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80余年政变20多次,泰国屡屡政变,国王为何却能稳如泰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4 18:30 1

摘要:说起坐在王座上的有钱人,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总会是沙特国王。可真正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其实另有其人。泰国国王,这个名字对不少人来说,听起来温和甚至有些遥远,可一提及身家,全球国王里无人能及。这不是危言耸听,数据是明摆着的。2022年路透社报道,泰王宫资产局名下资

说起坐在王座上的有钱人,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总会是沙特国王。可真正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其实另有其人。泰国国王,这个名字对不少人来说,听起来温和甚至有些遥远,可一提及身家,全球国王里无人能及。这不是危言耸听,数据是明摆着的。2022年路透社报道,泰王宫资产局名下资产超400亿美元,各类地产、珠宝、股权密密麻麻,见过这种排面的人不多。钱归钱,单纯有钱不是重点。自1782年拉塔那哥欣王朝开局,泰国政府换血像春天落絮般反复,几十年风起云涌,改朝换代不提,光政变就攒了二十多出。可不管政坛怎么折腾,王室从没真掉链子——总有人替泰王买单,这又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泰国是佛国,社会涣散,政坛软趴趴。真要这么归因,不妨翻下史书。1860年前后,旁边的大清还在鸦片战争里掉脑袋,泰国却已经启动了现代化。进了20世纪,奴隶制废了,官场进退有了章法。“地狱式”匍匐跪礼依然没被完全砍掉,别说百姓,堂堂总理、上将见了泰王也得趴地。宫廷门口金瓦白墙,外头民主宪政,里头家天下。制度“假外壳”,权力“真核心”,讲到底,这种局面如何延续了几十年?

答案在于权术和分利。普密蓬·阿杜德,这名字泰国人一听就敬畏。他不是出身传奇,而是后天成王。政治高手不追风口,偏爱剪线。学生时代的颂堪,少年军校出身,后来去法国受“西风东渐”,脑子里灌满所谓“立宪”,骨子里却依然想当家。20世纪三十年代一场软暴动把拉玛七世的权力削到虚位,显赫王室沦为布景板。颂堪等人想顺水推舟彻底废君,有心无胆,最后反而把菜单递回给老上司。

全民信仰的国家里,王室形象早已高于一切。愚民政策本来不是稀奇事,问题是执行到极致的时候,群众反而抱成团。不做“平等”梦,要安稳日子。于是颂堪等想推改革,也硬生生被民心卡了住。最后继位的玛希敦成了空壳国王,名义而已。土地暗卖,权贵中饱私囊,三年两头里外勾心斗角,1937东窗事发——几圈下来,主角轮番易位。

宪政改名,自由傣族,纸上的平等如何对现实产生影响,一向耐人寻味。往往名字换了,事情未必变了。颂堪想靠“独立自主”大旗抗衡大国,结果二战时还是被日本操控。夺地,宣战,戏码复杂,其实干不出多大动静。战争结束,回头一看,大人物依然在彼此间转换,谁也没占绝对上风。

玛希敦枪杀案,普密蓬意外继位,一开始谁也没瞧得起这个“艺术青年”。外行看热闹,内行在斗法。普密蓬那会儿装得极像,什么都不管,天天拉小提琴写画稿。表象真的有用吗?有用,因为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政坛自作聪明的人总是低估装傻的对手。

军队其实是泰国最坚硬的骨头。政变不是小道消息。沙立起步靠颂堪提携,转头被普密蓬“暗度陈仓”策反。1957年沙立借选举作弊直接武装夺权,颂堪灰溜溜流亡。泰国政治环环相扣,最强的牌从来都是军权与王权的合谋。宪法改了几回,表面上总理高于一切,其实沙立跟普密蓬一合力,王位上的权杖比政府厚实得多。

那些年,一波王室“造神”运动席卷全泰国。大大小小的官方活动,努力把国王神格化——民间传说,宗教宣传交相辉映,普密蓬逐步塑造成父亲、先知、守护者。这和中国古代帝王术非常像,社会心理没变,权力逻辑也没换。

1963沙立撒手,继位的他侬倒向“民主”,又要改宪法。普密蓬耐心等待,直到1973年大学生运动爆发,泰国的年轻人不买军人的账,街头游行反对专制。他侬选择镇压,可时代已经不同。普密蓬顺势以国王“号令”谴责军队,师出有名地解除兵权。政坛的天平就此归于王室。

军队、民心握在手,接下来该赚钱了。普密蓬王室把持了泰国主流企业的股权,一家水泥公司,两个银行,还有大宗地产。曼谷城的土地,一半以上属于王室旗下,小到出租铺面、大到开发新区。圈地种植、租赁养殖,一笔一笔收入进账。表面披着“全民王室”的霸道合法外套,实操里寸步不让。泰国王室的财富累积,就是这么朴素又直接。

可事情也哪里有绝对安全,毕竟底下的人眼睛全都盯着上面。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牌桌主人之一,泰国要命的牌,经常得靠美国指路。前脚跟日本合作,后脚投奔美军,防苏反共成了交换条件。冷战时期美援下的泰国经济,年年递增。战略地位带给小国大树底下的安稳。两个国家玩得开心,互相许诺大红包,左一笔零关税,右一箱武器。美国的脚步走到哪里,军演和贸易优惠就跟到哪里。

默契是建立在现实利益基础上的。泰国那种没多少“政治正确”,国王一家独大,“面上民主、里头专权”。本应该在全球舆论口诛笔伐下苟且偷生,却反倒依靠着大国欢呼雀跃。从来没被真正拉清单。美国口头上天天喊自由,可真遇上符合自己利益的国家,原则还能排第几呢?泰国就是个典范,规矩和规则随大势流转,谁妥协得多,谁就占便宜。

其实有人很容易误解,觉得如今的泰王挥手瞬间,几十亿就到手,背后没有风险。但这段时间社会环境已经起了变化。拉玛十世上位,生活作风饱受争议,甚至多次被国外媒体曝出负面消息。王室高筑墙广积粮的模式,正迎来新的刺痛。前脚千年传承,后脚网络舆论施加压力,旧把戏还管用吗?

随着社会信息化、外需竞争加剧,泰国王室的威望未必还能一以贯之。一方面封建传统仍根深蒂固,民间依然信奉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另一方面,年轻人的思考不像他们父母那代,会为王室行为脱口开脱。两个方向夹杂出一种僵持,既有继续“造神”的尝试,也有反思体制的野火。

当然,每次危机来袭,王室背后总有军队、资本和外交的影子。这不是单一力量的碾压,更像是一场复杂的多势力博弈。有人觉得泰王坐稳天下靠运气,其实哪里有谁真正靠得住。几十年下来,经济利益的绑定、国际大国的庇护、军队的集权,各方互相提防——一团乱麻里,谁又能说清未来静水深流?权力体系,在泰国这样的小国,总能玩出不一样的花样。

所以说,泰国国王之所以能在政变频发的政坛里屹立不倒,靠得不仅仅是王室血统和财富积累,更是灵巧的权力转移、政治分肥和国际大势的及时跟随。哪怕现实不完美,哪怕规则时常波动,谁都很难一招定天下。至于这种高高在上的权力结构还能撑多久,还得看新一代的风向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总归,泰国王室的故事,比那些“太平盛世”的童话味道要真实多了。

来源:哔哔知识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