就算他们能继续当官,也必不能善终,想要在封建官场中当“青天”,可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事,也不是靠着自己的善良就能做到的事。

仅凭个人内心的善良,只能在短时间内做“青天”,想要一辈子做“青天大老爷”,可离不开当权者的支持!

来源:兜兜历史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