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复仇:总统全面亲华,在美国后院点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6 02:07 1

摘要:20世纪中后期,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军事支持和政治干预,确保巴西跟自己站在一条线上。964年的军事政变,美国就没少出力支持,推翻了左翼政府,扶植了一个亲美的军政权。这种模式在拉美很常见,巴西那时候基本是美国的小弟。

20世纪中后期,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军事支持和政治干预,确保巴西跟自己站在一条线上。964年的军事政变,美国就没少出力支持,推翻了左翼政府,扶植了一个亲美的军政权。这种模式在拉美很常见,巴西那时候基本是美国的小弟。

但在21世纪,全球化让各国有了更多选择,美国的光环也不像以前那么亮。巴西这边,经济上越来越依赖大宗商品出口,尤其是大豆、铁矿石和石油,而中国正好是这些东西的最大买家。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到2023年,中巴贸易额已经飙升到1575亿美元,占巴西出口总额的30%以上。相比之下,美国对巴西的贸易额虽然也不少,但增长速度远不如中国。

2013年,斯诺登爆料,美国中情局(CIA)一直在监控巴西政府,连时任总统罗塞夫的电话都被监听了。这事儿让巴西上下觉得美国压根没把他们当平等伙伴,而是当成可以随便摆弄的棋子。加上美国后来在贸易上对巴西时不时搞点小动作,比如加关税、设壁垒,巴西自然开始琢磨:老跟美国绑在一起,到底靠不靠谱?

中国的政策简单粗暴:我买你的货,给你投资,不干涉你内政。这种“只做生意,不指手画脚”的态度,对巴西这种想摆脱美国控制的国家来说,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巴西亲华与其说是主动复仇,不如说是现实选择的结果。

巴西的亲华转向,离不开两个关键人物:卢拉和罗塞夫。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政治理念,直接决定了巴西今天的外交路线。

1945年,卢拉出生在巴西东北部一个贫穷的家庭,小时候靠擦鞋、卖花生混日子,后来进工厂打工,还因为机器事故丢了半截手指。这经历让他跟工人阶级贴得很近,也成了他后来政治生涯的底色。20世纪70年代,他在工会里崭露头角,带着工人罢工,跟军政权对着干。1980年,他创立了劳工党(PT),目标是给穷人发声。2002年,他终于熬到头,第四次竞选总统成功,2003年到2011年当了八年总统。

卢拉在位时,巴西经济起飞,靠的就是大宗商品出口,尤其是对中国卖大豆和铁矿石。他推的“博尔萨家庭”计划(类似低保),让几千万穷人脱离贫困,离任时支持率高达80%。那时候,他就看出中国的重要性,2004年第一次访华,签了一堆贸易协议,打下了中巴合作的基础。

2018年,卢拉因为“洗车行动”腐败案被判入狱,但2021年最高法院推翻判决,他重获自由。2022年,他再次当选总统,上台后立刻把对华合作摆在首位。2023年4月,他跑去中国见了习近平,签了15份谅解备忘录和20份协议,涵盖贸易、技术、能源等领域。卢拉公开说:“没人能阻止巴西和中国做朋友。”这态度很明确:他要用中国这张牌,摆脱美国的掣肘。

罗塞夫比卢拉小两岁,1947年出生在贝洛奥里藏特,家里条件比卢拉好点,但她走的是另一条路。年轻时,她受社会主义影响,加入左翼游击队,反抗军政权。1970年被抓,蹲了两年牢,受尽酷刑,出狱后才慢慢转到合法政治。2000年,她加入卢拉的劳工党,2002年卢拉当总统后,她先做能源部长,后来当幕僚长。2010年,她接棒卢拉,当上巴西第一任女总统,2014年连任。

罗塞夫在位时,中巴关系也在升温。她推崇基础设施建设,跟中国的“一带一路”思路挺合拍。2015年,中国总理李克强访巴,双方签了35个合作协议,涉及铁路、港口和能源,总额超过500亿美元。不过,2016年她因为“洗车行动”被弹劾下台,有人说这是美国在背后搞鬼,想收拾亲华派。

2023年,罗塞夫卷土重来,当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的行长。这银行是中国主导的,专门给发展中国家搞基建贷款。她上任后,重点推南美项目,尤其是巴西的港口和能源建设,直接增强了中国在南美的影响力。她还在国际场合喊话,说金砖银行要打破西方金融垄断,这话明显是冲着美国去的。

卢拉和罗塞夫,一个是总统,一个管金砖银行,两人配合默契,把巴西的亲华政策推到了新高度。

2023年,中巴贸易额达到1575亿美元,巴西对华出口占了大头,主要靠大豆、铁矿石和石油。大豆这块,中国买了巴西80%以上的产量,2022年出口额就超400亿美元。铁矿石也差不多,中国是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的最大客户,每年进口量占巴西总产量的60%以上。

2023年,双方还签了个大单,用人民币和雷亚尔直接交易,甩开美元,省了不少交易成本。这招不光实用,还带点象征意义:巴西不想再被美元绑住。

中国对巴西的投资也不含糊。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巴西砸了超过7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能源、基建和农业。2016年,中国国家电网花了130亿美元买下巴西最大的输电公司CPFL,控制了巴西20%的电力市场。

2021年,中国三峡集团又拿下巴西几个水电站,总投资超50亿美元。基建方面,中国帮巴西修铁路、建港口,比如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虽然还在规划,但一旦搞成,对巴西出口效率提升巨大。

2023年卢拉访华,特意提了半导体合作。中国是全球芯片供应链的关键玩家,而美国一直卡巴西脖子,不让高技术流过来。卢拉看准这点,想借助中国搞自主研发。比如,巴西的半导体企业CEITEC,跟中国公司谈了好几个项目,打算建联合实验室。这事儿要是成了,巴西就能少看美国脸色。

巴西亲华,美国肯定不乐意。南美是它的传统地盘,现在中国插一脚,等于在后院点火。美国反应也很直接。

2013年斯诺登爆料,中情局监听巴西政府和 Petrobras(巴西石油公司),连罗塞夫的私人邮件都被翻了个遍。这事儿让巴西人觉得,美国压根不信任他们。后来,美国虽然道歉,但没停手。2020年,还有报道说美国通过司法合作,帮巴西搞“洗车行动”,目标就是把卢拉和罗塞夫拉下马。

贸易上,美国也没闲着。2020年,特朗普政府对巴西钢铝加征关税,说是保护美国产业,其实大家都懂,这是给巴西上眼药。2023年,拜登政府又威胁对巴西农产品设限,理由是“环保问题”。这招挺狠,因为巴西出口全靠农业,卡住这块就等于掐脖子。

美国官员公开警告过巴西。2023年5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南美,点名批评“某些国家”跟中国走太近,暗示巴西别忘了自己地理位置。

跟中国绑紧了,巴西经济确实有起色。2023年GDP增长预计超2.5%,出口拉动占一半功劳。中国投资还带来就业,圣保罗和里约的港口工人多了好几万。但问题也明显,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大,中国需求一降,巴西就得跟着抖。再加上人民币结算刚起步,国际接受度不高,短期内美元还是绕不开。

卢拉和罗塞夫的亲华政策,在国内不全是掌声。反对派觉得这是在“卖国”,国会里天天有人跳出来骂。2023年,巴西右翼还搞了几次街头抗议,说卢拉把国家交给中国。美国要是再推波助澜,卢拉的压力会更大。

更大的变量在外面。中美博弈越来越激烈,巴西夹在中间不好站队。如果中国经济保持强势,巴西就能借东风;但要是中美彻底翻脸,美国制裁加码,巴西可能会被拖进泥潭。

说“复仇”可能有点夸张,但巴西确实在用亲华政策反击美国的霸道。从卢拉到罗塞夫,他们的选择很清楚:不甘心做美国的附庸,想靠中国闯出一条自己的路。这条路不平坦,经济上赚了钱,政治上却得罪了老大哥,未来还得看他们怎么平衡。

巴西的转向,其实是南美变局的一个缩影。其他国家,比如阿根廷、智利,也在跟中国眉来眼去。美国想保住后院,怕是没以前那么容易了。中巴合作到底能走多远,卢拉和罗塞夫的遗产会是什么样,时间会给出答案。

来源:千金不及冰淇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