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2 月 7 日至 2 月 14 日,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功举办了第 9 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这是一场汇聚亚洲各国体育健儿、展现冰雪运动魅力的盛会,吸引了全球目光。然而,赛事期间,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也在悄然上演。
亚冬会网络攻击事件曝光
2025 年 2 月 7 日至 2 月 14 日,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功举办了第 9 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这是一场汇聚亚洲各国体育健儿、展现冰雪运动魅力的盛会,吸引了全球目光。然而,赛事期间,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也在悄然上演。
赛事网络安全保障团队对亚冬会网络及赛事信息系统网络日志全面开展复盘分析后,惊人地发现自 2025 年 1 月 26 日至 2 月 14 日期间,亚冬会赛事信息系统竟遭到来自境外的网络攻击 270167 次。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发了广泛关注。
攻击详情全解析
(一)攻击规模与时间线
从 2025 年 1 月 26 日亚冬会赛事信息系统被盯上开始,境外的网络攻击者就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猎手,悄悄布局。起初,攻击次数虽不算多,但却像潜伏的暗流,逐渐涌动 。自 2 月 3 日第一场冰球比赛开赛,赛事正式拉开帷幕,关注度飙升,网络攻击也随之变得愈发猖獗。针对赛事信息系统的网络资产探测与批量端口扫描等网络异常行为流量持续暴增,仿佛一群贪婪的窥探者,急切地想要挖掘系统的每一处漏洞。
在 2 月 7 日至 2 月 13 日期间,攻击次数更是显著增高,进入了一个疯狂的阶段。其中 2 月 8 日,达到了攻击次数的峰值,那一天,攻击如同密集的枪林弹雨,一波接着一波地向赛事信息系统袭来,给整个网络安全防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整个攻击过程从初期的试探,到中期的逐步升级,再到后期的疯狂进攻,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增长态势,背后的攻击者似乎在精心策划着一场针对亚冬会的网络破坏大戏。(二)攻击来源分布
当安全团队顺着网络攻击的线索追踪溯源,发现了一张令人震惊的攻击来源分布图。在被识别出的攻击中,来自美国的攻击次数为 170864 次,占比高达 63.24%,这个数字如同一个醒目的惊叹号,凸显出美国在这场网络攻击中的 “主角” 地位。美国的攻击次数不仅多,而且攻击的持续性和强度都相当高,就像一个拥有强大火力的攻击者,不断地向亚冬会赛事信息系统倾泻着恶意攻击。除了美国,新加坡以 40449 次攻击,占比 14.97% 位列第二。新加坡作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科技中心,其出现如此数量的攻击源,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是单纯的黑客个人行为,还是有其他复杂的因素交织其中。
荷兰以 12414 次攻击,占比 4.95% 排在第三,德国 6682 次攻击,占比 2.47%,韩国 1281 次攻击,占比 0.47% 。这些国家的攻击虽然在数量上远不及美国,但它们的参与也使得这场网络攻击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也许它们中的部分只是被利用的 “傀儡”,成为了美国发动攻击的跳板,也许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目的,共同构成了这场针对亚冬会的网络威胁联盟。
(三)攻击对象与类型
赛事信息发布系统、抵离管理系统和收费卡系统,这三个系统成为了攻击者眼中的 “香饽饽”,遭受的攻击次数最多。赛事信息发布系统承载着赛事的赛程安排、成绩公布等重要信息,是外界了解赛事的重要窗口,一旦被攻击,可能导致虚假信息传播,误导观众和运动员。抵离管理系统负责运动员、工作人员等的出入境和行程管理,关乎赛事的人员流动秩序,若被破坏,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人员管理混乱问题。收费卡系统涉及到赛事的票务销售和资金交易,攻击这里,背后的攻击者可能有着窃取资金或者扰乱赛事经济秩序的企图。而此次网络攻击以 Web 攻击为主,攻击者采用了多种狡猾的手段。文件读取漏洞攻击,就像小偷利用房屋的漏洞,偷偷潜入房间窃取重要文件,他们通过系统的文件读取漏洞,试图获取赛事信息系统中的敏感数据。
SQL 注入攻击则是通过在输入数据中插入恶意的 SQL 语句,破坏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就像在数据库的 “心脏” 上插了一把刀,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篡改等严重后果。HTTP 协议头 X-Forwarded-For 字段伪造攻击,攻击者通过伪造这个字段,隐藏自己的真实 IP 地址,就像披上了一件隐身衣,让追踪溯源变得更加困难,从而肆无忌惮地发动攻击。
攻击背后的深层原因推测
(一)地缘政治因素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美国长期将自身定位为全球霸主,对新兴国家的崛起持有警惕和遏制的态度。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攀升,无论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还是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都让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举办国际大型赛事,如哈尔滨亚冬会,是中国展示国家实力、文化魅力和国际形象的重要契机,也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美国出于地缘政治目的,试图通过网络攻击干扰中国举办国际赛事。他们深知,一场成功的亚冬会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地位,而通过网络攻击制造混乱,破坏赛事的顺利进行,就有可能给中国的国际形象抹黑,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国举办大型活动能力的质疑,从而达到其遏制中国发展的政治企图。这种行为就如同在一场精彩演出的后台搞破坏,企图让舞台上的表演者出丑,以满足自己狭隘的政治私欲。
(二)情报窃取需求
亚冬会作为亚洲规模宏大的体育盛会,涉及到大量的人员信息和先进的技术设施。参赛的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他们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联系方式、行程安排等,都存储在赛事信息系统中。这些信息对于情报收集者来说,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可能被用于各种非法或不道德的目的,如身份盗窃、商业间谍活动等。赛事所采用的先进技术设施,包括通信系统、赛事管理软件、智能设备等,其中蕴含的技术细节和创新成果,也是攻击者觊觎的对象。美国可能试图通过网络攻击,窃取这些敏感信息,获取情报价值。他们可以分析这些信息,了解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其自身的科技发展和军事战略提供参考。
同时,窃取的信息还可能被用于进一步的网络攻击或其他恶意活动,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就像间谍在暗中窃取机密文件,为敌人提供情报支持一样。
我国的应对措施与成果
(一)保障团队的行动
从 1 月 26 日察觉到网络攻击的暗流涌动开始,赛事网络安全保障团队就迅速做出反应,启动了联合研判和应急处置工作。他们如同临危受命的战士,第一时间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通过对网络攻击行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他们精准地判定出高危的境外攻击源 IP 地址,并果断实施封禁 。
在整个亚冬会期间,共封禁了 12602 个高危恶意 IP 地址,这些被封禁的 IP 地址就像被斩断的 “黑手”,无法再对赛事信息系统进行恶意扫描、漏洞利用操作,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攻击的蔓延,确保了不同场馆之间赛事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能够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运行。这一行动就像是在网络世界中建立了一道坚固的防线,阻挡了攻击者的入侵步伐。
(二)技术手段的运用
技术手段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关键力量。在这场网络攻防战中,技术团队通过升级 “恒脑・安全垂域大模型”,为网络安全防护注入了强大的智能内核。这个模型就像一个拥有超级智慧的守护者,能够对海量的网络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同时,部署了 220 余台安全设备,从亚冬云平台到 AWGIS 赛事专网、赛事互联网,各个关键节点都有安全设备的严密守护。
这些安全设备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24 小时不间断地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 。一旦发现有异常流量或攻击行为,它们会立即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拦截措施,将各类威胁拒之门外。安恒信息还利用 AI 技术,对漏洞攻击、伪造协议头等威胁进行精准识别和拦截,为赛事数据交互安全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让攻击者无处遁形。
事件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一)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哈尔滨亚冬会遭遇境外网络攻击这一事件,如同敲响的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在国际赛事及国家层面的重要性。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更是高度依赖于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赛事信息系统一旦遭受攻击,不仅会导致赛事的正常秩序被打乱,赛事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也会受到严重质疑。观众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的赛事信息,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可能被篡改,这将极大地损害赛事的声誉和影响力 。
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安全关乎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网络空间已成为与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同等重要的第五大主权领域空间。境外的网络攻击,就像是对国家主权的一种侵犯,威胁着国家的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如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的网络系统,一旦遭到攻击,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国家经济运行瘫痪,社会秩序混乱,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网络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基石,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升国家的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网络安全是全球性问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哈尔滨亚冬会遭受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攻击,充分说明了网络攻击的跨国性和复杂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网络空间紧密相连,一个国家的网络安全事件很容易波及其他国家,形成全球性的网络安全威胁。因此,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必然选择。
各国应摒弃狭隘的利益观念,加强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国际网络安全合作机制,共同制定网络空间的规则和准则,明确网络攻击行为的定义和责任,规范各国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加强信息共享与情报合作,及时分享网络攻击的情报和应对经验,共同提高对网络安全威胁的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在技术研发方面,各国可以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攻克网络安全技术难题,推动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携手打造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让网络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总结与展望
哈尔滨亚冬会遭遇境外网络攻击这一事件,是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虽然我国的网络安全保障团队成功抵御了攻击,确保了赛事的顺利进行,但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在未来,网络安全威胁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持续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设。
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加大对网络安全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培养更多专业的网络安全人才。企业要切实履行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网络安全管理,提升自身的安全防护水平。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应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国家的网络安全防线。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网络战争中,守护好我们的网络家园,确保国家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
来源:少荣科技君